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新课标理念下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

    谈玉芬

    摘 要:智障学生缺乏高级情感体验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培智学校的德育工作因此遇到极大的困难。在特殊教育新课标理念下学校不断探索与实践,探讨回归生活的生活德育,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才是有效德育。

    关键词:培智学校; 新课标理念; 生活德育

    中图分类号:G764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46-001

    智障学生缺乏高级情感体验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他们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走上歧途。因此培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到智障学生身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都难以产生。要收到实效性,对于特教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在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明确了新课标的基本育人理念“尊重差异、育人为本、关注需求、服务生活”。这一理念指引我们将“生活德育”融入教育教学中,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探索有效德育,努力为学生融入社会服务。

    一、尊重主体生活的校园文化研究

    “生活即教育”营造智障孩子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生活化校园环境,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工具,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

    1.构建主体生活形象的校园文化

    学校创设特色卡通形象“巧巧”。赋予卡通形象积极向上的内涵与特质,这样的美育形象是学生们自己的化身,学生们愿意认同、美化、保护它。通过卡通形象学生们看到了自己,记住了学校,心里装进了责任感,找到做学校主人的感觉。

    2.构建主体最优生活环境的校园文化

    把环境和行为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与吸纳。月季花是校花:孩子们每天精心照料着它,关注它长大开花,学习它不哗众取宠,脚踏实地。绿篱是校树:孩子们学习它的自信、坚强努力构筑自己独特的风景。小舟是校徽:舟以德载人,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人生的教诲,掌握生活的技能,乘风破浪,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校歌、校舞……这些最优化校园文化的营造,能够使学生真正在和谐美丽、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懂得真、善、美,去接受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营造温馨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策略。

    二、融入社会生活的德育活动策略研究

    “社会即学校”,学校德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与社会信息形成互动整合的生态适应,融入社会,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1.参与性活动

    未来社会需要个人的积极主动参与,主动参与精神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一切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设立许多“巧巧节”:“巧巧安全节、巧巧爱国节、巧巧感恩节”等等。不同的巧巧节其实就是活动化德育,学校以活动为中心,围绕活动开展的一系列以学生品德形成、习惯养成、意志培养的教育实践。它包括活动前德育目标的定位、活动中德育方法的选择、活动时德育评价的实施等环节。使学生经受一次次道德和文明礼仪教育,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

    2.合作性活动

    智障学生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建立新型宽松的伙伴合作关系。学校建立多个德育基地,帮助孩子们逐步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性行为。

    3.服务性活动

    在社区认养绿地,帮扶孤老贫困户爱心活动等。

    总之融入社会的道德教育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其现实道德需要,使其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体验,将德育活动向广阔的社会开放。

    三、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模式研究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回归生活的德育内容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培养受教育者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道德意识,这才是有效德育。

    1.生活技能课程设置

    轻度智障学生终究要渐渐脱离大人的搀扶,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独立。对于他们而言,每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就是一笔终身受用的财富。我们探索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三大生活回归课程模式——校内模拟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和基地学习活动, 从最基本的吃饭走路,到生活自理,然后达到学会技能服务社会。以“生活刺激——生活体验——生活回归”为研究思路,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为核心,打好攻坚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如:家政生活技能课程,同学们学习烧饭洗衣、使用家用电器;缝纫生活技能课程,縫制座垫、衣裙等。生活技能回归课程的德育目标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以此创造融入社会的条件,使其具备就业的基本能力,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2.生活质量回归课程设置

    生活质量回归课程的设置,通过活生生的艺术教育、启迪学生,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道德训练,使学生自觉思考生活、享受生活之美,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并为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校成立艺术团,开辟舞蹈、合唱、器乐、校园剧、工艺等艺术形式的训练,补偿智障缺陷,提高孩子对美的认识、对美的追求,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回归生活的德育体现在校园里,就是教育者从生活出发,采用新颖的、生动活泼的、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德育,用生活的经验、知识、艺术去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教师、学生都真正地“做”起来了。

    四、生活德育收获喜悦

    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德育的效果往往是隐性的,且难以量化,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只能粗浅地谈生活德育实践所带来的变化。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特殊教育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区德育先进学校等称号。这其中成长了一批教师,有省、市、区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