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大学文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受到信息空间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核心因素。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主动改变大学文化传播策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从立足自身实际,深挖大学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大学文化品牌;创新表达方式,占领文化传播阵地;加强媒体联动,主动传播大学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大学文化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文化;传播策略

    大学文化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核心指标,直接体现大学的精神风貌和独特气质,是大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介和传播形式丰富多样,各种舆论场鱼龙混杂,大学文化如何建设和传播,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大学文化传播的内涵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展现好大学的内在形象,树立好大学的外在品牌,讲好大学的独特故事,构建多层次、多要素、多渠道、多维度的大学文化传播模式,为学校全面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使得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达到最优化传播效果,让大学文化成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竞争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文化传播一方面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不断受到各种舆论和思潮的影响,文化传播过程中呈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层级分众化、传播效果不确定性等特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影响大学文化传播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文化传播渠道主要是纸质媒介、电视广播、校园板报等方式,传播的形式较为单一,传播的受众群体范围较为狭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站、微博、微信、VR、抖音等各种传播渠道,传播的主体和客体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学校管理部门负责单一传播到社会个体的分众传播,传播对象越来越广泛。传播影响力从相对封闭的单一空间到极度开放的大众空间扩散,传播力呈现几何级增长。

    (二)引导力

    文化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分,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尤其重要。文化引导力就是通过培育积极的主流的大学文化来引导人、塑造人、感染人、影响人,这就需要从师生的角度讲好大学故事,形成符合师生习惯的叙事语言、叙事模式、叙事角度、叙事策略,从而才能更好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阵地作用。

    (三)影响力

    大学文化的培育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也需要跟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文化的传播方式,将具有深厚底蕴的大学文化与日新月异的先进媒体技术结合,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平台、校园主页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微博账号等融媒体平台,讲好大学的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友、校风、校园等故事,才能不断提升大学文化的影响力。

    (四)公信力

    大学文化的精神和内核如何成为师生和社会群体的广泛共识,学校还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文化传播的公信力,让师生和社会民众更好更易接受大学文化,认同大学文化。这就需要大学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做到真,做到实,结合大学的历史底蕴和自身特色,把握好受众对象,重视受众的需求,及时和各类媒体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传播真善美的文化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文化传播的和亲切力、公信力。

    (一)立足自身实际,深挖大学文化内涵

    每一所大学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所处位置和区域不同,大学也会深深打上区域文化的深刻印记。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所处区域的文化特色。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深深扎根于祖国西南,立足国际旅游胜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山水甲天下的秀美和桂林王城学府的厚重结合一起,用VR等技术,从高空拍摄学校三校区的全景视图,展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桂林独秀峰下的王城校区,在岭南第一园雁山园畔的雁山校区,在建有越南学校纪念馆育才校区三校区的风貌,真实展现了学校如诗如画的美貌,呈现了绵延近90年的历史学脉图景。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所在学校的文化特色。比如广西师范大学大力加强著名校史人物的雕像塑造工作,树立在校园各个景观点,传承历史,以文化人,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学文化形象得以正面传播,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大学文化品牌

    高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故事、名人和品格。广西师范大学深入挖掘校史故事和校本课程,整合学校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多学科力量,创造性地打造了“新西南劇展”品牌。从2014年起,广西师范大学组织策划重排经典剧目《秋声赋》《旧家》《桃花扇》、原创优秀作品《花桥荣记》,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在区内外展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形成了文化品牌,其中“新西南剧展”已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成果14项,自治区级奖励成果25项,涵盖科研、教学、服务社会等领域,《杨东莼》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可以说,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好独有的文化品牌,需要各方面力量联动,这样大学文化建设和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好大学声音、塑造好大学形象就可以得到完美的结合,学校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将不断提升,大学文化传播引导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新表达方式,占领文化传播阵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渠道越来越多,网络媒体各种信息纷繁复杂。一方面,师生从各类新媒体接触海量的信息,接触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各种舆论和声音混杂,各种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充斥网络,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和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更多的挑战。为积极传播主流文化,占领文化传播阵地,广西师范大学一方面主动占领文化传播阵地,比如重点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引领作用,加强各类报刊、论坛、会议的审批管理和各类新媒体的统一管理,成立了新媒体联盟,统筹网上网下舆论和文化引领;另一方面,善于创新文化表达方式,用师生听得进、听得懂、能听进的语言和方式做好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占领文化传播阵地。从2018年开始,广西师范大学策划举办一年一度的“点赞师大·年度致敬”综合性颁奖晚会,通过类似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节目样式,加上舞蹈、朗诵、歌曲等文艺方式,总结学校过去一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成绩,讲述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真善美的人物和故事。晚会除了现场表演,还通过网络直播,每次观看量数十万,成为了广西师范大学年度文化盛会,主流文化传播阵地得以不断巩固和加强。

    (四)加强媒体联动,主动传播大学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应运而生。广西师范大学善于抓主动,主动和国内区内主流媒体对接,不定期邀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等党媒到校采写学校故事。同时加强和移动媒体的对接,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掌握传播时机和节奏,利用重大节日和时间节点,科学设置和引导传播议题。比如2019年庆祝五四百年,广西师范大学推出了大型青春舞蹈比赛,登陆各大视频网站,引起广泛关注;在教师节前夕,推出《老师我想你》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占领了传播主动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推出了“铭记·湘江”文艺党课等大型活动,主动在各类媒体上展播。此外,广西师范大学强化多层传播,形成立体效应,运用报刊、广播、网络、会展、庆典、文艺等方式,基于广西师范大学实际,植根广西师范大学校史文化、学科文化、网络文化、社团文化、制度文化等,创新大学文化传播力策略,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大学文化传播模式。

    文化兴则国运兴,大学文化兴则大学兴、大学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背景下,大学文化传播一定要遵循传播规律,掌握传播知识,利用传播手段,占领传播阵地,形成传播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大学文化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大学文化成为“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亮丽名片,让大学文化传播成为助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推动器。

    作者简介:

    杨凯(1986.03-),男,汉族,湖南临澧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研究”(YS2017006);2019年广西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GY2019004);2019年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项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宣传叙事策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SZ201900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