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业走向何方

    齐瑞晴

    

    

    

    时代更迭,许多曾经的幻想如今都已实现,千年前的古人何曾想过他们用半生走完的千里行程如今不过几个时辰便到了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科技引航的时代,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成为资本的宠儿,成千上万的人争着抢着挤进这些领域试图分一杯羹。的确,这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得记着,是什么产业为五千年灿烂文化孕育生长土壤,为亿万炎黄子孙的代代传承打下深厚根基,是种植业。

    一、种植业的主要介绍

    (一)含义

    种植业亦指狭义的农业,亦称农作物栽培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 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对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具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

    (二)历史轨迹与重要性

    种植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在这之前的约200万年中,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只能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人们逐渐地了解了一些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技术,于是原始的种植业形成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不断地进步,并逐渐成为我国传统主要产业,它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行,轻便的铁具一时间颇受追捧,耕牛更是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人生命的延续靠的是食物,而种植业的作物正是食物的主要来源,所以人们渴望发展种植业,增加农作物产量。

    种植业的出现,除了解决了人们的食物来源,也带动了医药和工具的产生。我国古人在种植的过程中也充分地开发了自己的智慧,锄、耙等器具的出现,不仅进一步推动种植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成为了我国悠久传统历史的表现。

    千年流转中,种植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数代人的经验积累日益成熟。时至今日,它的重要性依旧未减。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饲料,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三)特征

    古时种植业有“靠天吃饭”的特点,现在温室大棚的普及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作物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但相比较而言,种植业依旧是最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产业之一。比如温度的不同使小麦种植产生了地域差异,东北地区平均温度低,适宜春播秋收的春小麦,而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平均气温较高,适宜种冬季播种的冬小麦。土壤的性质对种植业也有影响,茶叶种植偏好保水性好的酸性红壤,而哈密瓜则盛产于含沙量大、略带碱性的土壤。除了上边的两点,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也都是影响种植业的因素。

    种植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弱,蝗灾、旱涝、冰雹等都可能导致农民颗粒无收。

    二、我国种植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种植业要分布在主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南方和北方之分,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根据发展种植业的条件、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商品化程度等差异,在保持一定行政区界完整性的原则下,我国农作物种植业区域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目前我国从事种植业的人口已经降至15%左右,且这个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生产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相对的,粮食作物生产的比例在下降。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机械逐渐运用进来,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一万二千亿斤。

    (二)种植业面临的问题(下面所提到的农业皆是指其狭义层面的意思,即种植业)

    1.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率不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美国这样的农业生产水平高的国家,农业生产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左右,相应的人工成本就很低。与之相比我国的人工投入就比较高,我国种植大豆、小麦、玉米人工成本就占总成本的33%-44%。

    人工投入多,但效率却不够,人均产量依旧不足。用数字来说,美国2018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约600万,人均产粮 166667公斤,是我国农民的39倍,差距可见一斑。

    2.土地规模效益低,小农户占比大

    至2019年初,我国仍有2.6亿农户,其中2.3亿户是承包农户,也就是所谓的小农户,他们经营了大约全国70%的耕地(其余30%的耕地由280万家各类新型农业主体经营)。经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小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这种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把我国耕地分割成无数小块,不利于大型机械的实施,阻碍了技术进步成果的推广采纳,投入成本也高居不下,同时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也没有新型农业主体那么高。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旧任重道远。

    3.土地租金高,农产品价格缺少优势

    与世界各国土地租金成本对比,中国算得上是很高的。虽然土地流转政策正在实施,但由于国家对租金缺乏价格指导,加上各种地区差异,造成各地的土地流转租金存在较大出入,中国土地流转租金平均800多亩,但也有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租金每亩高达3000多元。

    这种高土地成本使农作物价格也居高不下,与美国大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低价质优的农作物相比,我国部分粮食作物是市场竞争优势较弱。

    4.机械化程度不足

    提高農业机械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联合收获机114万台,比2006年末增长105.3%,三大粮食作物已经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但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依旧很大。这其实源于很多因素,比如:小农户占比大,使机械化的缺少实施条件,能够熟练使用大型机械的新型农民不足使机械化的实施缺少人才条件。

