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特训班”计划助力班级管理

    邓美娟

    

    〔摘要〕我国大多数乡镇学校的生源构成复杂,很多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在心理或行为上存在很多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广东省某乡镇中心A小学,为解决此难题,实施了“好习惯特训班”计划,对特殊学生进行体能和纪律训练,学校心理咨询师辅以个别辅导和必要的危机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好习惯特训班;心理辅导;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2-0059-03

    广东省某乡镇中心A小学,在籍学生2300人(2019年)。学生由学校周边农村、偏远山区、外地迁入生和少数民族生源构成。因为有偏远山区来的学生及父母都在外地上班的留守学生,因此学校配备了宿舍和饭堂。由于生源构成复杂、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纪律缺失的学生直接导致了班级管理崩溃。班级管理崩溃是指班级建设失败、班级管理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等。比如在上课时间,学生随意站起来走动、玩耍,或者走到课室外面,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为此,学校紧急启动“好习惯特训班”计划,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抽选几个影响班级管理的学生,集中一周进行体能和纪律训练。同时,预测学生的心理压力等情况,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我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协助学校强化班级管理,开展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一、“好习惯特训班”集结

    1.特训班集结

    广东省某乡镇中心A小学2019年9月秋季开学两个月后,教师们发现某些班级无法正常上课,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安静下来,有些学生上课中途随意站起来,随意走出课室,课堂纪律完全无法掌控。从其他学校调入的教师在原来的学校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而且不只是一个班级出现这种情况,好几个班级都如此。教师们反映班上有怎么管也不听的学生,完全无课堂秩序可言。校长对此非常重视,立刻实施并召集特训班。四年级8个班的班主任共推荐学生48名,加上二年级的4名学生,共52名学生。其中,男生47名,女生5名。“好习惯特训班”正式启动。52名学生分作两个班,每个班由学校体育老师(男)和实习老师(男)各1人为教官,实施站立、队形、纪律和一些体能训练,为期五天,期间加插德育课和文化课,以训练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班级秩序为目的,同时保障学生在训练期间不落下文化课。

    2.特训过程观察

    我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每天到现场观察学生的集训情况,发现学生们在集训过程中都比较遵守秩序,有一部分在班上经常走来走去坐不住的學生在训练中都能遵守教官的指令。同时开展52人的个别面谈,对多动症、情感交流障碍和普遍性成长障碍学生进行摸底排查。

    二、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展开

    1.家长说明会

    (1)启动大会。因为学生参加集训就要离开原来的班级,因此,52名学生的家长均表示很担心。如集训是否安全;孩子本来学习就不好,集训结束后回到班级学习能否跟上等。为此,学校举行了家长说明会,即集训班启动大会。大会由心理咨询师负责,简单向家长介绍了多动症及普遍性成长障碍。校长致辞,并邀请校外家庭教育专家讲解家庭教育知识,减轻家长的顾虑,争取家长的支持。会后成立集训班家长群,及时反馈学生的集训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2)成长障碍儿童分析会。在集训班家长群发布心理危机干预学习会召集消息,家长自主报名参加,由学校心理咨询师负责介绍特训班的训练情况,重点分析与孩子面谈的内容和班主任的评价,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然后给出初期阶段的成长障碍儿童评价分析报告[1]。分析会流程:先介绍为什么有些学生会非常调皮,家长和教师不管怎么教育都无效果;然后以到场家长优先原则,分析该学生的具体情况,介绍多动症、学习障碍、情感交流障碍儿童的具体表现[2],给家长提供教育策略。家长的反响非常热烈,很多家长要求预约面谈和个别指导。

    2.特训班全员无差别面谈

    对特训班学生52名学生分5天进行个别面谈,每个人面谈时间10分钟左右,采用罗杰斯面谈法,以咨询师提问为主,同时记录面谈内容。主要提问内容:集训的感觉怎么样?上课是否走来走去?上课是否会走出课室?平时跟谁住在一起?爸爸妈妈打你吗?是否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期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平时是否辅导你做作业? 语文、数学和英语你喜欢哪科?成绩怎么样?……

    从以上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教育情况等。结合班主任反馈的信息,最后筛选出19名疑似多动症、学习障碍、情感交流障碍及普遍性成长障碍学生。经过观察和评估,其中7例为疑似多动症,1例为疑似普遍性成长障碍[3]。本次评价是为班级管理提供意见,为后续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收集数据和资料,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障碍的具体分析和干预不做更详细的报告。结果如表1。

    3.个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教官和主管教师反映四年级某男生腿部擦伤并流血,学生本人抗拒集训。主管教师通知家长到学校后,该男生表示要从二楼跳下去。后来经过班主任的疏导,该男生同意继续参加集训。心理咨询师介入,与学生面谈,发现该男生表达清晰,比较懂事。经了解,该男生是四年级住校生,父母以前在外地工作,妈妈今年才回到本地居住和生活。

