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研究

     刘书羽

    [摘 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在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下,我国数字化信息不断发展,但社会各界还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珍贵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工作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文章将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川剧系为例,论述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川剧 文献资源数字化

    近几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流失,国家不断加深对其传承工作和相关珍贵文献数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发布了许多政策文件,采取了相关措施,这也是世界范围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大趋势。通过对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发现,尽管已经采取了通过扩大招生面等一些必要的传承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非遗的现状和传承措施以及川剧相关文献资源数字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非遗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措施

    (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非遗的发展现状

    1.对川剧的认识不足

    经调查不难发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非川剧系的同学仍对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工作和数字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学院有许多川剧的文化资料(如剧本、演出影像等相关资料),但并没有引起院领导和同学们的关注与重视,这对川剧的数字化创新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2.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文化冲击

    这是由于现代经济、文化全球化对成都的不断影响造成的,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川剧又主要流行于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川剧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已经逐渐失去原来纯粹的传承环境和原始的地区特色,这是有必要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1]。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中,较多同学对外来文化有着盲目追崇心理,对家乡流传的传统文化遗产有着厌烦心理,甚至有部分同学对其抱有轻视和不屑的态度。

    (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非遗的传承措施

    1.提高对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川剧非遗内容的传承与保护对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在其技艺传承方面以及四川省文化历史资料的保护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这也是需要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因此,在技艺传承和资料数字化的工作方面,首先需要提高同学们对川剧非遗的保护意识。这是学院落实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精准措施。

    2.建立以學院为主导的长效机制

    在非遗的传承创新上,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将起到重要的领导作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使其保护工作提升至新层面[2]。首先,要坚持川剧系的领导作用,依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工作机制,例如建立专项小组,对相关文化遗产进行集中研究和资料收集。其次,加强规章管理制度方面的工作,依据我国已有的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学院实情的规章制度,使其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条理化。

    3.利用互联网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剧的艺术瑰宝。传统的传承法使川剧变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找寻专业老师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技术,让专业老师在线上分享关于变脸的特色知识,使传统变脸更能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同时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3]。对于变脸技巧外泄导致其在文化市场中的泛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曾说过:“既然控制不了,就可以增加变脸的创新性,在技术上和艺术上多下功夫,让川剧变脸跟杂耍拉开距离”。

    4.利用新兴艺术形式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剧题材的动画电影的制作与推广,与古老的戏曲艺术相比,动画这种形式再新颖不过,用流行前卫的方式表达古老的艺术形态,这种发声必将影响到当代青年。1959年,由川剧改编的影片《一只鞋》上映,这是第一部川剧动漫作品。《秋江》是国内首部川剧动画片,近几年更有《请医》《天仙配》《打铜锣》《墙头记》《孟姜女》等优秀作品,将川剧动漫带入了观众的视线,深受好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有设计系和动漫系,在川剧系与动漫进行结合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川剧的动漫探索之路已经开始起步,但与京剧动漫的推广相比,川剧数字化推广仍在初始阶段,推广剧目数量还远远不及,所以仍是值得探索的崭新领域。

    随着中国元素走向世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将川剧这种古老的艺术继续传承下去,将川剧与年轻人串联起来,让川剧重新活跃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之中。

    二、川剧文献资料的数字化

    川剧文献资源丰富,是巴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根源性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戏曲资源库的宝藏,其留存意义重大。川剧的发展以及关于它的学术研究为川剧艺术留下了很多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川剧文献信息数字化的现状

    川剧因其特点,传承方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口传心授,师徒教学,积累独具特色的一套程式化的表演体系。截至目前,并未有专门关于川剧的数据库,像四川省川剧院在官网上更多以介绍、宣传为主,川剧艺术研究院将关于川剧的善本、手抄版等部分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深度加工。川剧文献信息数字化是电子化时代盛行的必然趋势,在查询利用上带给人们便利,在传承上,存储和传递川剧文献信息,为实现川剧文献的资源共享化而不断努力。

    (二)开展川剧数字化创新上的文献优势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拥有川剧系和音乐系的专业人才和数字化的技术人员——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师生。学院前身是四川省川剧学院,有得天独厚的川剧文献优势。成都市有四川省川剧团、成都市川剧团等演出团体,在地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这些都是学院开展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的天然优势。

    (三)对川剧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归类

    多途径收集川剧的剧目、乐谱、珍贵文献等相关资料。由于收集专业性较强且数量庞大,应当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根据已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先进行整理分类,后续再完善补充。川剧演出资料字幕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剧本的大量遗失,其次是由于方言的限制,更难以大范围流传。如今有本可查的剧目仅两千余部,许多经典的剧目因来不及留下剧本资料已经流失,登台表演的老艺人也逐渐淡出舞台,这使川剧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更具紧迫感[4]。

    (四)对川剧文献进行分类扫描、存储,并设置检索字段

    对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已有的川剧剧本和乐谱,根据篇幅大小和纸张状况选择扫描的方式、色彩模式、分辨率,在扫描结束后填写扫描登记表,记录扫描的页数,并核对每份文献资料的实际扫描量与文献整理量填写的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在每份川剧文献资料扫描结束后,形成统一格式,建立数据库目录和检索字段,并将文献存储在对应位置。

    (五)组建川剧文献数据库

    在文献存储至对应位置后,将统一格式的文献资料形成川剧文献资源数据库,在以后的查找利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检索字段进行快速检索。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政策推动下,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是促进川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川剧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实体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的信息保存、转换,建立便捷、高效、有特色的川剧资源数据库,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加深对川剧文化传承和川剧文献资源数字化等相关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婧.川剧资料数字化建设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04):45-48.

    [2]陈春孺.“互联网+”环境下川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四川戏剧,2017(5):53-56.

    [3]董瑾.川剧艺术IP的数字化推广研究.[J].戏剧之家,2018(25):7-8.

    [4]田玉琪.“新媒体语境”下川剧的传播发展.[J].戏剧之家,201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