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电影

    吴昭千梦

    一、 梦起——黑色电影

    著名电影学家阿尔特曼曾引述过流派(Genre)一词,称其给导演提供了如何制作电影的线索。的确,流派以故事和图像之形态,连接并界定着不同的电影类型。黑色电影(Film noir),作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市场涌现的一批影片集合体,在电影界关于“是否应被独列为流派”的类别界定在初期备受争议。学者约翰·贝尔顿在其著作《好莱坞电影》中曾提到,黑色电影可以被单独列为一种电影类型,这取决于一个完整的惯例体系和对此类电影的期望。例如,导演经常使用低调的灯光对比来强调黑暗。尽管有人反对将其作为独立电影类型,但它仍被时下社会视为一个系列或循环的合理存在,其特质与德国的表现主义相似,而电影中的某些元素又会打破常规,有时甚至超出预期。而当黑色电影以其形态出现时,它会给观众带来某种特殊情绪或感觉。对此存在异议的美国著名导演、影评家保施拉德则认为,所谓黑色电影,并非一种类型或流派,因为它“不像西部片和歹徒片那样由环境与冲突来界定,而是由更微妙的调子和情绪的特点来界定。与灰色影片或非白色影片的可能的变体相对的,就是黑色电影”[1]。电影人约翰·贝尔顿曾提出,黑色电影来自法语短语却与美国在好莱坞制造的一种现象有着密切联系。学者安德鲁·斯派塞则表示,此词起源可追溯到法国影评人尼诺·弗兰克于1946年发表的文章中根据“黑色小说”(法国犯罪类小说)而引申创造出的词“黑色电影”,他也曾用“黑色电影”来回应四部著名的犯罪电影——《马尔他猎鹰》《再见》《我的美丽》《双重赔偿》和《劳拉》,其中《双重赔偿》被誉为黑色电影代表作。诚如电影学家詹姆斯那雷默尔所言,“识别一部黑色电影总是比定义黑色电影这个术语来得容易”[2],黑色电影作为美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存在,其阴郁暗沉的艺术表达极具冲击性的主题表达,打破常规好莱坞正统电影的简单明快,对后世电影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实,追溯该类电影产生的历史渊源,时代给黑色电影打上的晦暗烙印亦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中。

    由于黑色电影的脚本主要来源于“冷酷的”犯罪小说。据《黑色电影研究》一书所论,在1941年至1948年间,大约有20%的黑色惊悚片改编自犯罪小说。此外,它还受到美国硬汉作家的影响,往往反映出战争时期绝望的特殊经历。因此,在那个时期,美国电影蒙上了更加阴郁的色彩。另一方面,从世界格局来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大陆并不太平,由于受到战争威胁和纳粹反犹太人大屠杀的双重压迫,相当数量的德国电影人逃往美国好莱坞,并对此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黑色电影最初就诞生于这个年代,好莱坞电影在更大程度上与德国表现主义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进行着对比,因而我们常能从美国同一时期的黑色电影中探寻到诸如光影造型、斜线结构等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

    可以说,黑色电影的诞生并不仅仅作为推动电影界运动发展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更多的则是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间接推动的。1945—1954年这近十年被誉为美国黑色电影的关键时期,“从时间上说,与那场大规模的反共政治迫害,与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麦卡锡和黑名单的时代恰恰吻合。黑色弥漫着恐惧和妄想症的气氛,带着它在绝望之中产生的灾难感,它是对于这些年代的政治气候的一种隐晦的反映”[3]。换言之,黑色电影可被狭义理解成美国20世纪中期出现的、带有明暗对比等强烈形式感、以城市中对昏暗街道为背景,反映悲观宿命色彩的好莱坞犯罪影片。倘若将定义泛化,但凡在内容或形式上带有黑色基调或晦暗主題表达的影片,都可列入黑色电影的范畴。综上可知,黑色电影可谓集美国犯罪、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与法国存在主义思想于一身的好莱坞重要电影门类。

