从新闻广播剧《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看广播成就报道创新

    殷月萍+韩国飚+林思含

    【摘要】做好成就报道,对于媒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东广新闻台新闻广播剧《开放浦东梦想之城》从形式、内容、制作、播出渠道多角度发力,探索广播成就报道创新以及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转型。

    【关键词】新闻广播剧 成就报道 舆论导向 传统广播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成就报道是指对新近产生的有关社会发展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新成就进行传播的一种报道形式,是党报党刊和各级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有效开展成就报道,对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做好正面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为创新成就报道形式,近年来各家媒体不断在实践中探索。2017年10月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与上海东方广播中心东广新闻台联合推出五集系列新闻广播剧《开放浦东梦想之城》,以“新闻广播剧”的形式,展现浦东新区近五年来的改革发展成就,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播出后,节目获得了广大听众的好评,展现出广播成就报道创新的可能性,其中的经验值得分析总结。

    一、广播成就报道面临挑战

    在各类成就报道中,广播成就报道有其自身特点。要谈创新,就必须先分析广播成就报道面临的挑战。

    1.广播传播特性带来的挑战

    声音是广播的灵魂。广播通过声音符号,诉诸人们的听觉来传播信息,这是广播最根本的特点。声音转瞬即逝,听众无法像浏览报纸、网页新闻那样,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报道内容,所以如果只是简单堆砌枯燥的理论数字或是直接套用抽象的专业性内容,广播成就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容易被削弱。

    因此,广播传播特性对广播成就报道的生动性、贴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以老百姓的视角讲述社会发展成就,把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发展成就从单调的理论数据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事例,让听众听得懂、喜欢听。

    此外,传统广播成就报道因具有宣传性、政治性等属性,对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的使用比较克制,加上广播报道体裁相对固化,广播成就报道的吸引力与表现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受众思想观念与媒介接触习惯变化带来的挑战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的不同,使不同的受众对相同的传播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其受传播的影响及程度也不同。③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社会思想观念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多元化。广播媒体必须充分认识并及时适应受众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调整报道思路,实现有效的舆论引导。

    另一方面,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使用偏好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④移动互联时代,受众的媒介接触呈现移动化、碎片化趋势,喜马拉雅FM、蜻蜓.fm、阿基米德FM等一批网络电台客户端(App)顺势而起,抢占移动音频市场。如何顺应这种变化,拓展传播渠道,增加广播节目与受众的连接点,不仅是单个广播成就报道面临的挑战,更是整个传统广播需要思考的问题。

    3.媒体融合新趋势带来的挑战

    同一重要时间节点往往有大批成就报道集中涌现。时间相近,题材类似,如不“引人注目”,便会被淹没其中,难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所以,惟有创新才能引人关注。

    以十九大召开前夕涌现的成就报道为例,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看看这五年完成的KPI,你就知道中国共产党有多拼!》,以动画图解的形式,介绍过去五年来各行各业的成就,具有趣味性。新型主流媒体“北京时间”则通过“两微一端”推出《砥砺奋进这五年辉煌成就我来说》互动问答H5产品,邀请网友以语音问答的形式,回顾十八大以来我国时事政治和国计民生领域的重大新闻,增添互动性。可以说,传统的广播成就报道思维已经很难在全媒体时代的受众注意力争夺战中取胜。

    二、从《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看广播成就报道创新

    面对众多挑战,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携手东广新闻台,以“新闻广播剧”为切人口,在创新形式、精选题材、重视后期、多渠道传播等方面发力,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广播成就报道。

    1.创新形式:当“新闻广播剧”遇上“成就报道”

    “新闻广播剧”的概念较为新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2016年推出两部新闻广播剧《遇见海昏侯》和《生死关头》,分别以“录音报道+历史广播剧”和“广播剧+口述新闻”的形式,再现海昏侯墓考古重大发现以及红军长征过程中10个转折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广播体裁——“新闻广播剧”。

    声音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想象发挥的空间,广播剧更是将声音的这种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不过,《遇见海昏侯》和《生死关头》都聚焦于历史事件,能否利用这种全新形式,关注当下社会发展、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迁,目前还没有作品呈现,《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给了人们一个可参考、研究的样本。

    为把新闻广播剧这一形式应用于成就报道,让“新闻”真实性与“广播剧”艺术性有机融合,为报道改革发展成就服务,创作团队先在报道結构上下功夫。《开放浦东梦想之城》共五集,每集6分钟左右,由导语、广播剧剧情、实况录音、旁白四部分组成。每一集都立足于近五年来浦东新区某一个领域取得的具体发展成就,先用导语点出相关新闻,通过广播剧的表现手法演绎背后的故事,适时插入新闻事件当事人实况录音,最后通过旁白具体介绍相关发展成就。四部分借助内容上的内在联系以及背景音乐融为一体,最终呈现出一个适用于成就报道的“新闻广播剧”。

