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探析

    袁旭东

    摘要: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成长环境与思想状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理想信念,利益诉求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主体意识更加突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历史使命感。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政治引导与民主监督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探析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工作中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来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问题,正确把握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成长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工作。

    一、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思想特点

    知日方能善教,充分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思想特点是开展文化建设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方面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经历相对单纯,思想却更加活跃,身在校园而能望眼世界,个性突出而又不失大局观念。

    (一)主题意识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优势,积极参与到高校和地方的发展建设当中,以充分地显现个体价值。从现实环境看,高校党外人士可以最大限度的依据地依据自己的专长特长,兴趣爱好安排工作,参与社会活动。他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只顾埋头教书,甘居人后默默奉献,而是更加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所拘束的群体特征,体现在思想方面就是主体意识强,个性突出,凡事强调个体权益。尊重个人意志,勇于竞争,注重自我价值。

    (二)思想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本身作为高知群体,在本质上向往“学术自由”,思考问题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活跃,看问题见解独到。同时,作为党外人士,他们具有更强的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对各种理论观念,意识形态不愿苟同,而往往是在经历了比较,分析,判断之后才能接受,不唯书,不唯上,追求真理,凡事喜欢较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这一群体特征集中反映在思想方面,就体现为思想活跃,乐于在各种思潮的撞击中通过鉴别,比较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1]他们能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等大是大非目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而在政治追求,理想信念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认知度多样性,同时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三)具有较强的政治热情和使命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他们爱党爱国,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随着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升,新时期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命运与自身的责任及利益联系起来。[2]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极大地增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政治热情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体现在现实生活领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不仅十分关心本单位的改革发展,还能够积极主动通过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建言献策,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参与到国家队发展建设中去,依法政协,人大,政府参事等平台主动参政议政,或者通过各种层次的科研项目参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把握原则

    在中央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背景下,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文化建设和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而当然,统战领域中文化建设上的困境,往往集中表现为方式方法上的困境,不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原则,我们就无法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针对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思想特点,我们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将结合,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一直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理论与实际将结合的原则反映的是理论与实际,认知与行为,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辩论关系,指明了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途径。高校是文化开发的窗口,也是思想理论战线不同学术观点交流,融合,撞击的阵地,国内外的各种思潮往往首先是通过高校来传播的,各种政治倾向的代表人物也都寄希望于高校这个思想阵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没有像老一辈那样长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身经历,对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历史了解不够,对民主党派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也缺乏深刻的了解,辨析各种思潮的能力不强。面对网络中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的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个体利益的得失,容易产生思想上的迷茫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片面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甚至在政治道路的选择上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形成错误的看法和偏激的言行。因此,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理论学习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辩证分析社会社会问题,从根本上把握好政治方向,客观看待利益得失。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将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增强他们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将结合的原则,即是我们党开展文化建设的一贯传统,也是新时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原则。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日益交融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大变革的环境当中,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也随着他们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管理人员,都无一避免地面临着定岗,定级的严酷现实,教授要分等,管理者要定级,而定级问题不仅直接与经济收入挂钩,同时也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术地位,政治安排,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可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面临的这种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他们的个人命运,政治前途都维系于这一系列的竞争之中。同时,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也同样面临着父母生病,子女求学就业等一系列家庭问题。生活工作中的个人得失,反映在思想领域,就形成了这样或那样的观念,看法,成为思想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要想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文化建设,单纯靠讲道理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必须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着手,积极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通过各种途径,以卓有成效的人文关怀,精神抚慰和物质激励来化解他们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

    (三)政治引导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对统战成员的政治引导工作。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思想独立性强,民主意识浓厚,思维不受正统观念束缚,因而不能采取循规蹈矩,教条说理的教育方式,而是应当紧扣他们的思想特征,一手抓政治理论教育不松懈,一手抓载体建设重设计,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通过广泛深入的政治协商来增强政治引导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坚持政治引导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原则,一方面强调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和行政参与,加深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接受这种引导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建言献策和理论研究深化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政治引导方式方法,完善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把握好这一原则,首先要注重引导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政治引导既要讲求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离不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离不开当前高等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实际,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关心的热点问题,征询他们的意见,支持和鼓励他们亲身参与到高校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使他们在切身的实践中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握好这一原则,还要注重监督渠道的拓宽与完善,参与监督不走过场,政治引导才能收到实效。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中,部分中高层人士可以通过各种政治身份实现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而绝大多数普通党外人士参与地方和学校建设的途径和渠道还十分有限,这会抑制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法规,校务决策产生误解,模糊政治方向。因此,广开言论,扩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的政治,政务参与面,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使他们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利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促进地方和高校建设,同时对于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加强政治引导大有裨益。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思想活跃,信息来源广泛,社会参与积极性高,关心国家大事,热心校务建设,将政治引导与民主监督有机融合,必将有效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党外人士对政治引导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和主动接受程度,有效提升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佟岩.高校青年教工的思想特点与政治引导[J].南昌 教育学院学报, 2013,(3).

    [2]问西玲.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人士工作的探索与 思考[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1).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