    二、 梦中——《双重赔偿》

    Yes, I killed him. I killed him for money and for a woman. And I did not get the money, and did not get the woman(是的,我杀了他。我因为金钱和一个女人杀了他。而我既没有得到钱,也没有得到那个女人)

    由比利怀尔德于1944年执导上映的黑色电影《双重赔偿》至今仍被作为范本为后世电影人所津津乐道。影片描述了一个成功的保险推销员沃特,爱上了他客户的妻子——性感美艳的菲利斯,并在其处心积虑的引诱下,一步步走入黑暗深渊的故事。沃尔特沉迷于菲利斯的美貌,同情并坚信她备受其“变态”丈夫狄金森的虐待,于是决定“英雄救美”,将这个可怜美丽的女人救出苦海。在两人密谋制造了一场“火车事故”并准备拿着10万美元的双重赔偿远走高飞时,却被沃特的同事凯斯发现了事件的蹊跷之处,随着凯斯的怀疑,沃特最终意识到只有菲利斯一人涉及双重赔偿的好处。而她的美丽面具在其向沃尔特开枪时被揭露无疑,沃特最终走上了枪杀情人、自己重伤待捕的悲剧。

    尽管电影学家安德鲁认为倒叙可以打破图像的主观性,因其可以质疑叙述者的闪回是否试图理解过去的感觉,这被认为是一种奇特的威胁。电影《双重赔偿》中忏悔式的“闪回”,在这个周期的开始,有很大的影响。它通过开篇无数个场景,包括夜间街道超速行驶的汽车,蓬头垢面的男性通过太平洋所有风险保险的通道——令人不安和戏剧性,提供一个片段的叙述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沃特·内夫揭露一切进办公室指定电话等,透露着故事注定走向悲剧结尾的线索。

    除此之外,影片开头沃尔特低沉的自述使得观众陷入更深一层的阴郁情绪之中。导演比利怀尔德用了3倍的场景变换,让观众不断重复悲观的情绪。一种“我们都知道结局,但却无法改变”的宿命感油然而生,这也在无意识中加重了本就阴郁的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大卫· 波德威尔的叙事“逻辑”理论,在他看来,“旁白(syuzhet)可以通过系统地鼓励我们做出线性的随意推论来促进这一过程”[4]。因此,它也开创了黑色电影的专属风格印记。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历史渊源,德国表现主义随着电影学家的迁徙和战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好莱坞电影造成了深远影响。德国电影、文学、戏剧、绘画的表现主义运动产生于一战后饱受战后创伤的欧洲大陆,在此时期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状况萧条、人民生活困苦,许多德国艺术家选择将内心的阴郁与苦闷转嫁到艺术作品中的方式以宣泄自身对现实的不满。以1920年《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为代表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开启了黑色弥漫、场面调度的阴影(布光法)与怪异扭曲斜线垂线的构图模式。20世纪中期的美国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及二战的双重打击后与彼时的德国有了情感上的交集。因此,在美国黑色电影中随处可见德国表现主义的缩影。在影片《双重赔偿》中,明暗强对比和不稳定构图的风格特征被展露无遗。

    昏暗与黑暗弥漫在整部电影中,和众多黑色电影一样,《双重赔偿》的大部分场景是按夜景布光的,即使在白天的室内依旧窗帘紧闭,更蒙上一层灰暗的色彩。低顶光与强侧逆光、辅助光的冲击使得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加剧。剧中人物处于夜晚城市的黑暗实景画面及被明暗对比效果隐藏的阴影之中,这种黑色基调的照明光效也恰好印证了电影评论家泼莱思·彼德森在《黑色电影的某些视觉主题》中所提出的观点:“黑色片摄影师则把主光、辅光和逆光的位置放在一切可能想像得到的不同位置 , 使得明部和暗部产生惊人和最不规则的组合。这样使得通常那种引人的均衡的悦目的脸部就会出现相反的带有偏执狂的谵妄的威胁气氛,产生典型的`黑色基调'。”[5]

