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马露

    摘要: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族群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期,对少数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将其注入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初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8-0028-02

    少数民族文化意指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各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发展而不断创造、总结出来的文化总和。这种文化表现在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深深地影响着族群成员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生活方式及思维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的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服饰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思想,节日文化中的交流与沟通技能,婚恋文化中的勤俭节约的意识,宗教文化中的生命观教育等等。因此,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理论的梳理和提炼,并将其运用于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的观念即为生态理念,这一定义涉及到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以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基础,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自然和社会环境又会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遮雨挡风、御寒防暑的重要功能,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下所形成的建筑文化能让我从中感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价值和审美观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各兄弟民族,走进民族村寨我们经常能感看到很多民族村寨建筑都是依据自然环境来安排房屋的构建,各具特色。如遵义市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红心村、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镇木城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等等。以安顺市关岭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断桥镇木城村为例。木城村位于关岭县东面,东接八德乡,南与板怀村接壤,西与周磨村毗邻,北与普岔村交界,处于打邦河流域腹地,总人口768人,其中98%为布依族,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民族村寨。木城村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达36.6%,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现在,随着布依人民的经济生活不断提高,村里木制结构的布依建筑已经很少,但村寨所有的建筑仍然依据地势和不破坏周围自然环境为基础来修建,不仅如此,房屋修建好后还要在周围重要一些树木。体现着布依人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感恩自然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而这种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正是当下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中蕴含的生态理念教育元素应该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积极探索课内和课外的有机教育模式,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实地参观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心情的舒畅和愉悦,进而使学生产生爱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认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二、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服饰即一个人身上所附之物,主要包含衣物、鞋、帽、耳环等各种装饰品和文身等等。这些也是各兄弟民族所创造的,这些外在饰物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一个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仿如一部部民族的史书,又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各种重大节日和重要集会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仿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贵州的少数民族服饰,无论是从发展历史、制作技艺还是从服饰上的花纹图案上来看,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有的记述民族迁徙的历史,有的浓缩着民族战争的历史,有则是民族坚强的写照。如贵州苗族同胞的“江河波涛”服饰图案,从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苗族同胞是怎样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来到丛密林的西南,为苗族同胞迁徙历史和路线的形象记录;又如苗族同胞的“庆贺张秀眉打胜仗图苗绣围腰”和“庆贺张秀眉打胜仗图苗绣围腰芯”两件刺绣品就是苗族同胞用刺绣的方式来纪念民族战争和表达民族坚强的真实写照。[1]少数民族服饰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很丰富的,教育者要将少数民族服饰上记述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坚强写照的历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切体会各兄弟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体会的过程中去感受,进而产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认同。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去、现在,他才能够对自己的民族产生崇敬,才能爱自己的民族。一个个民族的爱最终汇集成的是一股壮大的中华民族的爱,这便是爱国主义的终极体现。

    三、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作为历史沉淀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少数民族根据各自生活、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地形成、发展和积累而来的,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节日文化可以看作是一种风俗习惯,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还有的是为了庆祝某一重要时节等等,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常常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本民族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的节日如苗族同胞为纪念他们的英雄亚努的“四月八”传统节日;贵州黔东南景屏县寨母一带,每当六月辰日都要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又如布依族同胞的宗教信仰、祭拜先人的三月三、生产性节日尝新节和兼有娱乐性节日的毛衫树歌仙节等。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教育者将上述节日文化中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等教育元素梳理出来,将这些教育元素运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在这样寓教于乐的环节中将能更多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将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的程度。在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过程中,各民族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族群的归属感,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了人与族群之间的情感,一定意义上对民族自觉、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少数民族婚恋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类永久的话题。少数民族同胞的恋爱是自由的,主要通过对歌的形式来找寻自己中意的伴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同胞很重视对子女的婚恋教育,主要表现在从小就抓孩子们的唱歌、蜡染、刺绣和跳舞等民族传统技艺的培养和教育。不论是在苗寨、侗乡、瑶寨等,每当农闲时节,一些年高德劭的老歌师,有的集中在寨中的吊脚楼,有的集中在寨边的水碾房内,教授青年后生唱歌,内容十分广泛,有传说神话、有为人处世、有如何选择对象以及怎样处理婚姻问题等。这种教育模式以歌唱的形式不仅被大众所喜为接受,而且无形之中能让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婚恋文化还表现在婚姻礼仪的热闹和节俭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乡规民约议定,不得多收、滥收彩礼,严禁铺张浪费。如在贵州雷山县干南桥苗族婚假财礼碑上有着这样一段描述:“财礼不得多取,富者一十五元八角,贫者一十二元八角”。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餐饮业一年浪费两亿多人口粮,可谓触目惊心。这种现象反映在婚恋上面则是大操大办,礼金、宴席铺张浪费。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 2009年太原市纪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婚丧嫁娶等事宜报告的通知》,2012年延安市纪委下发的《关于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通知》对这股歪风的狠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特别是2013年1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互联网上作了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引起了强烈的共鸣。[3]中华民族历来就倡导并践行着勤俭与节约,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朝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管是学士文人,还是平民大众,甚至于各级政府部门到党的领导人,都在倡导勤俭节约并身体力行。因此,在高校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少数民族婚恋文化中蕴含的勤俭节约的教育元素进行有机的梳理,加以有效的教育形式,如歌唱、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课上课下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孕育出教育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综上,生活在贵州高原上的各少数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这些丰富的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机地梳理,将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成分提炼出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学生日常的教育、生活和学习全过程中,对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正光.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 [M].学苑出版社,2009.

    [2] 延安:领导干部婚丧嫁娶严格控制规模[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4/09/c_

    111754118.htm.

    [3] 习近平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 共鸣[DB/OL].http://politics.gmw.cn/2013-01/24/

    content_6493437.htm.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