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证据的历史听评课

    朱丽娜

    

    

    [摘? ?要]文章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的历史听评课存在的诸多固化的问题,并从操作层面具体阐述了课堂观察在历史听评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听评课;证据;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60-02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而听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听课教师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借鉴他人的课堂优势,理解他人的课堂劣势,从而回避自己在课堂中的缺憾。同时听课教师也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教学进程并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离学生更近,更符合学情,更“接地气”。

    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传统历史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1.听课目标游离

    有些教师为了听课而听课,没有带着明确的计划,只是把听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他们在课前根本不知道听课的内容是什么,甚至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在听课的时候大部分教师记录的只是上课教师的课件内容和教学流程,或者按照传统的听课记录模板进行书写。听课缺乏目的性,记录没有针对性,这样听课的意义和价值不大且效率低下。

    2.评课泛泛而谈

    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套路”来评课,比如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教学内容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亲切幽默,教态是否自然,学生参与度是否高……他们对此总能滔滔不绝,却又千篇一律。只说优点,不说问题,或者是说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比如课件字体颜色要修改,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等等。这样的评课,不仅对上课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毫无助益,也缺乏评价的依据,只是凭经验和感觉去评课。这样的评课是缺少合作与促进的,是缺乏深度的。

    二、洞幽察微,言必有据——课堂观察在历史听评课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寻找观察点,建立评价体系

    观察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听评课的效果,因此,在制定观察点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只有制定的观察点是具体的、可评价的,听课才是有效的,听评课活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课程、课堂、教师、学生这四个要素。所以围绕这四个要素,可以设置相应的观察点。

    (1)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能够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影响、决定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统一。

    因此,在课程这个观察点上,主要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维度去观察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等方面是否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

    (2)课堂——课堂文化的构建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探寻真理、教学相长的地方,是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的地方。所以,课堂文化必须是关注生命、根植生活、充实生动的。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其目标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使学生感悟历史、汲取智慧、提升综合素养。

    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的观察点应该关注到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一是思维。包括学习目标是否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技能,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课堂氛围如何等等。二是民主。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如何,课堂反映出来的是何种师生关系,教学设计上是否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时间有多长等等。三是创新。包括教学资源是如何整合的,教学设计有何亮点等等。四是关注。包括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等等。

    (3)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能否实施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學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个性四个维度来考量,教学设计的观察点包括重点难点的处理、具体的实施情况;教学方法的观察点包括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学法的指导与设计;教学基本功的观察点包括语言艺术及教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变及调控课堂的能力;教学个性的观察点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渗透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也从单一、机械的方式转变为让学生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探究。

    在课堂观察中,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包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以及课后的学生访谈(包括收获、自我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无发生改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是否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现场听课:分工合作,收集评课证据

    听课的过程就是收集评课证据的过程。为了能高效完成课堂观察,听课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分工合作。在实际的历史课堂中,每一个观察点所要记录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一个人记录可能会有所遗漏或偏颇,对此可以将听课教师按照设置的观察点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又可以根据观察点的不同维度领取不同的任务。这种精细化的分工能让听课成为有准备之战,让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

    (2)聚焦记录。观察者利用课前制定的观察量表,对所需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记录。记录必须真实,这是进行评课活动最有效的依据,也是进行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以九年级上册《美国的独立》一课的教学为例,观察“教师教学技能”的小组记录如下:

    3.评课议课:反思总结,完善课堂教学

    评课是基于证据做出的解释和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抓住核心问题说明主要结论。上课教师也要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有选择地叙述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授课过程中的感受。

    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借鉴他人还是自我反思,这种寻找证据的听评课,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逐渐对课程、课堂和学生形成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经过不断地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 ?参? ?考? ?文? ?献? ?]

    [1]? 程彧立.基于量表的课堂观察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5(8):377.

    [2]? 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教育研究,2012(5):79-83.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