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声

    王磊

    【摘要】在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灾难发生时,声音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生存信息、寻亲互救 、陪伴脱险、尽快恢复等几方面,此时应急广播专为灾区群众服务的价值得以凸显。应急服务根据灾害所处时期不同也有所不同,主要是发布预警、服务灾区和宣传教育三个方面。

    【关键词】应急广播 声音 价值 服务 需求

    一、关于声音价值的考量

    声音产品,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新媒体传播,无外乎是满足受众以下的需求:获取资讯、愉悦身心和围观议论。能满足这些需求,自然就有市场,也就有价值,尤其是市场经济方面的价值。作为声音产品的制造者,我们会在分析受众需求的时候陷入烦恼。例如:大家都爱听什么?不同的人群爱听什么?某个时间段爱听什么?移动互联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解决了广播频率容量的有限性与受众个性化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但是声音制造者又陷入了思考:虽然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但制作哪种声音最有价值,哪些内容最有商业价值,以及还有对自身制作哪些内容更具优势的考量?

    在过去的实践当中,我们发现:有的时候,之前纠结的需求分析不再困扰我们,这就是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状况出现的时候。作为传统广播,此时,不需要网络联结,甚至可以摆脱电力保障的束缚,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传统广播的声音价值会被放大。比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被困的人群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脱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中,不管是在震区内还是震区外,人们都关心怎么在危险中生存,怎么能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在心情极度痛苦的时候谁来陪伴我,怎样在灾害发生时少付出一些生命的代价,等等。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广播人就一直在思考,在特殊的环境下怎样去寻找和发现那些本来价值并不高但在此时却被突出体现的声音。这种声音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会有特殊的价值。

    二、特殊场景的声音需求

    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发生时,往往伴随着通信中断、广播电视中断等情况,信息无法传递,只能依靠当地的人际传播。这时,声音的需求集中体现在生存信息、寻亲互救 、陪伴脱险、尽快恢复等几方面。此时,灾区内外的人非常关心这些信息,灾区内对这些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首次开播,在震后56小时开始播音,设芦山、宝兴两个直播点,持续播音30多天。2014年鲁甸地震,国家应急广播再次启动应急电台,震后48小时直接在乡镇发声,覆盖主要安置点约3万军民、30平方公里。

    专为灾区群众服务,这是应急电台的最大特色。在芦山和鲁甸两次直播过程中,应急广播不断播出服务信息,充当了求助和助人需求的汇集地;政府政策、预警信息公告栏;收音机等物资免费发放点;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的中转站等各种角色。

    应急广播提供的应急服务根据时期不同会有所不同,主要是发布预警、服务灾区和宣传教育三方面,(如图1所示)。在发生灾难之前,大家可能对于什么时候发生灾难,灾难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种信息非常关心。此时应急广播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布预警,这种预警越准确越好,越符合大家的习惯越好,让大家有所准备。灾难发生后的救援期,应急电台的工作就是服务灾区,其实应急救援周期是相当短的,大部分都是预防、消退和遗忘的时间。发布预警和服务灾区,这两部分的价值要比宣传教育集中度高一些。一是宣传教育时间长;二是因为在没发生灾害或者这种威胁非常不确切的情况下,大家并不关心将来会怎么样,或者未来我要怎么预防。如果发生灾害的情况非常确信,已经很有必要了,大家可能就会对一些宣传教育的内容感兴趣。

    在芦山的震区,我们的应急广播是在一个帐篷里面工作。播出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当人们饥饿的时候,告诉他们哪儿有方便面,当人们寒冷的时候告诉他们哪里有热水,当有人没地方可去的时候告诉他们哪里有帐篷,但这些信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

    三、多媒介合作,提升应急服务

    目前的应急广播体系实际上是多种媒介参与的。在未来的规划当中,紧急时刻可在电视里面插播相关的字幕、音频。音频通道相对来说专用、带宽要求相对较低、占用的资源少,常备起来,相对来说成本低一些。国家的应急广播规划一直在进行调研,有很多技术实现的方式目前还不确定。但是从广播电台的业务来讲,实际上是需要快速反应功能的。而对于究竟把信息传到哪里去、是不是能够针对发生灾害的地点去传播,还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国家的信息系统里面,我们主要和气象、海洋、水利、地震、林业、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了连接。目前,全国县及县以上气象台的气象预警、地级市以上洪水方面的预警、海洋方面的预警以及我们国家三级以上地震的信息都能在国家应急广播预警信息自动播发系统当中收到。现在我们和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信息共享,看这些信息在他们日常的节目播出当中有哪些用处,有哪些反应更加合适,从而更好地摸索这方面的规律。

    除了广播之外,我们和广西有线电视公司进行了两次洪水预警以及多种预警的发布,把信息先发送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自治区应急广播平台上面,然后再传送到网络公司,实现了广播信息在有线电视中的插播。其实这项工作很多地方也在开展,包括北京歌华有线也在市应急办的指导下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今后的信息发布能够更精准、更及时,既不影响大家的正常收看,又能够在确切的地区将即将发生的危险告诉大家,及时提示公众。

    四、完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完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需建设国家应急广播预警信息自动适配播发系统,作为未来国家应急广播平台的信息接入口和先导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有以下的功能:预警信息自动获取、多来源预警信息综合、紧急播发范围分析、播发策略建议自动匹配,预警信息内容自动分发。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运行的机制、方式及信息发布策略是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这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各成员共同摸索。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希望能通过各地应急广播试点试验寻找到较为适合的几种应急广播体系运行的模式,共同摸索出一整套应急广播发挥作用的预案体系。

    这其中包括:明确自动快速播发和强制性播发的触发条件、不同严重程度信息通过不同手段呈现的方式和操作流程等,并将其作为行业的建议提供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务院应急办等相关部门,推进应急广播预案体系逐步成为应急广播体系运行的制度。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和广西、四川、福建、河北、江苏、江西、西藏等多个省区的新闻出版广电局签订了相关的协议,希望应急广播工作委员会能有更多的成员参与其中。除了接口设备、通信专线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之外,我们还将对省市级的应急广播试验平台的开发试点给予资金资助。

    目前,国家应急广播手机客户端、国家应急广播网、手机应急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五大新媒体平台已经基本建成,通过互联网,率先向公众提供应急广播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可能。未来,我们期待应急广播的平台能够利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为大众提供详尽、准确、多样的应急信息,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