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8.030

    【摘 要】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区域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探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难点,得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8-0100-02

    【收稿日期】2014-05-20

    【作者简介】杨振强(1989-),男,河北秦皇岛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现状

    1.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区域合作框架基本构建

    京津冀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大北京”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了“首都经济圈”概念: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将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两会后,北京与天津于3月份签署了京津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的协议,5月河北省分别与北京、天津签署了合作协议。近日,习近平提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在2月26日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双城记”拉开大幕。

    2.区域内经济总量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京津冀区域整体经济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在全国GDP的比重中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32171亿元,占全国GDP比例为10.93%。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其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1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占到三大经济圈比重的29.36%。

    3.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一定成绩

    首都机场与天津滨海机场首先实现了跨区域的联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已开始了直通并实现了港口功能的一体化,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通车,形成了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带。近些年来,北京、天津与河北致力于京津冀区域内海、陆、空多方面交通运输能力的建设与合作。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开始运营,2009年京承高速三期全面通车,2011年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提前通车。同时,伴随着京沪高铁、京广客专、津秦客专、保津城铁等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交通一体化将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二、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3年,京津冀地区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09所,占全国总数的8.40%,在校生近8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8.47%,毕业生27万余人,占全国总数的8.89%,招生人数近26万人,占全国总数8.17%。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京津冀区域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北京市现有高等职业院校25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2所,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6所。在校生总数10万余人,教职工总数1.2万余人,专任教师5800余人,高等职业院校总占地面积约7000余亩,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2亿余元。天津市目前共有高等职业院校26所,在校生16万余人,约占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有数据统计目前天津市新的技术工人有近94%来自于职业院校。河北省现在共拥有高等职业院校58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8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5所,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7所。高职院校总数、在校生总数、招生总数分别占河北省的55.2%、59.2%、51.6%。

    三、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难点

    1.缺乏统筹管理的合作机制

    就北京而言,25所高等职业院校中,有9个是由相关委办局或总公司所属,北京地方教育部门所属的4所,区县政府所属的3所,还有9所民办院校。天津和河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多个办学主体,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主体多元化。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多个办学主体融合到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统筹管理机制是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困境。

    2.行政壁垒严重

    和长三角与珠三角所不同的是,京津冀地区有明显的行政壁垒和政治属性。北京和天津是直辖市,北京又是首都,行政壁垒的存在,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相互封闭,教育资源没达到共享,缺乏合作与交流,使得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合作的局面难以实行。由于缺乏区域大局视野,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不能体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导致目前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优势互补,反而在许多方面形成对立,各地区之间处于分割的状态。

    3.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会发生利益冲突,有时候会因为分歧的过大而导致合作的崩溃。北京教育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特色,河北省有丰富的生源。但是,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要素市场相对封闭,没有自由的流动,京津优秀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对落后地区形成较好的辐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调动各方合作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四、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1.冲破行政壁垒,争取办学主体支持

    应打破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区域的整体利益。相互交流与合作,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从观念上改变认识,行动上冲破行政以及区域壁垒,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看做一个整体,以长远的目光、全局化的观念推动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努力争取多个办学主体对于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在合作主体上,除了京津冀三地政府以外,还应包括教育部或者相关委办局为代表的部属院校办学主体,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不仅是京津冀三方面的事,而是需要多方合作。

    2.组建职教集团,促进产学研全方位合作

    建立能够与区域产业经济相连接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加快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师范院校建设,对于带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的联合办学,一方面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培训一体化,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办学贴近市场与企业需求,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

    3.明确法律制度规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突破这一障碍,实现其统筹规划,还应该开展面向区域内有关人事、就业等制度的改革,为京津冀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同时,应该加强区域内高等职业的宏观管理,切实提高办学的自主权,建立由国家统筹规划的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4.成立高职教育合作组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京津冀地区应建立由政府、企业人员、专家、教师等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组织,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对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监督与执行。同时,可以运用网络以及相关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网,掌握全面的区域告知信息,使用人单位、求职者及时了解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动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李彤.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3,(29):9-13.

    [3]彭永芳,谷立霞,朱红伟.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15):3236-3240.

    [4]魏晓东,赵莹莹.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情况概述[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1):48-50.

    [5]陈革.优先发展天津职业教育满足天津产业结构调整需求[J].现代企业教育,2013,(6):164.

    [6]袁劲松.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田,2013,(4):181.

    [7]解艳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人才需求为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3-36.

    (编辑/徐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