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韩伟,张虹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就业竞争者中的弱势群体之一,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对策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

    (一)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不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而盯着大城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的岗位,对一些基层、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待遇一般、生产一线的岗位则不屑一顾,这样往往会错过很多可以就业的机会。

    (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即将走出校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憧憬。但面对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一旦应聘受到挫折后,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面对用人单位的挑选不够自信,缩手缩脚,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害怕自己被淘汰而不敢应聘,往往因此错失选择的机会,从而陷入了心理困境。

    (三)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恐惧,而产生的以担心为主要表现的焦急、紧张的情绪体验。在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毕业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背负了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的厚望,在求职应聘过程中往往压力很大。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担心能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单位,担心求职应聘失败,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各种过分的担心会造成精神上的紧张,茫然困惑,烦躁不安。有的学生徘徊在考研或就业的抉择中,内心体验矛盾复杂。还有部分学生求职屡遭挫折后,担心找不到工作,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神不宁、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等等,种种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四)从众心理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没有考虑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经过多年寒窗后,他们不愿意再回到祖祖辈辈生存的地方服务。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受社会或他人的影响,盲目追求中心城市或热门职业。这类学生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淡薄,他们的择业观容易随波逐流,消极盲从,缺乏主见。

    (五)依赖心理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一方面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辛苦,四处奔波,求职应聘。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听候学校安排,或依靠家人帮助自己找工作。这部分学生独立性差,不能主动适应市场,依赖心理严重。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认知偏差。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边远山区或者贫困地区。因为多年寒窗,家庭负债累累,生活困难,又找不到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导致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形成自卑心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各方面条件不够优秀,甚至有的因为自己的身高和长相问题而陷入自卑等等,这些都是由个人认知偏差所导致。

    2.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质量。一是就业意识淡薄。绝大部分毕业生仍然沿袭传统的就业观念,对就业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到毕业时才感觉到就业的压力。二是期望值过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合理定位,对自己和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多追求高薪或高层次岗位。不愿选择条件较差但更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基层、中小型企业去磨练自己。如果求职失败,很容易造成心态失衡,产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3.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缺乏了解,对各种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内涵、职业的类型、职业的素质要求等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不能把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面对就业压力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4.自身综合能力欠缺。由于近年来毕业生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而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毕业生相对整体水平略低,部分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组织协调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匮乏,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等,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业率偏低。

    (二)客观原因

    1.社会方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为了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总体来看缺乏力度,就业机制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上不能随意提高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甚至在身高、相貌、外语口语、计算机水平等多方面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做出过于苛刻的限制和要求,导致大部分学校层次较低的少数民族毕业生难以就业。

    2.学校方面

    ①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一些课程的设置及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且长期以来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自信,竞争力不强,缺乏创业意识,实现就业比较困难。

    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现在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流于形式,课时少,针对性不强。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就业信息和组织招聘活动。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主要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对于如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毕业生明白自己适合的工作类型及方向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比较缺乏,导致部分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无法准确地自我定位而不知所措。

    ③缺乏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尽管高校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步取得共识,但就业心理的专门研究和辅导依然相对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它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政府部门应加大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并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尤其是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在挖掘地区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和培育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

    (二)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搭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平台

    1.改革课程结构。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注重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综合能力,为他们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2.建立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就业指导体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与他们的认识水平、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应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毕业生面向市场的就业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3.加大心理问题疏导力度,为大学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毕业生正确面对就业中的挫折和失败,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举行就业心理讲座等形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焦虑、自卑、依赖、攀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笑对未来。

    (三)少数民族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

    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它对大学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作用。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背景下,过去的一次择业定终身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殷笑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黑龙江民 族丛刊,2009,(1).

    [2]王志刚.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 对策[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12) .

    [3]彭昱,杜丽岩.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 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