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智慧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内容摘要: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亟需智慧型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这要求其必须首先从完善知识结构出发,实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互动整合。其次,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渗透教育智慧。从而走出一条整合与超越的专业成长之路。

    关键词:信息化 智慧型教师 整合 超越

    一.何为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型教师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在对智慧型教师的概念以及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得出信息化时代智慧型教师的含义为: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具体表现为:具有契合教育信息化与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观;能冲破传统标准式课堂教学的束缚,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和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能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特点创造性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支持性技术;能在反思批判中将信息化教学活动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整合之路——完善知识结构,解决“劣性问题”

    当前许多教师错误地理解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质,生硬地将信息技术“搬进”课堂,这种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教学观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的价值与功用,也引起了学生、家长对技术使用的质疑和反感,结果造成教师“吃力不讨好”。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结构不良的、对情景具有高度依赖性、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劣性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这一劣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为了同时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使二者实现相容共生,教师应首先从完善知识结构出发,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开辟出一条整合之路。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慧型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专业知识的动态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型教师不仅需要同时具备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等三种单一型知识,也必须有效促进三种知识的互动、整合,以生成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在内的复合型知识。而四种复合型知识尤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一)学科内容和教学法整合中的智慧

    将学科内容和教学法进行整合是一个将具体的学科内容转化为实际教学的过程,即对学科内容的深化、拓展、表征、改造以及生动化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以及对学生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能对学科知识进行重新组织与加工以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思考;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评价。

    (二)学科内容和技术整合中的智慧

    学科内容是实际被学习和教授的具体内容,它不仅包括各学科内的概念、理论、观点和组织结构,也包括学科内各种知识点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常以课本为载体。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学科内容的表征和传授方式更加直观化、生动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主动建构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对各种技术的功能可供性和限制性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使用某种技术将会对学科内容的传授以及学生的理解产生何种影响,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拓展、更新学科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概念图等技术处理单元、主题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法和技术整合中的智慧

    对教学法和技术进行整合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它要求教师能够理解使用特定的技术将会使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何种变化,并且,在对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将技术工具与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整合,推动二者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智慧型教师要善于打破功能固着,创造性地使用技术或开发其他可用技术以支持教学。

    (四)学科内容、教学法、技术整合中的智慧

    对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进行动态整合是信息化时代教师智慧的高度再现,是教师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授具体学科内容来直觉领悟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对具体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技术来支持教学策略的实施,从而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表征、转化和传递。

    三.超越之路——从教学中寻求突破

    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其中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渗透。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型教师,应当承担起“课程设计者”的使命,在升华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超越。

    (一)小备课体现大智慧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师首先应当钻研教材,把握重点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在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和扩充。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特征选择、组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份内容详实、方法明确、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最后,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还需要借鉴他人智慧。如:可以通过书籍、优秀教案、优质课光盘、网络上名师分享的教学视频等来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向身边的“活资源”即專家型教师学习,通过听取他们的建议来完善教学设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与其他教师进行在线交流,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以智慧启迪智慧。

    (二)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的教育智慧只有通过上课才能得以彰显。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正处于变迁中,随着开放教育的兴起,教学活动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然而,现实课堂存在的意义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智慧集中的天地、思想碰撞的乐园。因此,为了使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优势能充分地展现出来,教师更应当努力,让智慧回归课堂。

    首先,为学生设置“大”目标。所谓的“大”目标,是既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又需要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不仅是对维果茨基“最近發展区”思想的具体化,更是对信息化时代尊重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合作动机的诉求。在“大”目标设置后,还应将其分解为逐级递进的“小”目标,并使学生明确达到各级目标的标准及评价方式,以增强学生全力投入到学习任务中的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提高效率与注重差异化教学的关系;学生已有经验与课堂学习体验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在前面已有所论及,不再赘述。在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兼顾差异化教学方面,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将会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每一组分配内容不同、难度相近的任务,组员按照能力水平的差异明确各自任务,并建立相应的合作规范与问责制。教师可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实时指导与管理各小组内的活动,并对各组成员在完成任务中的参与性、积极性进行及时反馈。同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工具建立各自的讨论群组,以便强化组员的归属感,推进组员间的合作思考和共同行动。国外有研究显示,课堂教学需要对儿童和青少年在课内课外的经验具有敏感性。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了解世界、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网络上信息的检索、筛选、阅读以及分享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行动力,使学生更期待从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式教学中表现自己,收获新知。因此,信息化时代的智慧型教师应懂得“以退为进”的教学技巧,从讲坛上的知识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幕后指导者。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更像是一种“健身式学习”,其本质是“做中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通过持续不断地活动带来完美体型的塑造;同样,他们也可以选择与自身的能力、认知风格相契合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活动与探究,完成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以及对新经验的吸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学生能否对某一主题任务保持新鲜感与持久的动力。因此,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更像是一个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孕育未来的空间。

    最后,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把握三点要求:及时,即在每一阶段的目标达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全面,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的次数和质量、对完成目标任务做出的贡献、组员评价及自我评价等;高效,教师应充分发挥电子档案袋的教学评价作用,对每一位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性评价依据和最终提交的作品进行归类整理。

    (三)用智慧为学生减负

    课外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当前国内中小学过于强调作业的量,而忽视了作业的质,虽然“减负”的口号已经被喊了很多年,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是举步维艰,学生依旧拖着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仅仅靠有限的作业根本无法让学生获取无限的知识。因此,智慧型教师应当增强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减负的意识,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做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课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在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来完成对某一专题的探究,以推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此外,作业的布置应注重多样性、实践性、生活性,使学生能从“埋头故纸堆”转向“放眼大宇宙”。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会变革:学校中的信息与通讯技术[M].王晓华,彭欣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英]Anna Craft.创造力和教育的未来——数字时代的学习[M].张恒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刘帅,信阳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