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实习实训环境的建立

    【摘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目前中职学校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结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环境建设现状,对如何在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中实施项目教学、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提升实习实训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81-02

    【收稿日期】2014-08-2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QDB1211004)子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环境研究”(编号:XMKT-KC-055)

    【作者简介】才嘉红(1968-),女,哈尔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文及中等职业教育理论一、 推行工学结合,构建实习实训环境的意义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素质高、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在“做中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动态的工作过程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并能满足工作要求的职业迁移能力,使学生通过工作过程来实现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提高了从事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对个体的内化,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具体的工作培养了学生超越工作本身的职业迁移能力。因此,“工学结合”教学实现了将未来的工作内容与当下教育形式相统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业岗位的平稳迁移。

    实习实训环境教学具有参与性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由于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学实效性得以大大提高。实习实训环境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培养人,健全的人格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真正懂得一些道理,并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实习实训环境的建设不是关起门来就可以做好的,需要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多种资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环境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协调力量。

    二、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环境建设现状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基地类型。校内实训基地承担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责任,在基地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主要有学校自筹、上级专项拨款、企业投资和企业捐赠等几种形式,争取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以场地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和捐助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由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的,主要通过与企业联系,建立定点实习单位,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校外实训基地往往与就业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合并,成为实现校企合作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方向是通过行业协会建立职教集团或成立董事会,以降低学校与企业交流的成本,增加交流机会。由于中国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几乎不承担责任,企业也没有人才紧缺的紧迫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着被虚化的风险。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渠道少,设备数量不足、利用率不高、基地管理水平低下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实训设备数量相对不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技能培养,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瓶颈。

    三、 推行工学结合,构建实习实训环境的探索(一) 实施项目教学法,形成实习实训环境职业化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学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应按照职业化要求创设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仿真职业环境,配备与企业使用的设备相当水平的实训仪器设备,将课程与职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让学生在仿真工作环境中,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成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中,要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实施教学,具体步骤围绕某一实际项目开展:①获取该项目的信息;②结合学科知识制定实施项目计划;③实施并完成工作计划;④总结实施计划的全过程,积累经验;⑤反馈能力信息。在实施过程中要导入企业文化元素,模拟企业场景、悬挂含有企业文化标语口号的展板,张贴安全生产、保证质量警语牌等,让学生提前体会未来职业岗位环境,了解岗位需求,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求学自觉性和工作责任心,这样工学结合才能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校企沟通,模拟企业工作环境

    为进一步巩固仿真实训时掌握的技能,弥补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必须创新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从一开始企业就应参与专业建设,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操作机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与企业加强沟通,合理安排校外实习,具体采用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学习的方式,每学期前8周在企业学习,后8周在学校学习,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没有假期,只有按企业合同规定的年假,时间与企业的职工一样。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后,对本专业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程序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去解决技术难题,和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实现校企双赢。

    (三) 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实习实训内涵建设

    1.健全管理制度。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实行车间化管理,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化。按照企业员工标准来管理实训学生,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加强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在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消耗,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同时,做到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行为的有效对接。

    2.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分批选派年轻专业教师到企业对口专业挂职锻炼,时间不超过一年。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或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来培养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用和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来基地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其次,优化师资队伍知识结构。通过考研到高校、业务进修、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省外中职校考察学习进修、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本校知名教授开设专题讲座等途径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原来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3.加强实训教学教材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要建立在基地硬件条件基础上,由实训教师亲自参与,根据实训设备结构、功能、使用说明,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尽量把最新知识、技术和工艺编写到教材中,这是解决当前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脱节,教材更新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有效办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

    [2]枊峰,徐冬梅,刘琼琼等.江苏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15-117.

    [3]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