    除此之外,部分农业地区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购买的农业机械质量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导致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不足。并且很大比例上购买的都是小型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设备依旧缺乏,影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市场中销售的农业机械也多呈现同质化,创新力度远远不足,不利于机械化的持续性发展。

    5.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单一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事种植业人数较多,但种植方法基本上没有差异,这就导致市场上农产品同质化,只能比拼价格,缺少市场竞争力,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够,受这两点影响,农产品滞销现象频出。就像此次受疫情影响,不少农户辛辛苦苦培植出的瓜果蔬菜没有人来收,生生烂在地里。

    将视野投向世界,日本农产品品质高,价格高。其原因是种植分工协作。在日本,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产品,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因此这样种出来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商品,销售不愁。而美国农场主一般都是订单制,按合同来进行种植生产和销售,这样可以避免价格和生产变化带来的收入风险。

    6.农业环境污染

    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使得大片土地重金属、碱及无机盐含量超标,农药、化肥的不正常使用也导致土壤污染、肥力下降。这些现象制约着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三、种植业未来的发展(下面所提到的农业也皆是指其狭义层面意思)

    可以发现上述的几个问题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多方面施力。以上的六点问题也并不是全部,但根据我的认识这六点应该是较为重要、对种植业更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实现种植业的发展,我们要有目标、有恒心,解决问题、踏实肯干。种植业发展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种植业的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稳步前行,徐徐图之。

    (一)降成本,开市场

    机械化程度低,那人工成本肯定高;租金高,那土地成本必然高。综合一看我们就能理解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价格下不来”。那么为什么机械化程度低呢?因为新型农业主体占比少,小农户占比大(达到全国90%多),使机械化不具备条件。土地租金为什么会高居不下?因为土地流转尚存漏洞。所以,我们要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同时提高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新型农业主体,让小农户之间进行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重视小农,促进小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小农克服“孤立无援”的境地,让其生产有保障,产出有销路,节本增效、增强小农的安全感与生产积极性;还可以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为小农提供更多的经营方式,为其生产注入新活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其次,还要解决小农户仍面临发展权利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保障小农户发展所需资金、劳动力资源,让小农户能够充分享有金融信贷保险服务,以及保证农业补贴落实到位。“资本下乡”的资金也要真正用在帮助小农发展生产上,使小农户可以有效分享农业现代化的成果。

    土地流转政策经实施以来确实起到了很多作用,包括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等等,我们要继续坚持。但同时也要正视其不足之处,就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各地租金不一致且普遍偏高的问题,其实根据土质、位置的不同租金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但对租金水平还是应该适度控制,以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关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注意提高的不只是机械化的数量,还有机械的质量。措施包括很多,首先要加大农业机械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使用机械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对使用机械化生产的农民进行一些补贴,或者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便能够降低劳动力的投入,节约人力又能降低成本,达到降低价格开拓市场的目标。

    (二)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品牌

    国内种植户众多,怎么才能脱颖而出,摆脱因为农产品同质化而收入不高的结果。创造特色产业,打造品牌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我们都知道山东烟台的“栖霞苹果”,它素以栖霞苹果品质特征为“秀外慧中、质脆皮薄、酸甜适口、弥久愈香”著称,受国内外市场追捧。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品牌的形成花了十年的时间,但一旦形成,效应是巨大的,可以很大范围上实现增收。自然的高品质加上品牌效应,使其不再畏惧同质化,也不愁没有市场。

    目前的脱贫攻坚的历程中,打造特色产业也成为重要一环,可以实现脱贫与发展国家种植业的双丰收。

    (三)农业技术+传统经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技融入到种植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近年来很多农业科技都投入使用,如直通式气象服务助力棉花生产、枸杞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净土科技帮助果农增收等等,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要重视科技力量,发展科技化种植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遗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顺应自然规律、对种植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到:“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齐民要术》,《农政全书》里也皆有一些对种植业发展有利的经验信息,我们应该加以传承。此外,传统农业中也有尊重人与自然关系,避免对自然进行破坏的观念,对我们今日农业污染现象多有借鉴。

    四、結语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关于种植业发展的问题、政策、方法等其实还有很多,有的挖掘的很深,我的理解比较浅显并且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我还得继续了解,充实自己。(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