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制对策

    邱东生

    摘要:从猪自身的原因、疫苗、免疫操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从饲养管理、免疫程序和净化措施入手的综合防制措施,总结出养殖场净化猪瘟病毒要以免疫和淘汰两方面协调推进,多次反复净化的经验。

    关键词: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防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35-02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以稽留高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中国农业部兽医主管部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养猪业的重大威胁。尽管养殖场主和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对猪瘟病毒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但在实践中,猪瘟的威胁仍然存在。很多时候养殖户注射过猪瘟疫苗,可是在接下来的抗体水平监测中发现,猪群仍没有形成免疫保护,这一问题困扰许多养殖户。笔者从猪只、疫苗、免疫操作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制的对策。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机体自身的因素

    (1)药物造成的免疫抑制。猪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伴随着药物的使用,一些药物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免疫抑制,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呈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导致机体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免疫失败。比如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而抗病毒类药物(金刚烷、利巴韦林)对疫苗抗原直接产生破坏作用。

    (2)饲料造成的免疫抑制。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素等,能使猪只的胸腺淋巴萎缩,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作用。另外,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因兼有促生长的作用,作为促生长剂添加于猪饲料中,此类饲料中的抗生素会干扰免疫应答反应,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3)疫病造成的免疫抑制。伪狂犬病毒(PRV)可在扁桃体、嗅神经节长期潜伏,还可在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伤其功能;蓝耳病病毒(PRRSV)可在单核细胞系与巨噬细胞系的细胞内复制,使感染细胞凋亡,破坏其免疫功能;圆环病毒2型(PVC2)在巨噬细胞的介导下和分裂素的诱导下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生,并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造成体液免疫应答失败。诸如此类可直接攻击免疫器官的疫病还很多,感染或隐性感染这类疫病均可能造成免疫失败。

    (4)母源抗体干扰。猪瘟作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母猪普遍接受过免疫,因而仔猪体内普遍存在母源抗体,过早对仔猪进行首免,疫苗的抗原将被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另一方面,如果免疫得太迟,加之免疫后产生应答尚需一段时间,容易在无抗体保护的空档期感染病毒。因此在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的时候必须科学评估首免时机。

    (5)亚临床感染。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吸吮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存于全身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可长期带毒、排毒,其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成为亚临床感染者。

    (6)营养因素。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的一些成分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使得T淋巴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

    (7)先天免疫缺陷。不同品种的健康猪对免疫产生应答的水平有差异,同品种猪个体间也有差异,这种免疫应答弱的猪免疫失败几率要比正常健康猪高。另外,先天胸腺、脾脏发育不全或染色体异常也会造成免疫不应答。

    1.2 疫苗的因素

    (1)疫苗的效价。猪只注射猪瘟疫苗的剂量,欧洲药典规定为400个家兔感染量,而中国国标规定脾淋苗为150个家兔感染量,比欧洲标准低了很多。加之部分养殖户购买途径不规范,疫苗效价本身不达标,因而按照说明书给定的剂量注射,很有可能效价过低不能产生保护作用。

    (2)佐剂。猪瘟疫苗常用铝盐和矿物油作为佐剂,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其缺点已经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铝盐佐剂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在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及Th1型反应中作用有限,在同高纯度的小分子蛋白抗原共同使用时不能引起足够的抗体应答。油佐剂疫苗在抗体效价和免疫持久性方面都优于铝盐佐剂疫苗,但油佐剂不良反应严重,皮下注射会引起炎症、溃疡和肉芽肿,油类物质长期潴留于组织中不易代谢。动物疫苗佐剂亟需采用更有效更低副反应换代产品。

    (3)疫苗的冷链运输。疫苗从出厂到使用,多个环节容易造成疫苗失活:跨省长途调运的途中,不按规定开启制冷设备;乡镇畜牧兽医站、村防疫员或养殖场主领用疫苗时不带保温箱,常温条件下将疫苗直接暴露;疫苗储存在时遭遇长时间停电等。

    1.3 免疫操作的因素

    (1)免疫程序不合理。在接种猪瘟疫苗后短期内又接种其他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使猪瘟抗体水平未达保护水平。

    (2)联苗与单苗的选择。猪瘟首次免疫应使用猪瘟单联苗,不要使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三联苗”可用于以后的加强免疫。

    (3)超前免疫。超前免疫就是仔猪产下后吃初乳前,给仔猪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方式。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在晚上,无人看护的情况下仔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整个产程拖得很久,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小型规模养殖户在不能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不建议实施超前免疫。

    (4)免疫麻痹。有些养殖场主由于担心猪瘟抗体水平不达标,擅自加大免疫剂量或增加免疫的频次,这样的超强度免疫非但不能使免疫效果更佳,还易引起免疫麻痹。上次免疫后猪瘟疫苗产生的抗体还没有降到一定水平而又再次接种,使得大部份疫苗抗原被机体残留的那部分抗体中和,致使猪群免疫失败。

    2 猪瘟的综合防制

    (1)饲养管理。改善猪场条件,保证圈舍内温度适宜,确定养殖密度,建立定期消毒制度,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确保猪的体质健康。圈舍与圈舍间的工具不相互使用,作好圈舍、用具、车辆、粪便、道路、人员的定期消毒,以及杀虫、灭鼠工作。

    (2)免疫程序。任何一个猪场都不可照搬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而应根据本场以及周边的流行病情况、饲养管理水平和猪群抗体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猪场的免疫程序。坚持定期对猪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实时了解母源抗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从而建立个性化的免疫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干扰,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

    (3)净化措施。采取以狠抓猪群净化,培育健康种群为核心的综合净化措施。加强种猪带毒的监测和筛查,一旦发现带毒种猪严格淘汰,从源头上断绝病毒传播的源头;免疫后抗体仍不能达到保护水平的仔猪,很可能发生了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要坚决隔离、淘汰。采用全进全出生产方式,防止交叉感染,至少做到产房和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如必须引种,要慎重选择,对引入的种猪进行定期监测,确定无猪瘟病毒感染后方可与其他猪混养;加强对其他病的协同防制;使用优质的猪瘟疫苗。

    3 小结

    综合防制的关键在于免疫和淘汰两方面协调推进。经过多次反复净化后,逐渐清除带毒种猪,培育健康种群,并结合施以其他综合措施,方能有效清除猪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