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门,拥抱自信人生

    郑洁虹

    〔摘要〕小玲(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校表现胆小、孤僻、不合群。语言表达能力差,作业情况糟糕,属于班级的后进生。自述“是一个多余的人”,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很笨。经过原因分析,初步评估为自卑心理,与自我评价低和童年成长经历有关。心理教师通过家庭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辅导策略,使其自卑心理得到有效缓解,逐渐打开心门,拥抱自信人生。

    〔关键词〕自信;自卑;小学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4-0045-04

    一、案例描述

    小玲,女,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小玲的老家在四川一个较贫穷落后的山区,她一出生父母就去东莞打工,所以小玲小时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直到6岁上小学的年龄才由父母接来东莞读书。

    小玲的父亲为了给小玲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找了份开货车的活,经常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小玲。小玲的母亲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平时工作三班倒。于是,小玲经常一个人在家,倍感孤独。

    小玲在校表现胆小、不爱动、不合群,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和在人前讲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话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属于班级的后进生。小玲自述自己在班上是一个多余的人,样样不如别人,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很笨,老师同学都不欢迎自己。

    二、案例分析

    综合小玲的情况,初步评估为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心理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通常这种评价不符合自卑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自卑者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怨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小玲对自己评价过低,同时伴有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等特殊情绪体现,正是因为怀有深深的自卑心理所致。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的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亲情的缺失和极少与外界交流的性格,使得小玲陷入深深的孤独,变得内心敏感,同时产生轻微的语言障碍。长期的亲情缺失和独处,还给小玲带来了一个不良的影响,就是无法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评价。小玲上课极少举手发言、被提问时紧张得说不出话、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和在人前讲话等行为表现,正是由小玲内心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导致,错误的自我认知进一步加重了她的自卑心理。

    三、指导建议

    针对小玲的情况,建议给予她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调整自卑心态,忘却孤独,增强自信,通过与家长、老师、同伴加强交往来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理论指导

    1.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角色扮演、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互相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本个案中我要求小玲的父母给予小玲更多的亲情呵护,提高亲子之间更多的交流互动,让小玲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重新树立自信,消除孤独,同时也锻炼了小玲的言语沟通能力。

    2.认知行为疗法

    改变小玲的不良认知,纠正其以偏概全、全盘否定的不合理理念,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通过认知的重组,让小玲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树立自信心,从而缓解小玲的自卑心理,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

    (二)具体辅导过程

    1.第一次咨询:建立信任,和谐沟通

    初次见到小玲,她站在我面前,低着头,沉默寡言,不与我交谈,对我有种戒备的心态。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是和谐沟通的基本。于是我起身给小玲倒了一杯水,微笑地说:“小玲,第一次来,想必你心里很紧张吧?”

    小玲接過水捧在手心,还是显得有些拘谨。

    我事先打听到小玲喜欢听TFboys的歌,于是我向小玲展示印有TFboys相片的收藏卡片说:“小玲,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你准备了个见面礼。”

    小玲这时眼睛一亮,终于开口说道:“是TFboys的卡片!”

    “是的,不过老师对他们还不太熟悉,你能分别给我介绍一下,他们叫什么名字,都有哪些特长吗?”

    这下小玲有了兴致,开始给我介绍她喜欢的明星特征。在这过程中,我观察到小玲说话流畅,口齿清晰,并没有以往结巴、说话不完整的表现,于是猜测小玲的语言表达不好更多是心理作用。于是,我又尝试和小玲聊她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小玲开口表达自己。谈话的过程中,我表现出对小玲的关心,同时也很尊重她,我发现她开始渐渐对我打开心门,话也变得多起来。

    2.第二次咨询:与小玲的家长交流

    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往往对孩子内心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主动与小玲的父母取得联系,并亲自进行家访,共同探讨小玲的辅导问题。我积极要求小玲的母亲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外出务工的父亲也要积极联系小玲,使得小玲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真诚建议他们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辅导子女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听了我的建议,小玲的父母也认识到了平时对小玲的疏忽,认清了小玲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首先,小玲的母亲调整了生活重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多抽出时间来陪小玲,经常让小玲讲讲学校发生的事情,双休日的时候经常带小玲出去逛逛、亲近大自然。而小玲的父亲也开始培养一种习惯,出门在外经常给小玲打电话,问问小玲最近的生活和学习,给小玲讲些有关外面世界的事情。

    小玲从父母的改变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关注和爱。在这段时间,小玲的家长认真聆听小玲的心里话,给予她更多的鼓励,使她逐渐敢于表达自己。小玲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增加了自信心,脸上多了该属于她这个年纪的灿烂笑容,也愿意多讲话,不觉得自己很孤独。

    3.第三次咨询:利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小玲的不良认知

    小玲第二次来到心理咨询室,没有了第一次时的拘谨,看见我也面露微笑了。

    “小玲,最近感觉如何?”我微笑着问她。

    “还行吧。妈妈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陪我,做好吃的给我,还辅导我写作业。爸爸经常会和我视频聊天,上次回家还给我带了礼物。我现在在家里很开心。”

    “嗯,老师听了也很为你开心。那在学校呢,在学校开心吗?”

    “呃……不太开心。”小玲的脸色渐渐暗淡,“同学们都不和我玩,因为我太笨了。”

    “哦,能具体说说你和同学们在一起时的情景吗?”

