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管理

    刘晓娟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体系日渐完善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以普惠金融为主题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其次简要介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最后探讨了风险管理策略,旨在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普惠金融概念提出之后,我国随之大力支持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探索和实践普惠金融的有效发展路径,截至今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之相关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也日渐完善。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潜在的风险,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广泛使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使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更是暴露无遗,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现状、风险特征,进一步探讨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互聯网金融科技发展及广泛应用,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如商业金融机构在科技的支持下,相继在网络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之类的电子服务,并拓展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服务渠道。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本。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应享受金融政策和公众服务,而因客观因素无法享受到此服务的群体。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服务不再受时空过多的限制,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成本极大地下降。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项目的广泛普及提供了支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参与到金融服务建设中,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支持下,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参与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如余额宝、余利宝等服务性金融产品,降低了群众理财门槛,也有效解决了群众理财中的问题。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众多服务问题。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普惠金融服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幅度降低。我国在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方面不足,部分中小型企业、个人缺乏条件享受到金融服务,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高效获取用户信用方面的信息,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进而使得普惠金融服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幅度降低。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风险特征分析

    (一)服务群体潜在风险较大,技术风险偏大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风险高的原因众多,当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因素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主要以中小企业、弱势群体为主,这类服务对象具有高风险特征。原因在于这些群体具有收入低、缺乏抵押物、风险意识淡薄、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等共同特征,使得其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服务群体,进而使得普惠金融面临较大的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渐提高,这种情况下,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无法脱离于互联网金融。但是互联网技术的过多应用,对普惠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中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互联网技术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其推广应用在普惠金融中,必然会对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普惠金融产品类型众多,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惠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普惠金融机构也为服务对象推出了种类繁多的普惠金融产品,这些普惠金融产品质量不尽相同,而消费者可能对这些普惠金融产品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无法在享受普惠金融服务时准确辨别这些普惠金融产品的质量,从而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乎,部分金融产品假借普惠金融之名,然而并非真正的普惠金融产品,使得普惠金融产品市场秩序混乱,给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增加了负担和难度。另外,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种类的增加,同样会给监管部门增加监管难度和负担,造成普惠金融体系风险不断上升,给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普惠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但是现实情况是普惠金融机构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三)缺乏完善的普惠金融监管体系

    现如今,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效,但是在监管体系建设上,我国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监管覆盖范围尚未涵盖所有的普惠金融机构。现如今,我国普惠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且综合实力不尽相同,对金融市场有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缺乏严格的审查。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繁多,且产品质量优劣不一,消费者也对这些普惠金融产品缺乏辨识能力,外部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产品缺乏统一监管和审查,同样会阻碍普惠金融的发展。三是缺乏风控法律政策和制度,使得普惠金融行业难以规范发展。法律和制度是规范普惠金融行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当前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严重缺乏,使得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技术防控方面

    针对服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技术风险,普惠金融发展中可以通过强化科技的应用,有效应对服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中小企业、个人等客户的关键指标进行详细、全面地记录,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普惠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普惠金融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服务对象的关键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从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根源上解决服务对象的潜在风险问题。

    2.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在互联网时代,普惠金融的发展中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收集、分析处理是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的关键。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支撑下,普惠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控制信息收集、存储和分析等操作的成本,并将中小企业、个人的信息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对于防控服务对象的潜在风险和技术风险是极为有利的,也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设计针对性强的普惠金融产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针对普惠金融产品类型丰富,不利于消费者辨别的情况,普惠金融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不同金融需求的小微企业、个人等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如紧扣小微企业融资要求和特点,开发“短期、小额、无抵押”的信用产品。

    除此之外,普惠金融机构应重视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首先,普惠金融机构应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加深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建设程度。其次,加强数据整合应用,实现金融数据的无缝对接,为小微企业、个人等客户建立统一的信用系统,使得普惠金融机构可以全面掌握客户的详细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风险,以此保证普惠金融得以长远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普惠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关键措施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置、风险应对之策研究四项内容,具体如下:

    1.风险识别。将普惠金融机构和产品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内,实时监管普惠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和扰乱市场的行为,对潜在风险及时预警。

    2.风险衡量。紧扣普惠金融,建立可行的风险衡量机制,并对普惠金融体系内的风险水平进行科学衡量,防止风险扩散,将其扼杀在源头。

    3.风险处置。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需及时对普惠金融风险进行有效处置,才能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当下我国普惠金融在机构、规模、金融产品等方面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基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普惠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支持和发展,这种情况下,加强普惠金融风险处置,尤其是形成有效的风险处置模式至关重要。普惠金融风险处置工作中,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保护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具体包括监管部门加强金融市场乱象治理;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机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并加强其职业教育;对违纪问题、管理问题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将此项工作常态化。二是建立配套政策法规,结合区域信用环境,对不同人群实施差异化的容忍度,有效遏制风险的同时,应提振发展普惠金融的士气,才能有效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4.风险应对之策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使得其潜在风险也随之暴露出来。因此,为了确保普惠金融长远发展,应及时制定出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的对策,将普惠金融风险扼杀在源头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手段,通过建立起遠程监控管理平台等方法,及时发现普惠金融风险;二是利用互联网形式加强信息披露,全面、详细、成本可控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企业重大决策、个人债务情况等,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此实现全面无遗漏的监管,确保普惠金融风险可以及时被发现,进而及时施以措施确保普惠金融长远发展。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问题,使得普惠金融发展受阻。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应结合市场情况及自身优势,予以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和监控体系等措施,确保普惠金融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银川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