    咨询师了解情况后和男生的妈妈进行第一次面谈。

    面谈内容:妈妈反映,该生和妈妈很难沟通,他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否则就不依不饶;有时周末在家里,突然不见人,一个人跑去亲友家玩,不愿意回家,也不跟妈妈联系。妈妈在孩子面前有过激行为,例如,拿刀割自己的手腕威胁孩子“你不听话我就死给你看”。妈妈表示,女儿还小,目前没办法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还是需要住校。

    了解情况之后,咨询师与该男生进行第二次面谈。从面谈中发现,男生根本没想过跳楼的后果是什么,他说自己只是想吓吓家人而已。

    咨询师了解情况之后与妈妈进行第二次面谈。面谈内容:妈妈曾经的行为被孩子模仿,建议妈妈以后不要再做出这种过激行为。对妈妈做了心理疏导,建议妈妈使用简单的语言沟通方法,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不听的时候也不再啰嗦第二次。事后妈妈反馈,这样的沟通方法对儿子非常有效,母子关系趋向融洽。

    三、实践结果报告

    1.习惯不良和疑似成长障碍

    学生的习惯不良通常表现为不遵守课堂纪律、随意说话、经常跟同学打架等,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很多字不会写,考试时不做题等。从面谈中发现,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下:(1)父母均在外地上班,每周回来一次,或者每年回来一两次。(2)跟爷爷奶奶叔叔等亲人住在一起,平时哥哥姐姐偶尔会辅导做作业,但是基本没有效果。(3)有些孩子曾遭受家庭暴力,父母或亲人平时对其很宠溺,偶尔会施加暴力,对辅导孩子学习没有耐心。(4)父母文化水平低(小学以上),无力辅导孩子学习。

    从山区转学过来的学生中,很多学生的学习长期跟不上班级其他学生,故而自暴自弃,无心向学。这些学生经过本次集训之后,有14人在家里的习惯有好的改变;29人的课堂纪律向好,但是学习积极性还是不高;其中疑似成长障碍学生中有9人没有任何改变。

    2.设立“爱心区”

    多动症儿童很难久坐,喜欢走来走去。个别学生虽然表面上没有专心听课,其实在走动的时候也在听课。咨询师提出,这些学生在短时间内行为不会有大的改变,应对他们进行持续观察,发现他们的优势或闪光点,并对他们进行特殊辅导。同时提出在个别班级设立“爱心区”,既能照顾到这些成长障碍学生,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爱心区”设想:使用婴儿围栏(可移动)在班上间隔出一个没有围墙的区域,多动症学生在该区域内可以坐着上课,也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在区域内轻轻走动,但是在上课时间不能走出该区域。为了避免使学生感觉被孤立,咨询师建议“爱心区”确立一定的规则:(1)“爱心区”采用轮流进入规则,例如几名多动症学生之间,单元测验和课堂表现(自我控制)良好的学生轮流进入“爱心区”。(2)其他学生也可以进入“爱心区”上课,但是只有表现优秀才行。

    四、考察和展望

    1.成长障碍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咨询师依据日本教育心理咨询师协会教材[3],参考中国精神医学理论,对参与本次集训的学生进行初步评价,提出疑似案例。这项工作本来应该由临床医生来做,但是因为国内还没有比较普遍和全面的对未成年人成长障碍进行区分的医疗体系,能作出诊断的都是三甲医院以上的神经专科医院,并且诊断的角度都是以治疗为主。教育心理咨询学认为,成长障碍儿童经过确定和诊断之后,应以保护、理解及特殊学习辅导为主。所以,本次研究最后的评定为“疑似成长障碍儿童”。

    小学阶段,多动症学生很容易被看作“调皮”“不听话”“差生”,学生本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也充满困惑。例如,某个有情感交流障碍的学生问我:“老师,我为什么经常打人?”他们在升入初中之后会慢慢好转,起码能安静地在教室里上课。在他们能正常上课之前的小学阶段,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2.创办家长学校

    很多家长虽然对多动症、成长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但多数都一知半解,对于自己孩子的“调皮”“不听话”“学习差”等很着急,但無计可施。所以,创办家长学校,带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并引导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经验分享,非常有意义[4]。

    参考文献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Yasuhito Kinoshita. Modified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2017.

    [3]日本教育心理咨询师协会.教育心理咨询师标准教材初级[M].香港:中国图书文化出版社,2013.

    [4]水野治久,家近早苗,石隈利纪.团队学校的效果和援助[M].东京:Nakanisya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广东省乳源县八一小学,韶关,51270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