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

    刘超

    摘要: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为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治疗做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接触性肠道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2-0024-01

    1 病原特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呕吐、腹泻及严重脱水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对10日龄内的仔猪危害严重,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严重的脱水、腹泻、呕吐和高死亡率。猪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该病在新疫区可呈急性暴发。该病对猪的危害程度和母猪抗体状况、猪的日龄以及该病流行的情况有关。带毒的猪和病猪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感染此病毒的母猪所产出的活胎、死胎、仔猪以及子宫分泌物中都含有该病毒,而且猪传染性胃肠炎可经交配、人工授精和胎盘感染外,还可以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经被污染的食物、环境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RNA型病毒,存在于病猪的体液、各个器官、排泄物中,在各器官中主要是以十二指肠、空肠、肠系膜淋巴结等处的病毒含量最高。但是在发病早期,肾和呼吸系统的组织内病毒含量也很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还与猪舍的环境温度有关,该病毒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更适宜病毒的繁殖,这就是该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该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病毒的活性不稳定,尤其是在56 ℃加热45 min,65 ℃加热10 min,该病毒就会死亡;当在4 ℃以下的低温环境下,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该病毒的活性,其感染性也会长时间存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pH 4~8较稳定,该病毒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 h就能达到灭活的效果,尤其是紫外线能够使病毒在短时间内失去活性,一定浓度的消毒液也能杀灭该病毒。

    2 防控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此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在确诊时可以根据猪的症状进行确诊,还可以利用电镜观察猪粪便样品的方法,病毒的表面具有放射状、冠状纤维突。治疗时应根据临床症状、综合治疗,才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在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时主要是应用自繁自养的原则;引进猪时需严格检疫,而且在饲养时要进行隔离饲养,坚决执行各项防疫卫生制度;对于妊娠期的母猪要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单圈饲养仔猪在出生后要密切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蔓延,大大降低病死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可口服补盐液,防止脱水,对发病猪舍和用具要经常消毒。避免病源扩散。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