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缪祝意 邓碧兰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佛山市第二中学全体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是良好的,但在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维度上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在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关系、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心理健康在 “父母共同陪伴”“母亲陪伴”“父亲陪伴”“祖辈陪伴” 四种陪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与高中生心理健康高度相关。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38-06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高中生长期处于较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调查发现,22.7%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重点高中学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偏执等因子均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1]。而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里,家庭因素尤其突出,有研究发现,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家庭教养方式显著相关[2]。父母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对子女的期望、脾气、婚姻状况、家中兄弟姐妹情况等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3]。家庭环境与中学生强迫症状存在密切关联,不利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孩子出现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4]。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市属重点高中,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也发现,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源于家庭因素,而解决的方法或途径也要从家庭方面入手。因此挖掘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将会整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程序

    测验的对象是佛山市第二中学高中全体学生。采用纸笔问卷和团体施测的方式,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全校各个班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2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17份,有效率为91.28%。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本研究采用中科院王极盛于1997年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简称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抑郁、焦虑、压力、适应、情绪、心理),采用五级评分制。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至0.87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2.自制家庭因素调查问卷

    本研究探索的家庭因素有:父母受教育程度、陪伴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经济情况、父母关系等,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三)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三个年级学生的人口学基本情况

    被试总体情况,见表1。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状况

    由表2看出,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是良好的,但在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维度(>2)上存在一定问题。由表3看出,除了强迫、偏执、适应三个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

    (三)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各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不存在差异。由表5可以看出,适应维度在母亲受教育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发现:母亲为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即母亲是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學生比母亲是其他教育程度的学生的适应能力弱。

    由表6可以看出,除了强迫维度,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陪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结果为:总成绩、偏执、人际、抑郁、焦虑、心理上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祖辈陪伴;敌对、学习压力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适应、情绪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父亲陪伴、祖辈陪伴。

    由表7看出,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结果为:总成绩以及10个维度均为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教养方式下学生的得分。

    由表8看出,除了强迫、敌对维度,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经济状况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结果为:总成绩、偏执、人际、情绪、心理上均为小康家庭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能解决吃住行的家庭学生的得分;抑郁、焦虑、压力、适应上均为富裕、小康家庭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能解决吃住行家庭学生的得分。

    由表9看出,总成绩和各维度在父母关系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结果为:总成绩、人际、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情绪上均为父母恩爱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关系一般、经常吵架、已离异的,父母关系一般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经常吵架的,父母已离异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经常吵架的;强迫、偏执、敌对、心理上均为父母恩爱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关系一般、经常吵架的,父母关系一般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经常吵架的,父母已离异学生的得分低于父母经常吵架的。

    四、讨论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是良好的,但在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上有较高水平表现。说明学习压力、同学竞争、成绩排位等仍然对高中生的焦虑及情绪变化有较大影响,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强迫、偏执、适应维度外,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女生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 、情绪不稳定上比男生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关注。

    (二)家庭因素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在家庭因素各维度上,学生心理健康在母亲受教育程度、陪伴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经济情况、父母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母亲受教育程度在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母亲为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即母亲是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弱,但与父亲受教育程度没有相关。宗立[5]研究表明:母亲作为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子女素质之间有着明显的依存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掌握更多的优育知识,使孩子出生后能更加健康地成长。这可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更有意识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更多方法去处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陪伴情况方面,除了强迫维度,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陪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成绩、偏执、人际、抑郁、焦虑、心理上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祖辈陪伴;敌对、学习压力方面,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适应、情绪方面,均为父母共同陪伴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母亲陪伴、父亲陪伴、祖辈陪伴。即父母共同陪伴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表现优于其他三种陪伴情况。这可能是因为父母共同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亲子之间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成绩以及10个维度方面,均为权威型教养方式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即权威型教养方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经济情况方面,除了强迫、敌对维度,其他维度和总成绩在经济状况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成绩、偏执、人际、情绪、心理上均为小康家庭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能解决吃住行的家庭;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方面,均为富裕、小康家庭显著低于能解决吃住行家庭。总体上来说,小康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其他三种经济情况的学生要高。

    父母关系在总成绩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恩爱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而在强迫、偏执、敌对、心理等维度上,父母经常吵架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父母关系的学生。有严重的家庭冲突但没有离婚的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比离异家庭更大,在冲突家庭中生长的孩子表现出了更大的攻击性和更多的行为问题[6]。这可能是因为家庭气氛的影响往往是持久性的,父母的冲突会使子女焦虑不安,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而父母之间和谐稳定的情感关系,则可以让孩子身心放松,减少紧张情绪和学习压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建议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与父母在价值观、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等多方面有较大差异,亲子这种紧张关系既给家长造成了很大困扰,也给高中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7]。家庭因素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高度相关,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重要的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完整的家庭、恩爱的父母关系、父母的共同陪伴,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丰富的心理营养,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心育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家庭,给予学生家长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学校可采用家长沙龙、亲子讲座、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系列的家长案例教学课程,让家长掌握系统的亲子沟通技能,改善亲子关系,更新育儿理念,降低青春期逆反心理给学生、家长和家庭带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东梅.抚顺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2] 王燕,杜安娅.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4):4-7,11.

    [3] 黄天德,帅滟,罗书生,常晋霞,冉茂成,万上,胡澜.家庭因素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1):23-26.

    [4]赵玲, 王玲.中学生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03-3305.

    [5] 宗立.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5):52-54,58.

    [6] Dreman S. Children of Victims of Terrorism in Israle:Coping and Adjustment in the face of Trauma [J]. Israle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Related Sciences,1989,26(4):212-222.

    [7] 孙会珉.网络信息时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5):61-6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528031)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