    例如:第一集《玫瑰飘香自贸区》,先用上海世博会期间风靡上海的保加利亚玫瑰冰淇淋,引出“保加利亚玫瑰产品借助上海自贸区‘国别馆平台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这条新闻,讲述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市场营销部总监张琬如何开动脑筋,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帮助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等玫瑰产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的故事,最后带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取得的各项成就。报道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浓缩具化,通过一瓶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故事传递出来,把大政策和百姓生活联系起来,加之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以及丰富的声音元素,使《开放浦东梦想之城》比以往的广播成就报道更好听易懂,更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2.精选题材:以小见大,由点及面

    要在总共五集、每集仅6分钟的篇幅内,全方位展现浦东新区发展成就,每一集的题材选择和切入点至关重要。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与东广新闻台选择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用小切口展现浦东新区五年来的大成就。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是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双方通过区台合作,联合打造的全国数字电视频道,在把握浦东新区相关选题上具有先天优势。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携手东广新闻台,深入整理、分析浦东新区各项改革创新发展成就,从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五个领域,分别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张江科学城建设、人才引进、文化福祉提升和绿色环保发展,并从大量候选采访对象中筛选出五位“主人公”,分别是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国家馆”项目负责人、落户张江高科的科创公司首席执行官、毅然回国投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海外金融人才、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项目设计师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新能源接驳巴士司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最终都会反映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就报道要想避免“假大空”,就要扣紧一个“人”字。五位采访对象都是普通人,但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浦东新区改革创新的缩影,同时也与每个上海人息息相关。创作团队前期与每位采访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沟通,只为挖掘他们亲身经历过、又关乎所有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精彩故事。

    例如:《筒仓再生》一集,讲述了建筑设计师柳亦春的故事。在对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进行初期改造时,面对极为紧张的工期,柳亦春灵活应变,将原定的筒仓内部扶梯改为外部扶梯,为了让游客乘扶梯眺望黄浦江景色时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他坚持使用超白玻璃。报道中提到,未来民生码头整体改造完成后,将以艺术与空间的形式进入浦东居民的日常生活。该集播出两天后,以八万吨筒仓为主场馆的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听众可以亲身前往重生后的八万吨筒仓参观,感受外挂扶梯与超白玻璃带来的黄浦江美景,实现了成就宣传与听众实际获得感的联接。

    3.重视后期:制作精益求精

    剧本是否精彩,是新闻广播剧好听与否的关键所在。不同于普通的广播新闻报道,新闻广播剧对于情节、冲突设置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容易成为“流水账”,可听性会大打折扣。为此,创作团队专门聘请职业编剧对采访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只为提升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与可听性。

    同时,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成就报道的本质是一项新闻传播活动,所有加工必须满足不影响核心事实真实性这个前提条件。为此,创作团队前期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中后期保持沟通,确保剧本所涉核心事实真实可信。在职业编剧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还会有专业新闻编辑负责把好“新闻”关,保证剧本呈现出来的内容不偏离新闻事实。

    在表现方式上,相较于一般广播成就报道,新闻广播剧本身自带口语化、生活化属性。例如:《城堡骑士的挑战》一集中,创作团队适当加入沪语元素,塑造了一个丰满立体的上海老太太形象,贴近上海市民的生活实际,增加了作品的接近性。

    新闻与广播剧结合,后期制作是重头戏。借助专业制作团队力量,加上上海知名配音演员的精彩演绎,《开放浦东梦想之城》后期制作精良,生动再现了每一集的故事场景,保证了新闻广播剧的可听性与表现力。例如:在《城堡骑士的挑战》一集中,采访对象提到了纯电动巴士具有绿色环保、噪音小的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点,后期制作人员没有选择直接调用素材库中原有的公交车运行声,而是特意在深夜搭乘末班纯电动公交,录制音效。

    在《绽放的花蕾》一集中,后期制作团队巧妙运用两种风格不同的背景音乐之间的切换以及特殊音效,呈现“现在”和“三年前”的时空转化,充分调动听众想象力,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作品的表达空间。

    4.多渠道传播:拥抱移动互联时代

    面对传播移动化、碎片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传统广播必须敢于“走出”电波,拥抱移动互联网,而专业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正是传统广播电台的先天优势。

    《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系列新闻广播剧除了在传统广播渠道播出外,还在阿基米德FM等主流网络电台开设同名短音频专辑,供受众检索、点播,拓展了广播成就报道原有的传播渠道。

    创作团队专门为《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网络音频专辑设计了海报封面,配上相关文字内容介绍及图片,原本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广播节目借此化身为互联网短音频产品,其中蕴含的声音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

    网络电台的留言渠道增添了互动性,听众可以登录相关平台进行分享和留言,满足受众的社交需求,不少聽众纷纷留言为音频点赞。

    三、总结与思考

    新闻广播剧《开放浦东梦想之城》的实践,为广播剧拓展了题材来源,为广播新闻探索了新的报道形式,也为广播成就报道开创了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牢牢抓住“声音”这一根本特色,借助全媒体技术做好、做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成就报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各级广播电台责无旁贷,而《开放浦东梦想之城》只是众多创新尝试的其中之一。

    广播成就报道所面临的挑战,其实反映的是传统广播电台整体面临的挑战。不过,挑战即是机遇。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以往的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传统广播只要勇于拥抱新媒体,抓住“声音”这个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完善,满足受众的需求,就一定能在这股浪潮中一展拳脚。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