    “每次下课,我看着同学们在玩,挺想加入他们的,可是我知道他们不会和我这种人交朋友。有几次我看到他们一群人在那里看着我笑,肯定又在说我结巴,说我笨了。上课的时候,我一直祈祷老师不要点我名让我回答问题,因为同学们都在等着看我出洋相呢。有时候,我真恨我为什么那么没用!”小玲说到这里,激动得哭起来。

    在和小玲的交谈中,我发现她的自卑有部分是源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存在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想法。我决定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纠正小玲的不合理信念,从而达到改善小玲自卑心理的辅导目标。

    “小玲,我能体会到你内心的难受、无助(内容反映,表达同理心)。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痛苦的感受也许不是因为同学们的嘲笑,而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不恰当看法(问题诊断)。”

    小玲停止了哭泣,眨着眼睛看着我说:“老师,你是说我难受不是因为同学们笑话我,而是因为我自己的看法出了问题?”

    “是的。人的负面情绪不是由于某个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人对事件有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这是心理学上的‘ABC理论。”接下来,我向小玲解释了“ABC”理论的原理。

    “可是老师,班里的同学确实都不喜欢我、笑话我。”小玲还是嘟囔着嘴说。(以偏概全)

    “那是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笑话过你,都不接纳你吗?”(与不合理信念辩驳)

    “这……这倒不是,就是大部分同学会这样。”

    “那你在学校的每一天,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刻,他们都在嘲笑你吗?”

    “倒没那么严重……就是偶尔会笑我,可能一个星期一到两次吧。”

    “你是怎么确定他们在笑你呢?是对着你说了什么话吗?”

    “不是……他们经常下课几个人聚在一起,对着我这个方向说话和大声笑,我就知道他们又在说我坏话了。”

    “那就是说,你并没有亲耳听到他们说你坏话。有没有可能他们是在谈论别的开心的事,或者说你的话也并非全是坏话呢?”

    “这……好像也有可能。”小玲的看法开始动摇。

    “嗯,所以也并不是全班同学都讨厌你、笑话你,你这是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想法。”

    “老师,听你的分析,好像确实是这样!”(顿悟)

    接下来,我又帮助小玲和她的几个不合理信念辩驳。她不再认为同学们都排斥她了,相反,她还想到了平时几个同学对她表现友好的小事,只不过她之前一直活在深深的自卑中忽略了。(修通)

    “小玲,生活中总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如果班上确实有人不喜欢你,那你就无法生活、学习,也失去一切了吗?”(指出小玲“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老师,我明白了。哪怕有人不喜欢我,也没那么糟,我应该快乐地生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的,小玲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

    接下来的时间,我和小玲讨论了一些提升自信心的好方法,还布置了家庭作业。我让小玲回去后罗列一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合理信念,然后用我教她的方法逐一进行“辩驳”,遇到困难还可以打电话给我。另外,每天做一件“提升自信心”的小事。

    结束的时候,小玲一脸轻松地和我挥手道别,我知道,这次走出心理室的小玲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4.第四次咨询:帮助小玲获得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性格内向的学生都不愿也不敢和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温和、亲切。作为心理教师,我给小玲的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提建议,让小玲在课堂上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老师们也很愿意帮助小玲改变以往自卑的心态。

    在一次班级书写比赛中,语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小玲:“小玲同学这一次书写很认真,比以前进步很大,因此老师给她个鼓励奖,希望同学们向小玲同学学习,学习她认真的态度。”据语文老师反映,当时小玲的脸上展现出害羞而又惊喜的笑容,后面听课也比以往更认真。班主任英语老师让小玲做了英语小组长,她非常开心,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同时,小玲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成绩也有所进步。后来,小玲告诉我数学老师也在课上表扬她了,并给我看她数学作业本上得到的“优”。

    班主任英语老师告诉我,最近小玲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同学不舒服帮忙扶去校医室、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等。我欣慰地看到小玲主动去与同学、老师亲近,同学们也慢慢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开始愿意和小玲一起玩。

    5.第五次咨询:我会更努力的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中午,小玲主动敲响了心理室的门,她的脸上露出自信、兴奋的笑容。

    “小玲,什么事情这么开心?”我开口问她。

    “老师,昨天是我的生日,爸爸妈妈在家里给我举办了生日Party,还在班级群里發布了生日邀请函。您相信吗?我们班有一半同学参加了我的生日聚会呢!”小玲仿佛还沉浸在昨晚聚会的惊喜中。

    “嗯嗯,听起来可真棒!”我也由衷为小玲感到高兴。

    “老师,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变成班上那个受欢迎的人。这一切都要感谢您。”小玲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你有今天的成绩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变得更自信、更出色,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被打倒,是吗?”我握住小玲的手说。

    小玲也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坚定地回答:“老师,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三)辅导效果及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玲变得自信大方,话也多起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班上的同学们打成一片,也交到了一群知心好友。老师反映小玲上课会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成绩稳步上升。家长也反馈,现在小玲一改以往孤僻的性格,每天回家会主动和父母交谈在学校的事情,脸上的笑容明显增多。

    在对小玲的辅导过程中,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对有自卑心理学生的辅导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建立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体系,才能达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四、知识拓展

    自卑心理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强大的阻碍作用。自卑的孩子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造成自卑心理的主观原因是后天自我评价不当,而客观方面包括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参考文献

    [1] 苏渊.对一个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与思考[J].人民教育,2003(10).

    [2] [德]阿德勒著.吴杰,郭本禹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赵芳.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郭启玉.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东莞,523077)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