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题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导入方法探析

    毛斐均

    摘 ?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主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次重大疫病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人们不惧艰险、一往无前的强大动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加强“抗疫”题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内涵、情感、文化和行为导入,有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涵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淬炼其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爱国主义教育;导入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让2020年开始得很艰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全民战争中,诞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及时将这些题材有效导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必将对未来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叙事要件上看,一个生动的故事必须具备准确的时空坐标、生动的人物特写、深刻的场景描绘以及客观的事件还原,这也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抗疫”)题材导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准备。

    一、锚定时空坐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导入

    每一次重大疫病的发生都是检验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一个国家应急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关乎着一个政党的整体公信力,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总体命运。从各地医疗队伍的火速驰援武汉,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极速建成使用;从地方社区迅速响应全面组织动员,到企业硬核投产转产快速支援医疗物资保障;从各方志愿者全速集结联防联控,到舆情博弈飞速辟谣释放中国正能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无不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都不得不对中国抗击疫情展现出的“中国速度”高度赞誉:“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1]

    将“抗疫”作为一个现实性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应然要求,也是国民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解析疫情防控的形势与政策,把当前的疫情应对放到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做全面的通观比照,讲好党和政府如何在新时代解决健康资源和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新挑战中做到精准施策和科学应对。

    一方面,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时间比照,从党和政府应对历次重大疫病的理念变革、制度变革、体制变革、机制变革、方法变革中,引导学生感知中国效率、中国进步、中国精神。要回顾和理顺我国重大疫病大事记,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如何在重大疫病治理中,从新中国诞生初期的应急式协调,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协调应对,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复合型应急模式转变。尤其要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思想,讲好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抗疫”的伟大斗争实践,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空间比照。新冠肺炎疫情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孤立事件,而是全球都应该关注且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在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在重大疫病面前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脱离国际合作我行我素。解析疫情防控的形势政策,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重视国际合作,体现政治决心,彰显大国担当,认识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同时,要通过同一事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应对方式比较,凸显我国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

    二、强调人物特写,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导入

    人物特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支撑。一般认为,人物特写的方法主要由人物对话、外貌描刻、行为描写和心理活动四个部分组成。

    从人物对话上看,在“抗疫”战争中,有为驰援武汉在除夕之夜短暫话别的父女,有在进入病区前整装待发互相鼓励的白衣天使,有从一线撤下短时休息互问安好的夫妻,还有武汉大学校长对安徽医疗队员女儿的温馨回信等。“爸爸你早点回来,我会在家乖乖等着你”“放心,爸爸很快就回来,要听妈妈的话”;“进入病区要注意自我防护,我们午餐见”“放心,回头见”;“我刚下来,你那边还好吗”“我这边一切都好,不用担心”;“希望你刻苦学习,几年后能够如愿‘常驻珞珈山,我们在这里等你”……他们的对话很好地将人物的内在心理表面化,使人物情感更直接、更具体地表现出来,既体现了真实的人物性格,又揭示了明确的故事主题,彰显战“疫”一线的人们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情感导入方法。

    从外貌描刻上看,外貌往往能给人一种即视感,亦即所谓的第一印象。被眼罩和口罩勒得满脸印痕说明一线防护的严格和不易;被防护服闷得大汗淋漓却不离不弃说明一线勇士的敬业和拼搏;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那比以前更显肿胀的眼袋,说明他们真的累了却依然坚守初心。毋庸置疑,忙于战“疫”一线的人们很少能用语言也无暇用语言表达其真实感受,然而“一切都写在脸上”。外貌描刻让人物塑造越发生动而丰富,也让故事更显真实而富有深意,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的情感导入方式。

    从行为描写上看,行为与日常的反差总能给故事赋予活力和张力,也更能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在最美的年龄剪去飘飘长发,只为方便穿戴更好投入战“疫”一线;在最该与家人团聚的时刻递交请战书,只为早一刻参加战斗救病人于水火;在最危险的地方为彼此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比个“V”手势,只为辨别彼此,守护胜利。在“抗疫”中,用行动代替语言,用行动升华语言,最能诠释一个人物的品格和修行,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饱满的情感导入方法。

