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四力”,讲好疫情之下时代故事

     王雪峰

    

    摘要:3月23日,中央明确: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这一论断鼓舞人心。本次疫情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对宏观经济的走向,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安宁,亦或是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四力;疫情;价值观;时代故事

    笔者分析了2月份以来,连云港市的两份报纸——《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有关疫情的报道。事实证明,通过锤炼“四力”,这个时间段的疫情报道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历史的深度。

    一、苦练脚力,在现场抓到最鲜活动人的新闻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脚力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没有脚力,其他“三力”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果没有通过充分的脚力获取到大量的原始资料,就无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准确的判断,进而找到恰当的角度,这时的笔力很容易天马行空脱离实际。因此,苦练脚力对于讲好疫情之下的时代故事十分重要。反过来看,那些栩栩如生的战疫故事,都是我们的记者奔波各地、深入现场得来的。

    這些来自一线的稿件让读者身临其境,既动人又解惑,具有真实的力量。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的记者庄婷婷,从1月22日开始的一个多月里一共采写了200多篇稿件,平均每天初稿四五篇,其中很多都是头条重点稿件。这样惊人的出稿量和稿件质量,来自她付出的脚力。

    据了解,1月22日凌晨1点,庄婷婷接到采访通知后就进入了“战时”状态,一直到3月1日,她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她深入隔离病区、疾控中心实验室、社区……一个人几乎撑起了“病房日记”“驰援湖北”“连线黄石”几个专栏的运转。无论是采访支援湖北的还是本地的医护人员,都只能趁着他们工作的间隙,很多时候都是在深夜,写稿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辛勤的脚力带回了大量精彩的故事。

    《一个咽拭子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之旅》带读者走进市疾控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室,了解病毒的采集检测、标本的运送。这些信息百姓十分关注,但平时又很难接触到,记者通过人性化的细致描写,让读者对这群和病毒直接“交手”的人们肃然起敬。

    《为了一车“救命药”卡车司机携妻逆行武汉》讲述了一对连云港夫妻辗转多地,用两天一夜时间将一批医用物资运往武汉的故事,卡车司机的妻子说的一句话“武汉好了,中国就好了”,是百姓祈愿平安的共同心声。

    此外,庄婷婷还记录了我市抗疫战争的关键节点一一《我市首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海州区对47个老旧小区实行“半封闭”管理》等。

    如果说是记者用新闻记录了城市的这段历史,一点也不为过。

    二、修炼眼力,从看似寻常的事件中发现新闻

    记者的眼力,是能从看似寻常的事件中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这要求记者要修炼一双“火眼金睛”。修炼眼力,要求记者有政治理论的高度和旗帜鲜明的态度,这是讲好时代故事的前提。不是占有大量资料,就一定能讲好时代故事,前提是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论做为指导。有了正确的理论作支撑,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次疫情报道中,涌现出了大量动人的事迹。除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交警、物业、志愿者,还有校园里的小学生,普通的商贩、社区保洁员、肉品配送员、外卖小哥、卡车司机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一线,他们用各自的行动助力整个战疫,展示了非常时期整个社会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这些普通人的身上,折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发现并且记录普通人身上蕴含的打动人、鼓舞人的巨大力量,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疫情期间,两份报纸刊载了大量这样眼光独特、角度新颖、动人心弦的故事。

    比如:《“不要感谢我,我要感谢党!”九旬党员夫妻10万“党费”驰援武汉》《村干部在疫情防控线上连蹲十多天,慈母探子留下动人话语:既然来站岗就要守好责》《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誓为战“疫”一线守光明》……

    修炼眼力,记者还要学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繁杂的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发现事物的倾向性,早发现、早预判、早处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起到服务读者的作用。《双黄连口服液,不用抢!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药物》《三家药店售卖口罩未明码标价被立案查处》就是这类稿件。记者在实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危险的倾向和苗头,比如口罩涨价、抢购双黄连口服液。记者及时对症下药,发出具有提醒作用的稿件,将风险提前化解。

