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联手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刘洁

    〔摘要〕为了帮助初中生发掘自身成长的积极力量,家校联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式。学校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别对家长给予指导。家校共育的模式更侧重激发家长身上的积极力量,使他们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亲子沟通质量,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校共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5-0062-02

    学校和家庭是初中生成长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积极心理学认为,成长在积极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内心充满力量感,学习更加自主,抗挫折能力更强,能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为了帮助初中生挖掘自身成长的积极力量,学校和家庭需要联合起来,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家校联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少数身处心理困境的学生,全体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学生[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也不再局限于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情绪的获得、心理潜能的挖掘,指向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储备心理能量,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激发学生寻找身边的资源,发掘内部成长的动力,为自身的成长赋能。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已成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单靠学校一方难以有效推动这项工作。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家庭的配合[2]。

    二、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凸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发育、人格形成和意志力的培育,都需要在长期稳定的人际环境中进行。孩子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持久的、一以贯之的。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自杀、自残等极端事件屡有发生,且呈低龄化趋势,往往给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委实令人痛心。孩子是家庭的镜子,问题学生往往是问题父母、问题家庭造成的[3]。这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家长是欠缺的,存在短板,迫切需要来自学校的专业指导。现实中有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培训,家庭教育方法欠缺。学校拥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家长以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校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三、家校联手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理论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好书分享、读书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笔者结合本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好书分享单,通过学校德育处将书单分享给学生家长。笔者分享给家长的书籍有《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正面管教》《10-16岁青春期父母要懂的心理学》等。

    好书分享的目的在于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给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不再仅仅把孩子当作被动接受建议和批评的受教育者,而把他们看作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功能在于帮助孩子树立起积极的信念,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为他们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家长应不断地去探索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模式,积极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而不再一味地抱怨。引导家长树立一种信念:当亲子关系处于水深火热时,或许我们可以有别的选择,如冷静下来去学习,探索更多的资源;或者借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向学校求助。当父母拿起书本寻找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时,新的更有力量的积极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也已经开始。家长也可以把阅读中的感悟和收获分享给孩子,实现亲子共读。

    笔者在学生中作了一项调查:“你最近注意到学校发给爸爸妈妈的家庭教育好书分享书单了吗?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回应的?这样的回应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当孩子关注到父母的读书行为时,孩子内心充满了自豪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提高了自我认同感。

    (二)实践指导

    有了相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积累,有很多家长反映自身理论和实践脱节,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无从下手,此时特别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给予指导。笔者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采用的模式是定期举办体验式工作坊。

    1.体验式工作坊的主题按需而设。工作坊的主题需要前期的征集,征集一般通过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设置的问题有“您在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困惑”“您希望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样的改变”等。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我校学生身心特点,确定工作坊主题。

    一些初二学生的家长对青春期教育存在很多困惑,于是学校开设了“青春期沟通之道家长培训”工作坊,共四个主题:(1)理解青春期;(2)如何说孩子才会听?(3)怎样与孩子谈社交安全?(4)亲子沟通现场。

    2.体验式工作坊注重自我体验、自我成长。体验式工作坊活动安排以促进家长自我体验、自我成长为主。例如,开展头脑风暴,使家长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思考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态度;开展筷子游戏、照镜子等活动,让家长探索家庭教育中與孩子的沟通方式;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家长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开展“真心话大冒险”,家长和孩子说出彼此的期待或担心,发现有时候冰冷的语言背后是温暖的担心,继而改善亲子沟通模式。

    体验式工作坊活动是开放式的,是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应用。通过活动,让家庭教育系统中的成员积极寻找自己想要改变的力量,在亲子沟通中收获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3.个别辅导。学校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家长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心理教师指导家长们了解孩子当前的心理状况,了解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认识到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学生心理问题预防、预警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通过个别辅导,一些家长及时调整了家庭教育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家长凭着对心理教师的信任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疏导,避免情况更严重。

    家校联手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它更侧重激发家长身上的积极力量,促进家长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激发孩子内部成长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积极心理学取向研究[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8(8):233-235.

    [2]周茹,邹雨含.家校共育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71-72.

    [3]王昊宸.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36-3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苏州,215009)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