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见玉娟

    传统聋校语文课堂上,灌输式教学居于主导地位,教学效果堪忧。《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等理念[1]。由此,如何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成为聋校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教育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广泛开展生活化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新课标理念在课堂的落地。

    一、新老教材交替下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大多数聋校三年级以下班级使用的是部编2017年版新教材,其余年级则使用1996年版老教材。随着《课标》的出台,在新老教材交替使用、老教材与新理念交互碰撞的现实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字词教学反复机械,语用训练效度不高;阅读教学注重讲解,学生参与广度不够。整体来说,聋校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严重缺失。

    二、“生活教育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教育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2]。《课标》指出:“聋校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3]”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也指出,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学到的知识,记忆更深刻。聋生受听力缺陷的影响,主要依靠视觉、触觉等途径来感知和认识世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文本内容与聋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再加上手语的局限性,致使聋生很难正确理解文本内容[4]。而创设生活情境的课堂,由于唤醒了聋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激发了聋生的兴趣,使其身心放松、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从而有更加精彩的生成[5]。基于此,聋校语文教学要与聋生的生活世界连接起来,为聋生营建真实的生活语言实践环境,让聋生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逐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生活教育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实物与课件结合,再现生活场景

    (1)利用实物再现生活。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由于实物离聋生的生活最近[6],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实物辅助教学。如教学聋校语文第三册《认识水果》一课时,教师带了苹果等实物到课堂上,通过开展看、闻、读、说、尝、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达成了课堂预设目标。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会说、写水果的名称,而且说出了“我爱吃苹果”“我喜欢吃香蕉”等句子。实物辅助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2)利用课件再现生活。由于“生理代偿”作用,聋生的视觉更加敏锐。多媒体课件以其立体交互式的特点,通过图文、动画等形式,可以弥补聋生听的缺陷,帮助其认识生活现象,积累生活素材,学习语言运用。例如,在指导三年级聋生围绕“运动会”写一段完整的话时,教师通过播放录制的运动会视频,引导聋生抓住动词,观察同学是如何跑步、跳远的。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头脑里呈现的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熟悉的场景、生动的画面。这样的教学,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会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也较轻松简单。

    2.游戏与演示结合,模拟生活场景

    (1)把生活游戏融入教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7]。将教学寓于游戏,能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每次上课前三分钟导入一个送字小游戏:送给学生一个字,让学生根据这个字抢答词语、抢说句子,然后针对学生的表现分别奖励1~5个积分,每月的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小礼品。这样,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积分,养成了勤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积累了语言知识,提升了语用能力。

    (2)把表演活动融入教学。聋生很有表演天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课堂变成文本的场景,让聋生身临其境,演一演、做一做。如教学聋校语文第十册《保护小树苗》一課时,教师让学生拿着绳子和小树模型演示绑、扶等动作。这样,抽象的文字就变成了直观的演示,聋生很快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是怎样保护小树苗的。而且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后,获得的理解更深刻,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

    3.课内与课外结合,还原生活场景

    (1)在课内设置生活情境。对于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8]。如教学聋校第三册仿写句子“谁到哪里买什么”时,教师在教室里设置了新华书店、百货商店、菜市场、服装店等场景,引导学生买一买、说一说、写一写。学生有了情境的辅助,写出的句子既通顺又完整。

    (2)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对于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的知识,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具体场所进行感知理解。例如,教学聋校语文第二册《床、床单》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宿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直观感知和理解床、被子、床单等词语。又如,教学聋校语文第五册《秋天》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户外,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体会秋天的美。当然,教师选择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

    总之,聋校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时刻把聋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要依托聋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灵活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尊重语文的学科本位,遵循聋生的学语特性,积极推进差异性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4]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贺加伟.关于高中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4(71):36.

    [7]荀步章.学习是怎样发生的[J].江苏教育,2017(7):38-40.

    [8]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