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动力学对课堂的启示与应用

    曾楚轩

    〔摘要〕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各种人际互动和某些群体因素,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能有效促进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能否顺利融入并建立起良好的团体关系,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课堂中的团体动力来促进新生对新团体的适应,帮助他们与新团体中的其他成员顺利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可行并且是具有显著成效的。本文通过一节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体阐述了如何利用课堂中的团体动力来促进新生顺利融入新团体之中。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新生适应;班级氛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56-03

    社会心理学中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中的气氛、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的风格会对团体及团体中的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决定成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各种人际互动和某些群体因素,运用团体动力学进行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能有效促进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这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的期待和教育的标准不断升高。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師的教学工作,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各种人际互动和某些群体因素,因此,团体动力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启示作用。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中的相互作用

    团体动力学又称群体动力学、团体内聚力理论,它关注的是团体中的气氛、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风格对团体的影响等关于团体本质的内容,揭示团体发展的规律,指导团队活动实践。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是研究团体动力的代表人物,他借用物理学上的“力场”概念,认为“群体”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特征而形成的多人团体,个体在这个群体空间中会受到其群体状态的影响甚至受其支配。团体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团体中成员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与协调,会形成团体动力。同时,团体规范所产生的团体压力和团体内聚力又会使其中的成员处于紧张状态,而紧张的释放能为成员提供心理能量和行为的动力。这种来自团体内部的“能量”,影响甚至决定成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团体对成员的影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来实现。一个团体之中的成员彼此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点以及行事作风必然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能为彼此带来优势互补的机会,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团体活动中的信息交流为团体成员彼此的沟通了解提供了资源,进一步影响着相互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团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成长的团体是开放的动力系统,通过源源不断的变化、互动与影响,促进团体及其中的成员不断成长。

    二、团体动力学对课堂的启示:用团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往往表现出学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有着极大的限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会逐渐变得缺乏学习动力,缺乏主见,越来越不自信,创新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其在班级和学校生活中的表现,出现遇事不能有所担当、没有责任心和积极端正的心态等问题。原因就在于,个体是有来自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动力的,这种动力会与来自团体的动力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逐步找到自己在团体中最适合的发展模式,也会受到团体及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新的发展需求和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的团体氛围中与同学、老师进行的关系互动以及对这种互动带来的影响的感受,对学生投入课堂学习、融入班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以及从中获得成长动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调动团体动力:

    (一)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

    有效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既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堂活动 的主体 ,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课堂活动的设计之中。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有助于达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课堂学习目标,构成良性循环,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明白自己对课堂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自我控制感,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其成长发展的需求。

    (二)及时发现并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学生需要在团体中进行交友互动、获得赞美与认可、获得支持与帮助,这不仅仅是团体的个体心理基础,也是团体能否凝聚个体的条件和助力。为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除了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外,还可根据班级成员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来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受来自团体成员的尊重和关注,有机会获得赞美、得到认可,收获友谊、得到帮助,表达诉求、抒发情感、宣泄情绪。有效的课堂活动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成长需要,以提供机会和资源来满足其需求。

    (三)重视示范作用和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关注榜样对学生行为态度的影响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来学习,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另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尤其在团队之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帮助、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良好行为和态度,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来习得有助于其成长发展的行为和态度,尤其注意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对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时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课堂属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师在这个团体中是行为的引导者,是关系的协调者,如果忽视自身的指导作用而过多干涉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将会削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不利于其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关注、引导和理解、接纳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所出现的任何行为,比对其进行强硬的干涉和压制更为重要。

    三、团体动力的应用课例: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能否顺利融入新团体并建立起良好的团体关系,对其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针对新生的适应课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课题。利用课堂中的团体动力来促进新生对新团体的适应,帮助他们与新团体中的其他成员顺利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可行并且具有显著成效的。下面通过一节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具体阐述如何利用课堂中的团体动力来促进新生顺利融入新团体之中。

    (一)课程设计

    作为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最直接、最具有影响力的。当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必然需要建立新的关系,融入其中。针对新生的适应课程,应关注到学生在建立关系上的需求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为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提供有效的交友契机,帮助他们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同时,让学生感受群体的动力,了解团体的作用,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在团体互动中找到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方式,为其日后在团体中的进一步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以团体活动为主,利用团体氛围带动学生开展对新班级的探索,使其在与同学逐步深入认识了解的过程中,体验团体带来的歸属感,融入新集体之中。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大风吹”,让学生感受团体的力量,引导他们认识到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寻人行动”,引导学生寻找与自己有共同点的同伴,降低彼此的陌生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我眼中的你”,借助团体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关注、尊重、认可甚至赞美,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为进一步在团体中探索成长提供心理动力。

    (二)课堂上的团体动力

    刚进入一个新的团体,课堂上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还不深,甚至大部分相互不认识,因此这样的一节新生适应心理辅导活动课便成了学生彼此建立关系的机会。利用好课堂上的团体动力,将对班级建设和后续管理提供较大的助力。

    课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重点并不在于做了什么活动,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团体的力量,并利用团体的力量来帮助学生满足需求、促进成长。比如“大风吹”这一活动,一般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活泼热闹的氛围中消除进入新团体时的紧张感和戒备心,然而在本课中由于形式的改变,减少了空间上的走动却突出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并且在第二个环节之后,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尤其是因自身欠缺主动而未能找到同伴的学生)寻找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伙伴。再如“寻人行动”中,主动活泼的同学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团体中的成员意识到在建立关系之初,彼此的主动热情是很好的“敲门砖”,也让那些因为自身性格内向或者不懂得、不敢于主动的学生感受来自团体的温暖和关注。在活动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成员关注那些欠缺主动的学生,学会接纳和相互帮助;意识到彼此的不同,并且认识到妥善处理好这种不同不仅不会影响彼此的友谊,还能提升彼此的关系,促进自身成长。“我眼中的你”则是让团体成员感受来自团体的关注、认可和赞美的好机会,成员在这个活动中所得到的心理能量将对其进一步与其他成员发展关系、在团体中深入探索与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一节充分调动团体力量的课程,学生不仅认识了新班集体中的成员,并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关注、肯定和帮助,也感受到了良好的班级氛围:这个班集体是安全的,是接纳自己的;自己的成长需求在其中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彼此是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这样的班级氛围对学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安全的环境才能让其中的每一个人更能自主地决定,更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当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班级氛围,本节新生适应课程的教学目标便达成了。学生对课堂中团体动力的感受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意识到团体力量对自己日后的学习和班级生活的影响。充分调动团体动力的课堂,也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班级和课堂中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也会更强。

    四、注意事项

    团体活动能为成员提供交流和成长的机会,团体中友好关系的建立、榜样的学习、幸福的体验分享,这些都是增强成员心理动力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既有互助的时候,也有冲突的问题,团体成员之间在长久的相互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摩擦、产生矛盾,此时应端正态度,接纳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明白冲突的出现也是团体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契机,积极应对成员间的消极情绪,引导彼此对冲突的解读,主动及时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培养成员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积极的人格品质,为成员日后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示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超美,叶威惠. 群体动力学视角下新生适应性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2):21-24.

    [2] 冷晓萍,顾华. 群体动力学视域下的课堂协作学习模式探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8(6):144-147.

    [3] 陈秋燕. 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在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24(12):145-147.

    [4] 刘妮娜. 团体动力学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 经营管理者, 2011(19):279.

    [5] 刘妍君,张雪莲. 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4(5):26-29.

    [6] 陈瑞雯. 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6):98-100.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华侨中学,惠州,51600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