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报刊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均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思维方式的转换、思想观念的更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多层次、多视角的不断延伸,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智力和思想基础。但也应看到思想的多元化也对当前我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我国报刊行业不容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就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斗争形势,特别是边疆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思想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现实,提出报刊行业应担当起的职责和使命。

    [关键词]报刊;意识形态工作;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1—0099—03

    [作者简介]田芳,女,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校报主任编辑。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

    近年来,我们意识形态建设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发展中体现正能量的势头日益突显,但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是当前要处理好的关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转型。这些变化,反映到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中,必然会产生人们思想和社会思潮激烈震荡,催生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不同程度地滋长、蔓延。这种多样化社会思潮并存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产生矛盾。如何使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价值及多样社会思潮之间保持合理张力,抑制其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界和学界出现了一股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界的部分人对意识形态问题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民主、自由、三权分立”思想持暧昧的态度,在有意无意中成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代言人,甚至依据所谓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标准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还有一些人通过所谓的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对党的领袖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刻意丑化抹黑,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来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些人利用我国改革正在进入深水期、攻坚期的困难,极力在经济领域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观点,而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等等。这些都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網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意识形态调控管理的难度

    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尤其像互联网、博客、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思想的重要渠道,这些新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们的注意力和关注焦点会更多地集中在社会热点和一些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上,由于其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的特点,容易使人们的情绪和言论出现一边倒等倾向,而较少考虑其的真实性,从而为错误的观点和不实言论提供平台。例如,前段时间美国一家私营公司发射了一枚推力较大的火箭,有人借此对我国太空发展事业的举国体制提出质疑,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众多的关注,殊不知这一论断隐含着我国改革要走私有化的道路,兜售着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主张。又如,当前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三期叠加”的时期,“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音视频,以及错误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价值观,对我们维稳工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巨大冲击。

    二、丰富报刊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内容和形式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十分重要,保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边疆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且进一步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同志这一论断,使我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从事报刊工作的理论工作者而言,任何时候都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用政治家的立场、眼光、敏锐性和思想方法,选择素材、组织报道、处理新闻、把握基调。报刊的新闻宣传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坚持新闻、观点的党性原则,登什么不登什么都要从政治上考虑,都要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都要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进一步健全导向管理机制,坚决守好阵地、把好关口,决不能为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防止报刊工作中出现杂音噪音,确保报刊出版安全。

    (二)利用新媒体的倒逼机制,丰富报刊的内容形式

    如上所述,近年来舆论格局已无形中发生信息化革命,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呈现下滑趋势,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形态凭借其即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的优势愈来愈占据舆论宣传领域的强势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办报办刊的理念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的思路套路,除了正面宣传为主外,我们应解放思想、接触顾虑,充分发挥舆论在净化空间、揭露问题、健全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吸引广大受众、读者对报刊的关注。在内容上,需要改变空洞、乏味的党八股式的文章,减少对原文和大段领导讲话的刊载,取而代之的是对讲话内容的解读;减少对普通新闻的报道,取而代之的是抓住社会焦点、热点、难点、接地气的文章;减少各类活动的板块,取而代之的是专题报道文章。报刊要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介绍国内外时局动态、思想动态,活跃学术思想,在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科学、理性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

    (三)夯实报刊编审人员的业务基础

    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速,原来那种吃老本、守旧摊,甚至不思进取的旧有观念和知识素质,已难以适应当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编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政治鉴别力。在目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的情况下,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必须经常阅读大量的信息,编审人员良好的信息素质至关重要。信息素质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求编辑对所获信息具备极强的敏感性,如何才能敏锐地捕捉热点信息,必须善于利用一切形式的网络资源,从中发现出隐藏的、敏感的话语,决不能被光鲜的、时髦的词藻所迷惑,要练就一副火眼精金的真本领,增强自身的敏锐性。其二是专业素质。现在我们大多数报刊的编审人员基本上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就是说他们都曾接受过具体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教授和训练,因而具有相应的知识优势,从一般意义上将,报刊编审人员可以说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但这还远远不够,由于报刊编审人员要处理他人的文本,即使属于编辑自己所学专业的范围,也会因每一专业领域的高度分化而使编辑产生不同程度的陌生感,因而,编审人员确实有必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报刊所涉及的内容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报刊编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编审人员在自身原有的专业领域上,不断向广度、深度延伸,不断地向相邻的学科拓展。

    (四)创新办刊的版面形式

    近年来,报刊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普遍提升,促使版面设计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探讨日益走向深入。在我国报刊版面设计变革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大背景下,不少报刊虽然在深化内涵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版面的创新上却少见动静,与前述充满活力的景观形成了鲜明对照。对大多数报刊的版面进行认真观察,发现除少数比较注重版面设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外,很多报刊没有对版面设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报刊的美观与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提升视觉设计意识,打破传统的版面设计理念,注重“色块”诱导式,甚至运用图表表现内容,设计合理、富有特色、谙熟读者心理的版面,不但能够圆满完成对稿件的整体评价,体现出正确的编排思想,帮助和引导读者阅读,而且能够给予读者美的享受,这样的报刊必定会受到读者的青睐和喜爱。

    责任编辑: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