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五种意识”

    王战庆

    【摘? ? 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培养“五种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健康意识、公平意识,或渗透到技能指导中,或结合在技法讲解中,或糅合在运动训练中,或强化到赛事参与中。总之,愈早培养愈好,愈能培养其大局观、发展观、健康观。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基于当前小学体育的教学发展概况,为小学体育提出改进方案,以期对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五种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9-0010-02

    "Five Consciousnesses"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Yongchang County,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G Zhanqing

    【Abstract】"Five consciousnesses"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rule consciousness, health consciousness, fairness consciousness, or infiltrate into skill instruction, or combine in technique explanation, or blend in sports training, Or strengthen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ent. In short, the earlier you cultivate, the better, the more you can cultivate its overall outlook,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health outlook.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then propose an improvement plan for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help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ive kinds of consciousness"

    體育、体育教学和体育世界,不仅仅是单轨道。除了技能的提高、身体的强壮和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多种意识的责任。比如,让学生从竞争意识中汲取学习动力,从合作意识中知晓团队的重要性,从规则意识中养成遵守秩序的品格,从健康意识中提高生命的韧性,从公平意识中学会平等待人。

    一、培养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体育活动或赛事中处处充斥着竞争。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体育赛事;反过来说,“体育运动的本质是竞争性的运动”。有竞争,才有拼搏的动力;有竞争,才能激励人们前进。小学体育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50米短跑、100米短跑、铅球比赛、乒乓球运动等赛事中,合理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

    一是化整为零,增加单项竞争内容。比如,跳远运动中的“助跑”特别重要,教师不妨在助跑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优活动:以助跑的规范程度、力度、动作完美度为标准,并给予合格者一定的奖励。同样的,助跑与最后起跳时的衔接更为重要,有的善于左腿起跳,有的善于右腿起跳,教师也可以在这样的衔接阶段设置竞争评奖。实践证明,化整为零,分解目标,更有利于竞争心的滋生。

    二是分层教学,按能力分组竞争。每一个小孩的体力、智力、耐力、学习负荷力、锻炼力都不一样,因而竞争的起点也应不一样。比如跳绳运动中,擅长“单人玩” 的分为一组,擅长“多人跳”的分为一组,擅长“花样跳绳”的分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才具有良性竞争机制,才能真正发挥竞争的正效应。

    三是挑战自我,进行对比竞争。教师除了可以激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要求他们突破自己,进行纵向对比。让他们通过用自己如今的成绩和昨天的成绩进行对比,逐渐进步,设立更大的目标,演绎竞争的另类风采。

    二、培养协作意识,播撒利他种子

    倡导竞争意识,但一定要把握“度”,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始终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我们的竞争对象仅仅是对手,而不是敌人,甚至还是以后要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基于此,在竞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不可或缺。

    例如“跳竹竿”运动中,“你”不合作,就会被夹脚;“我”不协作,自己就是失败者;“他”不配合,运动就失去了趣味与意义。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遵守规则,演绎运动的精彩、厚重与多姿,让他们在竞争中放平心态,友善待人。还比如,“跳绳集体赛”中,一人犯规,导致全组失去比赛资格;互不配合,全组失败;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全组获胜。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帮人就是利己”“利他就是顾全大局”,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培养规则意识,强化养成教育

    竞争与协作,限制与反限制,对抗与反对抗,突破与反突破,一切均应该在规则内进行。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其他如游戏、如综合实践活动等,也应该以规则为前提。其实,孩子们在幼儿园已经初步触摸了规则,现在应该到了进一步强化、深化、内化为习惯的时候了。从另一个层面说,体育有规则、娱乐有规则、生活有规则,这一切都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均应该得到强化。就“小足球”运动或比赛而言,何为“越位”、为何不能用手、如何在场外发球、拦截中有哪些不能使用的动作等,均应该通过细致讲解让孩子们心知肚明。也可以通过微课、情景短片、图示法等,以“形象、耀眼、无痕”的方式让学生厘清规则的来龙去脉。当学生在规则内取胜,心底坦荡荡,其成就感、喜悦感和胜利感溢满心胸。而作为教师好学校而言,规则教育和养成教育结出了喜人的花儿,何乐为不为呢?

    四、培养健康意识,注重人文滋养

    新课标强调:“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不可或缺”。这意味着体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运动项目的达标,也直指“生命健康”这个沉甸甸的字眼。“健康”是个复合词,意味着“运动适量、饮食合理、学习状态良好、睡眠充足、心情愉悦、积极交际……”毋庸置疑,“无病即健康”之观念是短视的、偏颇的。而“终身”的“身”不仅仅是“身体”,也是一个复合词,意味着长远、意味着人文、意味着品性、意味着更多非智力因素。

    基于“健康和终身”这个前提,小学体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突破与改变,比如就均衡饮食而言,或许不是体育教师的“专业”,但这不影响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此类知识的渗透与普及。体育教师应该成为“心理矫正”的高手——当学生因为动作不到位而气馁时,教师不是严词呵斥,而是和风细雨,不是直白批评,而是情境育人。当学生盲目崇拜某些体育明星的个人霸道作风时,教师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多方纾解;不是压制训导,而是正确引领。

    五、培养公平意识,推动全体发展

    曾有专家言:“公平品质是积极人格”。的确,崇尚公平才是积极向上的标志,才是活力四射的应有之义,才是国家进步和文明的象征。体育运动和赛事中尤其要凸显公平:竞赛的过程公平、比赛环境公平、裁判过程公平、竞赛结果公平。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上镜”“亮亮相”的机会。“公平”这颗种子播散得愈早愈好,在小学阶段就引领学生崇尚公平并践行公平,将是对学生一生的润泽,将会推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这,责无旁贷地落到体育教师的身上。

    例如,低年级“10×30往返跑”中,某个班一个跑得快的学生跑了两次学生告状时,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且表扬学生勇于质疑,鼓励学生下次遇到此类现象也应当及时提出。在此类事件结束以后,教师还应当把它作为反例,在课堂中强调并提醒学生。让学生规避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树立公平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中,处处都有播撒“公平”种子的机会:小足球赛事中,因为越位而进球的绝不能算数,四年级的孩子不应该和六年级的孩子进行实心球掷远、一个刚刚参加完百米赛跑的学生就不应该马上参加跳高比赛……体育教师应引领学生自觉监督赛事中的不公平,而且约束自己在公平的前提下运动或竞争。

    以上“五种”意识的培养或渗透到技能指导中,或结合在技法讲解中,或糅合在运动训练中,或强化到赛事参与中。总之,体育教师应当把握住每一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机会进行“五种意识”的培养。当这些意识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灵魂深处时,文明、优雅、高尚等伴随而来,大局观、发展观、健康观等同步更新,体育素养、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等意识的种子也能够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沿着这样的維度展开体育教学,学生必将享受到沉甸甸的体育的芬芳与馥郁。

    参考文献:

    [1]程海霞.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0(06).

    [2]赵国华.论体育教育中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科教导刊,2009(32).

    [3]曹卫彬.体育课要培养学生五种意识[J].新课程(小学版),2006(08).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