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周华东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各企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怎样加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运用,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事业单位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析,通过有效手段落实激励机制,将事业单位的远大理想通过全员协作转化为具体事实。

    [关键词] 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作用

    激励机制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最早提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1]。作为激励主体的事业单位采取激励手段让企业运转相对固定化与规范化,与激励客体的员工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最终达成共识,让客体从全局性出发向主体所期望的行为方式与集体价值观努力。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中一种高效、全新的管理措施。优化和改善人力资源的分配,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水平,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有效推动员工的行动力与加强事业单位员工的凝聚力[2]。勒波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说:“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受到奖励的事会做得更好。”这句话充分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只要让员工有利可图,就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明白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得到回报。这种方式约束了员工的行为,提升了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而促进了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精神激励、工作激励、荣誉激励,通过激励机制,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麻痹性与盲目性,针对员工需求与市场导向,事业单位进行公示奖励,真正贯彻落实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求胜欲与创造力,改善员工枯燥、乏味的工作状态与事业单位机械管理的不良现状,让员工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让事业单位向人性化与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增加事业单位的生命力与感染力[3]。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

    (一)激励机制执行力度不到位,缺乏过程考核,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态度消极

    事业单位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部分人员认为有了事业编制,就有了“铁饭碗”,行为上表现出了“养老式”的工作态度[4]。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主要管理方式一般都是人事管理与机械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按照规则采用一人管理很多人的方式,员工仅为敷衍领导而做表面工作,管理人员时间与精力有限,管理基本没有太大的效果。尽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激励机制,但是没有绩效机制与奖惩方案,空有“口头奖励”,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也不到位,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发挥。此外,在明文规定的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下,一些老员工或是经验丰富的员工会利用考核机制中存在的漏洞而“偷懒”,表面上工作绩效达标,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却是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处于只要达到工作标准就可以的状态。在传统的只对结果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机制下,考核内容明显缺乏过程性,单位对员工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员工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难以达到较高的预期目标。

    (二)激励方法不正确,效果失衡

    一般事业单位通过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促进发展。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忽略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协调性,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一方面,事业单位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过多物质激励虽然满足了员工的需求,但同时也助长了单位的不正之风,养成员工贪婪、攀比的习惯,形成一种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心理,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廉洁、反腐的大形势。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过多重视精神激励而忽略物质激励,激励形式单一,没有准确掌握员工真正的需求,只是以大众的思想来考虑,并不能针对每个员工的需求给予奖励。例如,有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较好,在单位开展的表彰大会上给予表扬,但是员工对于工作加薪和升职或是对假期的期待要高于在大会上表彰带来的荣誉感。而且,在给予精神激励时,精神激励一次、两次也许会很有效果,但是当精神激励普遍存在时,也就失去了激励作用,还会让员工形成厌烦心理,觉得精神激励是空有其名的荣誉,不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更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团结。

    (三)绩效机制设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个好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当前,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设置中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首先,绩效考核机制在分类上不够细致,分类不明确,尤其是工作性质复杂的部门或企业,分类不明确,对于各类员工的工作性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一线员工、领导以及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能力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评价指标,工作性质不同,考核标准也不一致。其次,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制度,且大多是依靠下级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来考核,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较为片面。而且在考核过程中,缺乏下级对于上级的评价,缺乏双向性,考核结果缺乏反馈机制,无法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无法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的有效方法

    (一)强化激励机制的观念,了解其重要性

    事业单位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对绩效激励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对绩效机制的建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知识和绩效考核理念[5]。其次,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要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学习内部人员管理的方法,然后強化激励机制的观念。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与考核体系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激励机制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奖惩机制,确保员工劳有所获、功有所奖,过有所罚。让员工深刻认识到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激励机制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希望发挥员工的潜能,展现员工的实力,让员工与单位共同进步,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赢。最后,除了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着的管理工作和对绩效激励的重视外,还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单位的发展需求,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奖励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对员工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科学、合理地设置绩效奖励机制,最大限度保证绩效奖励机制与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相协调,并且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出绩效奖励机制为事业单位带来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