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比较研究

    邢菲?张俊美?宋宁?栾雨萌?王艺凡

    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中美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学习美国先进的生涯教育经验,提高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水平。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还存在着不够系统、层次缺失、缺乏创新等弊病。为此,大连大学职业导航工作室,向学校申请了中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比较研究课题。选取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是因为我们认为作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发源地,美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个性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以及保障体系都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到破解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困境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水平,满足在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项目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在开展项目前期,我们利用文献法对中美两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中国知网、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网站关键词搜索,共查阅和研读了相关文献50余篇。并从认知程度、教育形式、学校投入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在项目进行中期,我们利用问卷星等网络问卷调查平台,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关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看法进行调查,以大学生的视角总结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还运用访谈法采访了在华的美国留学生、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外教老师,以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为主题开展访谈,找寻中美两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项目研究后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美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三、中美两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比较研究

    (一)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根据授课形式的不同,内容目标也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时,着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加深对职业种类认识,通过自我认知和了解的职业类别做出尝试性选择,集中探索选定的目标职业。在课下的拓展教育中,很多大学都有自己专门的就业服务中心,配备专业辅导人员。相比之下,美国高校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就业能力、风险意识、危机管理等的培训。美国的大学生也普遍认为实习是找到好工作的前提,并希望通过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因此,许多大学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将各种职业培训提前渗透到了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每学年为学生提供上百种的活动和各类资源,使学生有机会参加实践项目,以此来修正和丰富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

    相对来说,我国高校所做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主要是课上理论教学,采用测评和理论模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很多大学生表示,在工作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在毕业后找工作的情况也不尽人意。其次,我国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也无法做到真正发掘学生们的特长和个性,学生设计出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往往随着环境和心态的改变而停滞。

    (二)教育形式比较研究

    美国的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形式多样化,授课形式灵活。主要有三种形式:课上教学实践,课下拓展培训,以及校外社会交流。美国高校还从个人兴趣入手为学生们设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相当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除了必备的理论教学内容外,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评方案,也设计了他们应该参加的社会活动和企业交流,避免传统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和经验倾向。这样独一无二的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更加细化,也为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访谈美国佩斯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我们了解到美国大学生有许多校园团队活動可以按兴趣选择,暑期还有实习和志愿者。大三暑假通常用来寻找并确定将来从业的行业和公司,不定期还会有研讨会、网络课堂、社区实践等。

    与美国相比,我国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学习场所主要在教室,授课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加以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这种生涯发展教育缺少经验积累,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现有的课外教育方式也仅仅通过和企业联合等方式得以实现。高校虽然会组织一些和企业联合举办的活动让大家走进企业,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但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个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三)开课时间设定比较研究

    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开设时间方面更具有连续性、递进式、全程化等特点。入学伊始就针对新生进行自我评定,接下来则是帮助大二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探索,然后是职业尝试,最后是求职技能训练。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即便高等教育结束了,但是美国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却是伴随终身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也会和母校的导师或者生涯中心保持联系,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对其职业规划不断修正,享受教育支持。

    中国高校的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通常只有24-32学时,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各高校开课的时间不等,在大二、大三开课的学校较多,很难见到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里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刚上大学的学生充满憧憬和好奇,是启发他们发现自己、了解职业社会的好时机,虽然他们在学习适应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不妨碍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该说,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恰恰能促进他们有针对性地思考未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利用时间,学习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 师资力量比较研究

    美国高校通常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和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多数拥有咨询、辅导、心理学或高等教育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具备学士学位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学习研究,并且具有一定年限的教学经验。例如康奈尔大学,所有教授生涯课的讲师都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背景和教学经验10年以上,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实践经验能保证给学生更客观、准确的指导。

    相对而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师资总体数量不足,许多学校都会安排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来教授课程。这部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平日里会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生管理事务中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和认知都不够。而且,中国高校的生涯教师,由于缺乏培养机制,他们对职业社会的了解程度不够,较难帮助学生真正答疑解惑。因此,我国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更多的是共性讲解,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高,学生受益程度不够。

    四、美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研究启示

    (一)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通过细分教育目标,实现生涯发展教育的系统化和全程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时,进行生涯初探,寻找生命中的可能性;在大二时,进行生涯定向,确定未来的而发展方向;在大三时,进行生涯强化,锁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大四时,进行生涯分化,确认目标并做好全方面的职业准备。在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可以设计为: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阶段、通用职业能力训练阶段和职场拓展实战训练。这样全程化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间,一直处于思考和探索中,有助于保持生涯成长的连续性。

    (二)在教育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部分:自我认知认知探索部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质分析、沟通风格分析、创业特质分析、职业价值观探索等内容;职业素养提升部分,包括沟通能力提升、压力管理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领导力提升、职业适应能力提升、职业责任感提升等内容;生涯成长的指导方面,包括组织文化的唤醒、如何制定职业发展目标、生涯发展档案的管理、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如何做生涯决策、如何实现团队高效运作、如何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如何开展生涯任务访谈等内容;就业实践指导方面,包括制定求职计划、个人形象设计、简历设计与制作、就业认知调整、如何获取职业发展信息、面试种类与面试误区、无领导小组讨论培训、求职面试体验、成就故事讲解与演练、笔试培训与经验分享、职场适应与辅导培训等内容。

    (三)教育形式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可以通过一对一指导、举办生涯类及创新创业类大赛、进行生涯訪谈、开展社会实践、开办团体工作坊、开展生涯文化沙龙、与职场人士面对面讨论、拍摄生涯微视频等方式进行。

    (四)在师资培养上,应着力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专职教师团队。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建立任课教师职业经验培训基地,也可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专业评估专家、心理健康顾问进校园,共同做好高校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作者单位:大连大学)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中美日三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比较研究》(编号:201911258035)研究成果。指导教师:马速

    2.大连大学重点教改立项《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实践与研究——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群体为例》研究成果。指导教师: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