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评价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解决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评估量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课堂评估多元化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的在学率。

    【关键词】课堂评价;教学设计;评估量表

    【作者简介】陈涛(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堂教学与评估。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机学院2018年度重点教改课题“合作评估教学法的应用研究”(编号A1-0224-18-008-15)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國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2.学习主动性不高: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学习方法不当:应付考试,被动听课;4.缺乏合作学习:很少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即使有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有部分大学生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去,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环节,常常是比较活跃的几名学生发表观点,且发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很少真正反映小组成员的共同意愿,长此以往,大学生逐渐会对这种学习方式失去兴趣。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方便地找到各类教学参考资料和视频资源,因此,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简单的信息传递已远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新形势下,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将课堂转化为信息传递、学习能力体现、合作交流、高层次思维能力拓展和评估的场所,通过安排适合的教学活动将教师的身份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在评估方面,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师问答和学生小组合作评价,这类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评价过程也趋于简单,即便教师在问答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等级划分,受规定教学时长的限制,教师不太可能向每位学生进行详细评论,所以学生无法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实现动态累积,教师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评价

    自从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便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由此也就要求它具有相应的功能。功能是物质系统在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能力和功效。从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有目的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功能对特定活动既可以有促进作用,也可能有阻碍作用。教育学理论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三大功能,或者说具有教养、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的舞台,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窗口。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因为在其他的生活场景中已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表现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表现变成一种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现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认为,教学的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可以把教学设计定义为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提前安排,是教师精心布置课文内容导入、运用新型课堂合作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合理布置作业等各方面的种种表现,是教学实施过程不可缺少的依据,通常是由计划、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构成的。教师之所以要进行教学设计,无疑是为了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有更高的课堂在学率。

    课堂评价,也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环境中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情况信息反馈;另一方面,课堂评价也是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重要方式。

    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指的是:1.评价标准多元化。2.评价主体多元化。3.评价对象多元化:(1)学生的情意、能力等;(2)课程目标被纳入评价对象;(3)教学评价者也成为评价对象;(4)课程的参与者也成为评价对象。

    三、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设计

    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英语教师可以依据多元课堂评价、采用以下步骤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1.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学期或单元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将教学计划告知学生,方便学生事先对一段时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合作学习分组。日本著名教育研究专家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社会是多种多样的人彼此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社会,那么就应当寻求相互学习的关系,并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见解、谦虚地听取他人的见解。这从课程价值观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价值观命题,即学习应当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习和课堂评估更合理。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有好有差,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作为小组的助教帮助教师解决简单的单词、语法等问题,能力差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知识,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丑”的风险。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活动中更是离不开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采访等活动检查自己和他人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实际活动体验中和评估中查找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合作学习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个体面对教师检查的紧张感,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勇敢发言。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气氛就发生了改变,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班级合作教学,可以利用抽签随机分组并固定座位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分组学习,也方便教师根据座位表在一定时期进行点名、记录个人或小组的平时成绩。

    3.共同制订评估量表。在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推广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避免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和学生、和同事共同研究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个人演讲、配音、小组任务、思维导图绘制和讲解、角色扮演、总结归纳、文章续写等各种方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制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安排合理的任务活动,也要同时组织制定合理的评估量表:量表中要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各项评分标准和对应的评分等级。当学生在参与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的制订时,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及活动赋予自身的责任感。学生在任务准备过程中有据可依,并且在课堂任务开展过程中会更好地遵守自己参与制订的各项规则。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评估规则的制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检验学习成果,这样就可以打破之前“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教育禁锢,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按照教学计划将课堂教学划分时间段。杰伦迪·迪克西曾经提到“为什么将整节课分成若干时间段很重要呢?为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更重要呢?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崇尚三分钟热度文化(three-minute culture)的氛围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来越短。

    把90分钟的课程时长划分成几小段,每个时间段都设定好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不仅是教师授课计划合理有序的具体体现,也可以使学生更细致地了解教学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单个时间段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都能更好地振作精神,提升教学成就感,有序完成教学任务。

    5.评价反馈及教学调整。评估专家James MeMillan认为,有能力的教师经常会通过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估来了解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用学习目标进行评估,适当相应地调整教学评估,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能够做什么,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动机,这种观点改变了人们对评估的看法,使评估远离了这样的概念:评估知识授课完毕后的孤立产物,将之转变为教学过程与评估的结合。

    教师随意的一句评价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影响。师生共同制订的评估量表使评价有依据可循,能够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正面的描述,这远远胜过教师定高调表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量表开展多元课堂评价。学生在任务展示过程中,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量表为自己、为同学、为教师提供各种及时、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同一份量表在类似的课堂活动中也可以多次使用,为教学双方提供动态学习记录。

    教师根据收集到的评估量表信息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关注对象。

    四、结语

    钟启泉教授认为:“穿新鞋走老路”是课程改革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最为普遍的现象。评课者评的是教师的教,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演”,而不是真实的生命体表表现,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多元课堂评价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各单元授课内容不相同,评估量表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响应的改动。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學生,也可以是教学团队的同事,评价对象可以是合作团队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除了课堂评估量表的评估模式以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同时使用课堂观察、学生座谈、周记、问卷调查、讨论等评估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立,姜桂桂.慕课与高校英语学习方式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加涅·皮连生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 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Gerend Dixie.有效的课堂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John W. Santrock. 教育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