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战疫”共成长

    董舒琪 孙小平

    2020年春节,非凡而难忘。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无情的病毒阻断了孩子们返校求学的脚步。对很多家长而言,陪孩子度过如此漫长的假期是十分少有甚至有些棘手的。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普遍没有经历过17年前那场“非典”战争,时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他们第一次经历的全国性的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其实正是我们利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温馨时光,引导孩子懂得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并学会生命自护及自觉学习的难得契机。作为家长,我们能教给孩子的其实有很多。

    打破未知,消除恐懼。病毒来势汹汹,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孩子们心中有太多未知,并容易因此产生恐惧。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打破未知,充分了解各类信息。例如,带着孩子一起关注新闻、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或其他方式,让孩子认识这一切。只有让孩子理性认识疫情,才能逐步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惧。

    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疫情当前,我们应带着孩子一起接受权威的自我防护指导,反复学习、及时掌握,督促孩子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同时,配合学校、社区等开展疫情排查和统计工作。另外,本次疫情极有可能与人们食用野生动物有关,作为家长,要教孩子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动物,即使是家里养的小宠物,也要谨慎对待,在接触时须注意安全。

    独立思考,学会理智地看待问题。对疫情的未知所引发的强烈的不确定感,会使人们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消极,人们不仅承受着自己的紧张情绪,还需要小心着他人的负面情绪。因为随着情绪跌入谷底,冲动、偏见及种种过激行为都会产生,网络热点更迭变换,悲伤、恐慌、谣传、谩骂、指责等各种声音汹涌而至。面对这些社会现象,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人云亦云;其次,主动与孩子探讨,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智,冷静、客观地去判断。

    懂得感恩,学会担当。在这场全国人民集体参与的防疫战争面前,政府、企业、医护人员、军人乃至普通人,都在诠释着什么叫作“永不退缩”。作为这场“战疫”的见证者,孩子们看到了老爷爷钟南山院士红肿的眼和老奶奶李兰娟院士疲惫的脸,还有医生护士们脸上口罩的勒痕和背上汗水浸透的印渍;他们也看到了国家派出包机接回滞留在海外的同胞……除了懂得形势的严峻,更该被唤起的是感恩的心。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这些“负重前行”的人。同时,引导孩子思考,此刻作为学生的自己能做些什么,应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自主自律,学会学习。面对一再延长的假期,学生们开始了多种形式的“居家学习”,这是对孩子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的极大挑战。作为家长,除了在家中为孩子布置“学习场域”,更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论学生还是家长,学习都是贯穿整个人生的要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非常时期,家庭中的言传身教更显重要。当父母放下手机,停止指责,手持书卷,静心养性,将带有压力的监督转变为共同提升的温情陪伴,将命令式的安排换成询问式的引导,用尊重和信任摒弃聒噪的“他律”,孩子会更容易褪去浮躁,放弃反抗,积极自律;当他们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更大,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当然,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与孩子一起完成对文学、历史、美术、音乐等的鉴赏,实现对科学、手工、劳动技能等的探索,也是学习的题中之义。

    正视焦虑,学会沟通。疫情期间,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我们普遍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恐慌、焦虑等情绪,长期封闭在家,对外社会交往活动减少,难免产生空虚和无聊感;而孩子松散的学习节奏、无节制的电子游戏又常常引发家长的控制和抱怨,极易导致亲子冲突。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接纳自己所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更要理解尚未成熟的孩子可能正在感受着比我们更多的无助与无望,而我们眼中的那些“颓废”与“懈怠”,恰恰是他们负面情绪下脆弱的心理防御。此时,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孩子沟通,真诚耐心地倾听,让孩子有机会把情绪宣泄出来,听他带着情绪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也学会主动沟通,学会在压力情境下及时寻求帮助,保持身心健康。

    凛冬终会散尽,而岁月会记得我们的付出与努力。愿我们有此岁月可回首,将此一“疫”作为与孩子深情陪伴、共同成长的难得契机。相信这将是他们人生中最高效、最长效的“疫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中学,南京,210000)

    编辑/于 洪 终校/纪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