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探究

    王剑 白凯夫 刘浚霖

    摘要: 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可以立足心理学角度,探究成瘾者所受的心理因素影响,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下文从心理学层面分析网络成瘾问题,旨在给相关研究者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 网络成瘾;心理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276

    前言

    面对互联网环境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其带给我们的双重影响,网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便捷大众生活的同时,确实也给不同群体带来不同的困扰,网络成瘾者在个人行为和性格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转变,我们应该立足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推动问题解决。

    1.网络成瘾概述

    网络成瘾是指对互联网产生过度依赖而产生造成的心理异常状态,成瘾者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大量投入精力与时间,长此以往对网络养成病态依赖心理。网络成瘾对个人的危害极大,影响着成瘾者的价值观发展、道德观形成过程,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会丧失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交际活动的欲望,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角度还是社会稳定角度来说,网络成瘾问题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2.网络成瘾的心理探究

    2.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发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习惯实在日常活动中经过不断强化后形成的,从这一心理学理论层面来分析,网络成瘾心理的形成也经历了不断强化的过程。青少年倾向于投入大量时间参与网络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借助角色、装备使其在心理和物质层面上都获得现实世界中无法达到的滿足感,这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和替代物质在游戏过程中被反复强化,这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理论、早年经历理论、压抑理论、婴儿口唇期理论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四个主要方面,在分析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理论过程中,重点可以参考前三个理论内容。其一,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网络世界给网络成瘾者提供了实现自我本能的环境,成瘾者完全按照自我需求和意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发展,本能欲望得到释放,摆脱社会道德束缚;其二,早年经历理论认为被研究者早年清理中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在后续的成长和发展阶段容易对早年空窗事件产生成瘾行为[1];其三,压抑理论,这与上述提到的早年经历理论有很大相似之处,都认为被研究者实在持续的、长期的精神压抑状态下,在环境相对宽松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到了宣泄出口,以达到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的目的。

    2.3认知理论

    网络成瘾者在心理状态分析过程中,无疑这部分人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正确的认知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明确个人发展方向的主要参考指标,可以帮助个体树立崇高的理想。而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表现出认知偏差,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存在回避、抵触、厌恶等心理[2]。网络成瘾者之所以对网络世界产生很大依赖心理,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获得了外界肯定与理想状态下的成功,成为虚拟世界中的佼佼者,这种心理慰藉使其更加依赖网络,扭曲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2.4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由著名理论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在目前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最具价值的人格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上是有差别的,其中青少年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状态最为复杂,青少年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淆作用下,他们自身在心理特征上表现出矛盾性、复杂性。青少年阶段是我们对自我预期有了急速提升,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网络世界给青少年提供了成就自我、获得肯定的渠道,这一过程中如果青少年在同一性上产生角色混淆,则会诱发一些列偏激行为,因此,网络成瘾也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同一性混淆的产物。

    2.5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人个体在生存环境中存在生理、安全、感情、归属感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针对网络成瘾人群来说,这类人在现有的生存环境下,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想要获得安全感、与他人建立交际关系[3],但是可能由于自身对于交际技巧掌握不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受挫,而网络给他们提供了相对宽松和便捷的交友环境,使他们盲目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寻求交友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合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才是正确的网络观,这与设计者的初衷是一致的。网络成瘾问题反映的是我们对于网络的不健康依赖、不合理使用,进而使网络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心理学角度分析网络成瘾者,旨在给我们提供心理疏导的思路,让网络成瘾者回归现实生活,扭转不良心理状态,确立学习和生活目标,学会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希望上文给出的观点有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兰霆峰.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心理月刊,2018,22(09):20.

    [2]许清竹.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现代交际,2017,22(24):143.

    [3]陈霞,肖之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路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