    从心理活动上看,人物的心理动态是人物行为的核心与中枢,它是奠定情感基调、表露人物愿望、突出故事主题的关键。趴在窗台静静远眺的孩子,她可能在等待战“疫”一线的母亲早点回来抱抱她;平时无话不说的父女,此刻隔着手机屏幕却欲言又止,他可能多希望能代替她上前线;因战“疫”需要“幸运”偶遇的夫妻,却只能戴着面罩保持安全距离,那一刻他们可能比谁都渴望拥抱。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去揣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深刻的情感导入手段。

    三、突出场景描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导入

    “我们都知道,外部世界是我们内心情感状态的反映,所以我们也清楚背景是观察情感的一面镜子。”[2]如果说人物特写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很好地传递了情感信息,那么场景描绘则很好地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氛围,附和并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让受众既身临其境,又感同身受。“抗疫”题材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导入中,既要交代人物与场景的和谐状态,又要突出人物与场景的冲突表现,通过动静结合、平战结合、内外结合等方式,凸显“非常”情势下爱国主义文化氛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方面,要从和谐场景中突出我国的公众秩序。在“抗疫”战争中,从多日来空前安静的城市街道以及公众自觉居家的场景,可以说明我国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从有序复工复产的劳动场面以及全民“抗疫”带火的“宅经济”“云生活”,可以看出我国强大的经济修复能力;从社区邻里主动为居家隔离人员配送生活物资以及志愿者挺身而出温暖城市的身影,可以感受我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抗疫”的特定场景中捕捉大众素材,描述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从感性提升为理性,从自在转向为自为,凝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伟力。

    另一方面,要从冲突场景中突出我国的优良承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与武汉封城冷清街道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十天之内7500名建设者和近千台机械设备让一座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与足不出户,过个“非常新年”的居家场景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部队及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集结奔赴前线的行动场面;与做好个人防护、关注自身安全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大数据统计十几亿人员流动,密切追踪几十万接触者,及时做好有序隔离治疗。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抗疫”的不同场景比较中展示中国,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党和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政治决心和政治能力,从而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和推动“抗疫”战争的最终胜利。

    四、重视事件还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导入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3]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总会伴随两种力量的生成,一种是污蔑抹黑、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魑魅魍魉,一种是去伪辟谣、慷慨解囊、弘扬正气的仁人志士,两种力量的博弈凸显了社会环境尤其是虚拟公共环境的复杂性,也衬托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在“抗疫”的严峻斗争形势下,要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导入,还原事件真相,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一面是一些西方反华政客赤裸裸地宣扬“亚洲病夫”等种族歧视行为,一面是许多侨胞捐款捐物后只留下“中华儿女”的署名;一面是少数经营者借疫情防控之機,哄抬大米等民生物资商品价格,制造市场恐慌现象,一面是许多良心企业连夜装运物资,稳定商品价格,主动维护市场秩序;一面是以污化英雄为乐,甚至大发国难财,一面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职业初衷,英勇无畏,与病魔誓战到底。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导入中,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为拯救更多人生命而失去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宣传,描述他们在战“疫”一线的最后时光,还原他们为中国而战的光辉事迹。例如,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智明,从组织医院紧急改造发热门诊到通宵达旦布置战时方案,从收拾行装准备长期作战到过度劳累不幸离去。短暂的生命因奋斗而发光,高尚的精神因坚守而传续。在“抗疫”斗争中,与刘智明一样为夺取最终胜利而牺牲的人还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通过聚焦共同关注,真实还原事件,揭露少数人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颂扬多数人的爱国守志和无私奉献,引导学生用满腔热情抒发爱国情感,用实际行动投入强国报国,让英雄得到应有的尊敬,让逝者得到应有的告慰,让世人得到应有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大年初四,习近平主席这场会见传递重要信号[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1/29/c_1210455478.htm.

    [2][美]珍妮特·伯罗薇,伊丽莎白·斯塔基-弗伦奇,内德·斯塔基-弗伦奇.小说写作:叙事技巧指南(第九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00.

    [3]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114/c40531-3154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