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刘星成 许丽萍 吴选红

    摘? 要 论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之必然性,具体分析实践的困难,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立德樹人;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103-03

    1 前言

    在当下,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结合,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的现实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还应该是教人做人的教育。在很多人看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无须重视;实则不然,智能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危害社会,因此需要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尽快实施课程思政改革。

    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之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提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在教育中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人工智能时代,在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人才是这场革命竞争的核心,而立德树人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在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促进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结合,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他情怀、爱己之心的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措施。鉴于此,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尝试性探索,旨在厘清面临的困境,找出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角度而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必然是构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了信息社会责任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少年学生思想还未成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这就有必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供价值引领。

    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困难

    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缺失,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理念缺失就无法对实践和具体行动的展开提供指导。经文献调查发现,由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缺少将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内容结合的意识,造成在讲解相关操作技能课程时,缺少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目前最普遍的信息技术课程样式是,教师花半节课或者更少的时间对知识点或者操作方法进行简单讲解,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行安排。

    在某中学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首先,学科教师对德育工作不关心、不重视,认为德育方面的工作是德育教师或者班主任的事情,和其他科任教师没有关系[3];其次,根据对中学德育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高,对德育教育的渗透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调查发现,中学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只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专门的讲解,只会依赖教材或者黑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死板的灌输[4]。这样根本无法产生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在对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访谈时,T老师提到,学校有德育教学方面的要求,如何在讲好学科知识的同时做好德育渗透,这是他备课时的难点,他找不到较好的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其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此外,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要把自己树立成榜样,以自身品德素质育人。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因为信息技术不是中高考科目,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不受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专家的指导,缺乏相关的培训。一些学校甚至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借给主课”。这些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倦怠心理。一份某地区的调查指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目标不够科学规范,教学过程不够深入细致;实施教学时对学生主动学习缺少引导,对课堂中学生生成的相关问题不够重视[5]。

    教育内容传统? 目前,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教材缺少思政内容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蔽、教材滞后的问题。课程思政既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也要求教师优化教学内容[6]。专业课知识体系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隐蔽性、随机性和渗透性特征,成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制约因素[7]。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隐蔽。教材作为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工具,思政内容缺失或过于隐蔽,将不利于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渗透工作。通过知网专业检索“TI=‘中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AND FT=‘教学内容落后+‘教材落后+‘教学内容滞后+‘教材滞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材相对滞后”等,也就是文献题目包含“中学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全文中提到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检索到相关文献有37篇。

    教材内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这就会一方面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消耗在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上;另一方面导致教师难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隐性德育材料,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变得更加困难。

    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评价是指对一件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评价以《中学德育纲要》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依据,这些依据并不能满足实践中科学评价中学生品德的需要[8]。中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评价仅限于期末评语,这种简单且具有主观性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科学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教师连期末评语也不需要写。以目前信息技术正在发展成为高考科目的趋势,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严重滞后,在某些区域甚至为零,这都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改革的阻碍。另外,对于教师在课程中将学科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方面,也缺少评价标准。没有评价指标就无法科学地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主体需要一个指标体系去发现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调整改进。

    4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实践的对策建议

    培养师资队伍,强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的第一责任人,是完成德育内容贯穿大中小学教育系统的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有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与能力,以及较好的自身素养。

    1)设立相关责任制度,讓教师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思政的责任,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让教师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在设立责任制度的同时,要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避免制度流于形式。譬如,让学校思政课程教师或者德育处教师定时随机旁听专业教师课程。

    2)组织课程思政学习会议。通过课程思政学习会议,让教师认识并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理念;让教师学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从而将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高效融合。例如,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也可以让学校政治教师来主导研学讨论会。

    3)组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思政比赛,促进教师注重教学内容中隐性思政内容的挖掘。除了上文提到的学校组织学习研讨会议以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设置一定荣誉或实质性奖励的比赛,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加强学习,积累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经验以及锻炼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

    更新教学内容? 要解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问题,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教材中,给定每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给定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方便教师理解和实施。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隐性思政内容,思想政治内容不能过于死板空洞,思想政治与学科知识要做到有机融合。例如,在讲到计算硬件组成发展历史时,可以介绍我国“天河”系列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它们确立了我国在超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提到云计算技术,可以讲述如今全球云服务三巨头之一的阿里云,其创始人王坚院士为创办阿里云付出大量心血。

    另一方面,教师在现代教学媒体中渗透思政内容。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因为其特殊性,在特定的信息技术教室上课时,除了书本外还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现代教学媒体中的渗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多媒体计算机。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将计算机的桌面背景设置成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图片,或者将基本思想理念形象化,设置学生仰望天空对五星红旗敬礼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出台评价指标? 教学评价指标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作出判断的依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期末评语以及教师的感性认识来判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这是很不科学的。同时,因为课程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程思政需要建立专项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教育部组织专家和一线学科教师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评价指标。

    1)编写面向教师的课程思政评课指标,为学校相关部门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融合提供判断依据,让信息技术教师知道哪里做得好,要继续保持;哪里做得不足,需要改进。只有依据科学的判断标准,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编写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指标,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德育方面的进步提供判断依据。上文所提到的期末评语,就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要解决该问题,只有通过可操作性强的、明确的指标,教师才能理性地认识到学生处于何种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的学生,离合格水平还差多远?有进步的学生,进步了多少?而不是多名教师对一名学生有多种看法。■

    参考文献

    [1]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95.

    [2]蒋龙艳,吴砥,朱莎,等.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素养水平的关系探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95-101.

    [3]郑爱敬.当前中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4]王小红.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35.

    [5]李紫郡.基于课堂观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6]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7]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112-120.

    [8]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