    另一方面,不稳定的构图与奇形怪状的线条恰如其分地映射了表现主义的审美表达。电影中垂线与斜线的大量运用颠覆了美国传统水平线式的画面构造,不稳定的斜线在分裂银幕的同时,也加重了影片中氛围的不安。场景中出现的百叶窗、楼梯以及参差不齐的异形狭缝,使得主人公被光线切割。就像《双重赔偿》中菲利斯的形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女主角,当菲利斯来到沃尔特的公寓时,她轻轻地靠在沙发上,高钥匙的灯光使她的脸变成了半黑半白。這恰恰反映了她的矛盾处境——她假装可怜的妻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忍受着一个极其凶狠的丈夫,同时又以她的卖弄风骚。这种幽闭恐怖的画面设计,将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也分离得尤为深刻。

    三、 梦末——黑色电影的黑白正义

    电影学家约翰·贝尔顿指出,女性在黑色电影中通常扮演着社会威胁和心理恐惧的角色。从社会经济学角度而言,正如西尔维娅·哈维所言,战时和战后美国妇女地位的改变挑战了男性的统治地位。《精神分析阵线》展示了黑人电影中女性对典型的危险的黑色英雄的心理威胁。在黑色电影中,性别的建构是最鲜明的特征。它通常会在屏幕上创造出反英雄和蛇蝎美人的神话,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电影。她们通常极具反叛性,不愿做贤妻良母。婚姻对于蛇蝎美人而言就像不幸而单调的笼子,束缚着她们所追求的自由。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下,蛇蝎美人们往往借助自身的魅力与伎俩来争取独立,即便是走向毁灭的结局,仍然保持着独立的姿态。《双倍赔偿》的菲利斯是一个凶残却迷人的女人,她俘获了男主角,并将沃尔特带入了犯罪和死亡。此外,沃尔特本应靠自身才华而更加出众,成为更成功的保险员,但当他被物欲与情欲的渴望所击败时,所有的梦想都被谋杀梦魇所取代。

    《双重赔偿》的第一幕所呈现的沃特,由远及近地从黑暗深处走入观众视野,在剪影被愈发放大的同时,似乎也暗示着他内心欲望的扩张与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黑暗笼罩在沃特周身,也正被巧妙隐藏在每个人潜意识的反抗心绪之中。这种试图挣脱却越陷越深的沼泽式欲望深渊,是否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吞噬人心?导演怀尔德和编剧钱德勒在全片致力强调的主题,莫过于此。整部影片用晦暗基调表达和重申着传统正剧的主题,即被欲望支配行动、强行跨越社会规则的人,其挑战道德底线的非法手段行为,最终会被规则所泯灭。值得一提的是,《双重赔偿》当年上映的宣传海报也颇让人回味,观众可以通过画面迅速捕捉到这对夫妇的紧张关系,因为他们怀枪拥抱。海报上的肖像通常提供了一种强烈的冷凝,一些轰动的元素和时刻以黑色电影为卖点的契机。那些最初的,看似无害的,影射的则是阴谋的开始。

    回望黑色电影的发展轨迹,尽管各种电影都在迅速发展,但它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了解其特点,并尝试分析其独特的细节。因为黑色电影永远都是一面黑暗的镜子来提醒着我们,欲望的正负两极犹如黑白梦魇般充斥在每个人的身边。

    参考文献:

    [1](美)保·施拉德.黑色电影札记[J].郝大铮,译.世界电影,1988(1).

    [2](美)詹姆斯·纳雷摩尔.黑色电影[M].徐展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英)菲·坎普.出自恶梦工厂——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和黑色电影论[J].陈梅,译.世界电影,1988(1):80.

    [4]Bordwell,David. Narration in the fiction film[M].London: Methuen&Co.Ltd.1985:50-51.

    [5]保尔夫.从两部美国影片看黑色电影[J].电影艺术,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