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策略探究

    张杰

    摘要:习作难教难学成了通病,制约了语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从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积累能力、运用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策略做简要论述,期许改变习作难教畏学的现状,提升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策略;指导;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7-0091-02

    习作难似乎成了通病,教师喊难教,效果慢,费力不讨好。学生喊难学,效果差,费时不得好。一片哀叹,习作冠上了“难教难学”罪名,让教师饱受压力,让学生苦不堪言。审视当下习作教学的现状,上述对习作的指摘的确存在,但并非无招可破。纵观当下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流派纷呈,策略迥异,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方法也有几点共同之处,笔者进行梳理,不揣浅见,就教于大方之家。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习作,是一、二年级写话的延续,名称有变,要求提高。可以说,三年级的习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习作开始。部编本教材在习作能力训练序列上是有巧妙安排的,第一次习作单元主题就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安排了《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三上第三单元)。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习作起步阶段的重要性。三年级的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观察,他们通过眼看、鼻闻、耳听、手摸、嘴尝等方式感知事物的变化。正因为多“感官”与事物的亲密接触,便有了习作的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也有真情实感[1]。

    比如,教学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单元》中的“初试身手”时,教师拿来一个苹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来观察,然后写一写并与同学交流。学生们从形状、颜色、气味、味道、手感等多方面进行了观察,写出了一篇篇生动的小短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观察的兴趣,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其次要有观察的意识,主动观察,最后是培养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丰富的、可感的素材,写起习作就不会无话可说,不再感觉困难了[2]。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中要求“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基于课标的理念,现行教材第二篇的习作单元就是“想象”(三上第五单元)。可见,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尤为重要。丰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习作的不竭源泉。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一篇篇的神奇故事彰显想象,闪烁创新的火花。

    续编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我来编童话,奇妙的想象等等,这些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有一名同学写想象作文《一本有魔法的书》时,文章写道:“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约几位好友去野外郊游,下午时分,突然黑云翻滚,雷声大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就对着魔法书轻声默念,魔法书瞬间变出一座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雨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敲打在房子的屋顶上,好像在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呢!”

    3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句表述,清晰明了告诉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会写出好的习作来。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主动积累的意识不强,如何引导,让积累真正在课上、课下发生呢?

    3.1 利用教材资源,让积累落地生根

    现行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积累,意在体现课程理念。从教材编排体例看,每册次《语文园地》里都安排了“日积月累”这个栏目,从低到高,由易到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快乐读书吧”,实现课外阅读的课程化。有些经典课文的背诵,或部分或全篇,都是对典范语言的积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随后《燕子》《荷花》两课的习题,安排了找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抄一抄,意在让学生积累语言。还有1~6年级要求学生必备的75篇古诗文,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教材从整体对语言积累做了有结构、有序列、有梯度的安排,旨在利用教材刚性要求,实现积累目标,为学生习作储备语言材料。

    3.2 利用生活资源,让积累如影随形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这样更鲜活,更有效[4]。比如通过读课外书,听广播、看电视,读户外广告等等,都可以积累语言,可以是一个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一段话,只要认为写得好,有价值,就应该主动积累,随时随地记下来。比如央视2020年“五四”青年节晚会,主持人说抗疫前线英雄们写给家人们的话“行行暖心,字字泪目”,“行行暖心,字字泪目”就可以积累下来,以备后用。可以说,生活的资源广阔,只要我们有心积累,用心积累,积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4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有了观察能力做铺垫,丰富的想象助力,再有一定的语言储备,学生习作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写好,让学生喜欢习作就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4.1 命题宽泛,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中年级习作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局限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解读这句话,能不局限形式就是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也包括作文命题。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好多同学面对命题作文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生活经历,让学生去写,就是变相驱使学生去抄袭套作,胡编乱造,习作成了学生不良行为的平台,脱离习作的本真要求,当需谨慎[5]。

    4.2 溯源生活,给学生挖掘的空间

    当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生活也赋予他们精彩的人生。如何将自己精彩的人生与大家分享,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挖掘有价值的素材。

    比如,教学部编本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三下),教师首先抓住“特点”发问讨论,有的同学把个性缺点,身体残缺等等也当作“特点”,这显然不妥,有悖习作初衷,教师恰当引导后,思路开阔。乐天派、幽默王子、小书虫、神算子、运动健将、飞毛腿、马大哈等词语相继而出。这样学生很快根据习作对象,挖掘生活的素材,积极完成習作。

    4.3 情动辞发,给学生抒怀的空间

    教学实践发现,教材安排的固定习作,经过专家学者的精雕细琢,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容置疑,教材设计也是一个底线的要求,要形成较高水平的习作能力远远不够[6]。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握教学,发现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有宣泄想法的冲动就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写,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比如,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教师顺势而导:请你们用手中的笔,给曹冲写一封信,告诉你的想法。由于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不一会,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瞬间完成,一个个洋溢笑容的小脸告诉我他们不累。

    总之,提高学生习作的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不断丰富,教师一定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最好途径,让学生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顾秋婷.小学生作文起步阶段的三部曲——以习作《校园一角》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0(8):48-49.

    [2]班坤.小学作文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3):63-64.

    [3]朱士芳.让作文园地开出奇葩——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之我见[J].学理论,2011(17):54.

    [4]庞淑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J].学周刊,2017(14):62-63.

    [5]吴长征.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J].文学教育(下),2010(2):72-74.

    [6]王夫成.刍议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3(1):78-80.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