    修炼眼力,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始终与群众心连心,紧紧依靠群众,善于发现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疫情之下发生了很多凡人故事,他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汇聚成强大的战疫暖流。《农民大姐捐出3000公斤红薯胡萝卜》《暖心!这家人从尼泊尔背回3092只口罩》《送往抗疫一线的暖心盒饭》,这些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读起来真实可信、亲切可爱,又动人心弦。

    三、锻炼脑力,深思熟虑形成正确的判断

    脑力意味着创新,找寻新角度、新节点、新变化,需要勤动脑。独特的视角并非一时的灵光乍现,它是平时日积月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年复一年类似主题类似题材的新闻采访过程中,如何发现新意,如何找到独特的视角,和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素材有关。记者对一个行业+领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什么是新视角,什么是新变化,才不会对常态大惊小怪,或者抱了芝麻丢了西瓜。

    疫情发生期间,为本地或者武汉捐款捐物的故事不计其数,捐赠人来自各行各业。几乎在每次灾难事件中,你都会看到类似的捐赠故事出现。如何从成千上万的捐赠素材中,找到新的角度,需要对这些看起来差不多的素材进行分析,找到不一样的新闻点。

    《一笔2.9万元的退款》就是这样的稿件。

    2月初,记者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获悉,有一名学生坚持要向湖北捐赠3万元。学生从哪里来的3万元?这是一条自带疑问的线索。记者跟进了解到,这名学生的父亲去年底刚刚去世,这3万元是政府发给她家的抚恤金。学生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一家人商量,还是希望把这笔钱捐给湖北。这条线索最初是让记者很揪心的,感到难以把这个稿件写成常规的爱心捐赠,因为难以回答读者的很多关切。第二天准备写稿的时候,突然收到学校发来的信息:经过和学生及其家人反复沟通,决定只收下1000元善款捐赠出去,其余的留给姐妹俩。

    得到这一消息后,记者感到豁然开朗,于是选择从学校的人性化操作人手来写。

    四、打磨笔力,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讲好故事

    对于记者来说,笔力是讲述时代故事最为直接的工具。下笔写稿是在收集了大量基础资料后,对其进行梳理、深思熟虑、形成思路之后的最后呈现。

    好的笔力与脚力、眼力、脑力密不可分,前面三个环节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一步。打磨笔力,除了要在前面三个环节下功夫之外,平时还要多读多写,练好基本功。这样遇到好的题材才能快速流畅地表达。

    对当下的新闻记者来说,打磨笔力还有重要的一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最基本的写,记者要加强学习,把自己打造成多面手,力争实现“采、拍、写、剪、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针对不同的素材准确地选用最适合的形式。记者要对当前主要的媒体传播平台有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基本的新媒体工具要会使用,争取在各个平台都能游刃有余。要全面、灵活地运用多种渠道,立体、及时、准确地捕捉并且呈现真实客观、态度鲜明的信息。

    本次疫情报道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记者庄婷婷采写的《24万网友盛赞港城“雪中仙子”》素材来自一条抖音,讲述的是2月15日晚,一段15秒短视频在上传网络后瞬间被12万粉丝点赞,留言近5000条。发稿时点赞量已突破24万,留言近1万条。女主人公穿着黄色雨衣,戴着口罩,在风雪交加的执勤卡口翩翩起舞,伴着《火红的萨日娜》轻松明快的音乐,让这个雪天温暖如春。

    她是谁?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网友们怎么说?记者带着大家揭开了这位雪中仙子背后的故事,带来一段疫情之下乐观、积极、温暖的故事。如果记者缺少对多种媒体平台关注的话,可能就会和一条有趣的新闻擦肩而过。

    《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的稿件还和微信公众号互动,公众号上推送了《党员同志,“到!”》《这个元宵节,我们讲讲家的故事》《风雪战疫人》等推文。同时,还将部分新闻内容制作成封面视频报道,在朋友圈传播。

    五、結语

    综上所述,这次疫情报道对一线记者编辑来说,是全面践行“四力”、打磨和提升新闻业务水平的一次良机。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们,用辛勤的脚力深入基层的每个角落,用敏锐的眼力捕捉最有价值的新闻,用储备丰厚、科学的脑力积极思考,用具有可读性、易读性的笔力不断学习融媒体报道技能,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为讲好时代故事、传播时代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