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研究

    陈建桃 申大魁

    

    

    

    [摘? ?要]深度学习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基于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人地关系认知能力。文章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探讨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内容具体化;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人地协调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人地协调观;进阶式;高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92-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和自然可以协调相处,实现共同发展。

    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于1976年首次提出,采用深层方式学习的学生对学习有内在兴趣,更注重理解、强调意义,能集中注意于学习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系统地陈述问题或概念的整体结构假设。基于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和优势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

    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加深理解,迁移知识,形成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最终的学习效果是形成认知中的一种高阶思维,如图1。

    由图1可知,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知识的记忆、领会是最简单的学习活动,属于低阶思维,是浅层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深度学习具有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思维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从浅层学习进入到深度学习,培养学习的高阶思维。

    (二)深度学习的优势

    相对于浅层学习来说,深度学习有很大的优越性(见表1)。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见,深度学习在多方面有很大优势。浅层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需要辨别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解析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可分解成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如图2。

    在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过程中,随着人地关系知识的累积和深入学习,人地协调观培养从认知能力培养逐渐上升到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使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从基础阶段到达成熟阶段,进而实现进阶式学习。

    进阶式人地协调观培养过程中,培养内容、布鲁姆教育目标与对应的学习层次见表2。

    由表2可知,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模式与深度学习之间可以建立密切的联系。人地协调观水平1对应认知的浅层学习层次,人地协调观水平2、水平3、水平4分别对应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深度学习层次。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培养注重人地关系分析能力、人地关系评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可见,深度学习对于人地协调观的高阶能力培养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同时也是实现高阶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使内容具体化

    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较复杂的真实问题时,很难做到创造性地分析、快速整合资源解决问题,而中间的重要载体就是情境素材。教师可以在自然、生活、社会中寻找地理的例子,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丰富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内容时,学生对身边的农作物生长有一些简单的认识,教师可以中国棉花的分布作为情境导入。首先,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等方面介绍棉花的习性和生长环境,将学生分四小组,每组在透明卡片上画出适合棉花生长的各要素区域;其次,展示各组成果,并将透明卡片叠在一起,取它们的“交集”,就得出我国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区域;最后,教师展示“中国棉花种植区分布图”,学生发现其实真实的棉花分布情况和自己画出来的截然不同,这样会使得学生产生思想冲突,提高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次组织学生探究原因,归纳出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以外,还有科技、劳动力等因素。整个过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人地协调观

    为培养学生正确而成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设置有效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层思考,帮助学生提升地理思维。例如,在湘教版必修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态旅游为主题,设置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题一:旅游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什么不利影响?问题二:怎样可以避免旅游带来的破坏呢?问题三:城市化是否和旅游一样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设问,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人地协调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二,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教师可以通过高考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17年新课标2卷36(3)题“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2018年新课标2卷44(2)题“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均涉及人地关系。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多样,能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模拟地理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迅速地在虚拟情境中体验。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内容时,有关城市的规划、土地利用和功能区的布局,不能让学生在现实中参与,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扮演建筑师的角色,运用所了解的相关地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当地城市的规划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对知识的学习,教師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开展组间竞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和展示成果。这样及时有效地让学生以建筑师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能够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在真实情境中得到迁移和提升,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有:创设教学情境,使内容具体化;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人地协调观;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方法创新、合理评价及利用跨学科素材等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刘雅慧.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学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3]? 郭元祥,黄瑞.“深度教学”如何真实发生[J].今日教育,2017(6):14-17.

    [4]? 刘雅慧,徐志梅,马金玉.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区域认知教学探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1):68-71.

    [5]? 郝勇.“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价值与教学模型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8-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