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绵居住区建设理念的趋势性

    徐玲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四十余载的高速城市化历程,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城市问题,其中以城市内涝和排水问题最为突出,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变革城市排水系统应运而生。作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它既是方法也是体系,其先进性和有效性不可估量。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但在实际生活中“海绵”的作用并不显著,海绵居住区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追根究底是该理念体系的不成熟性,海绵居住区还需更深入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变革。

    [关键词]海绵城市;平衡生态;资源节约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8—0065—02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从中衍生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越来越显著。水循环系统的破坏,城市内涝现象,城市热岛现象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居住环境,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城市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海绵居住区本着对生态与自然低影响开发的原则,降低城市发展的代价,是当下城市居住区环境治理和缓解水循环系统压力的不二选择,海绵居住区的实践和革新是一个长期且坚定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1海绵居住区建设的社会必然性

    由于短时间内的过度开发,居住区环境的恢复周期极速缩减,其承载力逐年下降。加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内居住区环境压力尤为突出,资源与人口形成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无论是工程界,学术界还是政府管理者乃至居民自身都清晰深刻认识到原有的一元化,高排放,高污染,粗放型的雨水排放模式已难以为继,人类和环境迫切需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给排水方式。“海绵城市”的概念自2012年首次提出,2014年开始试点便迅速发展起来,其高效集水,平衡生态,疏导有方,美观实用等特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居住区乃至其他功能区的用水压力,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也给城市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一次极富活力的“绿色变革”,海绵居住区的建设既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要过程。

    2海绵居住区建設的时代先进性

    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都是新型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它们存在理论递进,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海绵居住区建设通过采取外力措施,在保证区域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居住区域内的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和外排,从而达到居住区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海绵体”材料在实际应用表现出抗压耐磨,防滑渗水,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降噪等特点,形成了“会呼吸”的景观路面,在解决居住区用水排水问题的基础上美化了城市,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办法。同时海绵居住区是在原有雨水排放模式基础上实现的减负和补充,省略了拆除和重建的过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大程度上做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海绵居住区建设的改革创新性

    海绵居住区虽然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南方地区及多雨水城市的青睐,但许多地区仍秉承着“无用论”和“万能论”的错误观念,使得部分海绵居住区建设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突兀。海绵居住区的创新性和滞后性相互矛盾,归结于建设运作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缺乏且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机制保障,这也体现了海绵居住区改革的迫切性。一方面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式战略,在实践中尽量采取靠近问题发生处的解决方案,通过扶持政策增强城市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形成城市生态问题利益相关者参与合作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系统的理论,技术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和新型产业的培育等等,让海绵居住区建设更加专业化,体系化,制度化。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少不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机制以及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还需要社会上下多方的长期努力。

    4结语

    海绵居住区的建设理念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创新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这一转变和新体系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在规模质量,管理理念,政策机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重点支持。我们应该让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成为“美丽中国”和未来“绿色城镇化”的有力抓手和一种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绿色城市和生态居住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为我国人民共谋健康的居住条件和安康的环境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奠定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