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研究

    吴彦洁 张文琦 杨宇 李沂珂

    摘 要: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内容翔实,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本文针对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现状,阐述活态性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秉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依据“动态本真”保护原则,加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创新特色数据库建设、研发特色产品和开发旅游资源,可推进其活态性开发工作。

    关键词: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

    自2005年起,云南省启动非遗建档工作,在对白族绕三灵进行保护传承中,形成了大量非遗档案。探讨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问题、开发实施对策等问题,可丰富非遗档案开发理论与方法,为绕三灵活态性传承提供参考。

    1 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必要性

    1.1 有利于白族绕三灵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绕三灵为白族民间文化的大荟萃,其音乐歌舞形式别具一格,白族歌谣、洞经音乐等是白族人民内心情感观念的真实表白,鲜明突出地表达了白族人民的性格、爱好和情操,是民族意识的生动反映。[1]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实质是白族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具体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之所具有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改造、更新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化要求,在自我超越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1.2 有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弘扬。白族绕三灵中的歌舞技艺,主要通过家族亲缘关系或师徒关系传承,一旦传承接班人断档,此项目就很可能失传。因此,防止主观破坏,采取积极措施保存与开发非遗档案,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2]

    2 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可行性

    2.1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政策大力支持。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家、各级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多次签发文件、推进立法建设,旨在加强非遗保护。响应国家号召,大理白族自治州对非遗档案开展了一系列收集与保护措施。

    首先,开展非遗普查,便于建档管理。大理市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了解并掌握大理市非遗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传承现状等,对民间非遗档案进行普查登记、征集抢救和建档管理。[3]其次,进行传承人认定,便于文化传承。最后,注重研究宣传,便于文化弘扬。大理州成立了白族文化研究所,依据非遗档案出版了如《白族文化研究》九部、《白族的文化》等书籍成果。

    2.2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日益丰富。在非遗传播中,特别是非遗传承氛围形成和文化认同培养方面,现代大众传媒的参与不可或缺。[4]

    在文化产业的传承与传播方面,非遗通过产业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后,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文化产业的合理利用实际上是以多种产业形态和产业带动作用促进非遗功能的再实现,是对非遗所蕴含经济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合理利用。[5]

    在现代教育的传承与传播方面,实现从“记忆形态”存在的非遗向“知识形态”转化,弥补了传统自发式传承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缺陷。

    3 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存在问题

    3.1 宏观管理体制重建问题。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个人及有关文化部门档案意识薄弱,未依据绕三灵非遗档案特点对其进行区别管理等方面。

    首先,传承人个人进行建档管理。绕三灵传承人赵丕鼎生于白族民间艺人世家,对绕三灵民俗活动的历史渊源、礼仪、表演等了如指掌。对此类传承人进行建档,科学地收集、整理与保管其具有保存价值的笔记、日记、文件、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可反映白族绕三灵发展历程,为其活态传承提供档案材料支持。

    其次,档案室归档保管传习档案。“白族绕三灵”课题调研工作稳步推进,相继建成上关、湾桥云峰、海东名庄等7个传习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6]培训活动、绕三灵民俗活动及非遗申报等过程形成的材料经鉴定后转化为非遗档案,应移交档案室归档保管。

    最后,档案馆规范管理移交档案。档案部门应树立责任意识,积极领导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工作,收集保管有关文化部门移交的重要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

    3.2 档案实体资源管理问题。第一,实体资源收集问题。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类型多样,收集不规范将导致档案资源分散、不连贯,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带来阻碍。

    第二,实体资源整理问题。《文化部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抢救性记录工作,且要对已有音像资料进行整理。[7]

    第三,数字资源保管问题。绕三灵集合了流行于大理白族民间几乎所有门类的表演艺术,形成的档案门类众多。除传统管理方式外,实行数字转化管理也是科学保管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强化数字资源保管是档案部门应注意的问题。

    3.3 开发方式多元创新问题。绕三灵民俗活动以歌舞、祭祀活动为主体,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方式以举办展演活动为主。因此,如何多元化开发方式成为活态性开发亟须解决的问题。

    4 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活态性开发实施对策

    4.1 落实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宏观保障。其一,秉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依据“动态本真”保护原则,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其二,鉴于绕三灵非遗档案多元性,建议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門牵头,成立由非遗保护中心、文化局、档案局、文物局等部门参加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协调绕三灵非遗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其三,增加省级财政专项安排的经费,用于绕三灵文化抢救与人才培养工作,以保障其发掘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

    4.2 加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组织。其一,拓展建档范围。依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8]整合协调非遗保护中心、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各界力量,分工合作,对反映绕三灵文化的文字档案、记录绕三灵活动的声像档案及族人使用的实物档案等进行建档保护。

    其二,加强资源共建。依托各级非遗保护中心或档案馆,通过整合协调机制、目录体系构建等方式,将各单位或个人保存的绕三灵非遗档案纳入资源建设范围,最终建成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和乡级四级资源体系。

    4.3 开展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数据库建设。各保管单位可利用申报建档电子文件,依托当地档案馆或非遗保护中心,进行资源汇总,构建地区数据库,最终完成全省绕三灵非遗档案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绕三灵特色数据库具体建设路径包括数字化培训、共建特色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共享三个步骤。

    其一,开展数字化培训,为特色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其二,通过机构跨领域合作,设计不同模式数据库,如以绕三灵中的服饰、仪式用具等为主体,或以民俗活动本身及传承人为主体构建数据库等。其三,依托网站平台,利用特色数据库举办绕三灵非遗档案展览并通过建立统一标准,自上而下实现数据库建设共享。

    4.4 创新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建议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个人或企业,依据丰富翔实的绕三灵非遗档案,结合市场需求,在文创产品中融入绕三灵文化特征,如在衣物、提包等上绘制或刺绣绕三灵活动场景。宣传文化创意品牌。结合绕三灵非遗档案,将线上传播与线下场景体验结合,打造混合式数字文创体验推广模式,形成品牌效应。

    4.5 推进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旅游开发。其一,依托绕三灵活动路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与民俗体验相结合。当地旅游部门可以绕三灵民俗活动体验为手段,销售民俗旅游产品。主要通过组织游客游览绕三灵路线,了解绕三灵民俗活动流程,对非遗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产生购买冲动。其二,依托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资源,打造地域旅游政企合作模式。[9]其三,依托现代技术,构建白族绕三灵非遗档案旅游资源虚拟平台。通过对绕三灵非遗档案内容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处理,全方位展示绕三灵民俗,实现电子查阅和网上浏览,可提高绕三灵非遗档案的开发利用效率,优化远程使用直观感受。[10]

    *本文系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研究”(编号:2021CX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