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语口号的时代变迁及其意识形态功能探析(1949-2019)

    关键词 标语口号 时代变迁 意识形态 功能

    作者简介:钟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D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351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中国70年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重视标语口号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并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标语口号。一、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的时代变迁历程

    新中国70年来,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推进,标语口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反映在当时的时代特点、理论特色以及实践特质,并在历史的长空之中划出一道道明朗的印记。

    (一)社会主义过渡与探索时期(1949-1966)

    在社会主义过渡与探索时期,党的标语口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因“左”倾和右倾错误导致一些标语口号偏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产生严重后果。在巩固政权阶段,“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必须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口号破土而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三大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向科学进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口号应运而生;在曲折建设阶段,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鼓舞人心,此外,“大跃进”“人民公社好”等口号比比皆是;在探索前进阶段,“反对修正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标语口号崭露头角。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标语口号一度失去了科学真理性,但在危难中的觉醒阶段发挥了值得肯定的积极作用。全面内乱阶段,“以阶级斗争为纲”“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斗、批、改”“打倒刘少奇”等带有严重“左”倾特点的标语口号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迷惘。动乱中的调整阶段,“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等口号登上了人民日报;危难中的觉醒阶段,人们呐喊出了“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的口号,发起了四五运动,再到全国上下齐呼“打倒四人帮”。中共中央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结束了十年文革。

    (三)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2000)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前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标语口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我国现代化发展引向柳暗花明。真理标准大讨论孕育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划时代的口号。此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口号将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时,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写有“小平您好”横幅的画面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宝贵记忆。“三个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口號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鼓励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四)新世纪,新阶段(2000-2012)

    伴随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响亮口号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我们迈进了新世纪。在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欢呼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此外,还有“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时代标语荡漾在每一个寻常百姓心田。岁月鎏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从党的十六大跨过了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冲锋号。家喻户晓的“科学发展观”被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持续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五)新时代(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标语口号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活力,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面貌。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中国梦”“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等标语口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激荡在我们心中。此外,《“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中珍藏的文史古典和华章佳句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标语口号,例如:“一枝一叶总关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恶竹应需斩万竿”“天下为公行大道”等等。二、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要素和系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结构与实体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作用关系是探究标语口号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辩证关系的有益参考。

    (一)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呈现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不可能完全独立存在。各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原则、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组成了意識形态的内容,而这些思想内容的展现形态也就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标语口号是对理论的凝练、对思想的总结、对内容的概括,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标语口号以其丰富的表现载体,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精神文化环境,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抽象的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引导人们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意在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可以共同认同和践行的价值准则。前者是后者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二者是灵魂与肉体、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涵盖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为人们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架起桥梁。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存在随处可见。人们的手机报纸报刊、马路旁的宣传牌、火车站候车室的横幅、学校教室中的黑板报、乡村小巷的墙壁等等形态数不胜数。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形态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更是以这种方式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二十四字价值观逐渐在人群之中口耳相传,同时又激发人们对“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问,引导人们进一步理解和探索其背后的强大理论内涵,进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的理论源泉

    标语口号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实体的关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牢固的理论根基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前者的理论资源和内在支撑力。一旦脱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大的理论基础,标语口号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徒劳的“空喊”和刺耳的“噪音”。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新中国70年来,我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之上孕育出了一系列党的标语口号,创新发展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悲剧一直都在为我们敲响着警钟。前苏联在党的理论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偏离,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泛滥,竟喊出了“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等口号。与此同时,极左、极右思想交替,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最终导致了意识形态大厦的崩塌。当下,面对尖锐、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习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抵御重大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我国意识形态阵地之上高高飘扬,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标语口号为之摇旗呐喊。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提供话语支撑

    党的标语口号作为我国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现实形式,以牢固的理论根基和源源不断“新鲜血液”在21世纪的中国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向前进。正如马克思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我国社会,党的标语口号有着崇高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以其自身的真理性超越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有着崇高的学理地位和实践指导地位。有学者认为,谁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就是否定当代中国成功实践的根本意义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的所有理论与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灵魂”“统帅”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贯穿于党的标语口号之中,为其提供强大地位支撑。在宣传鼓动、国民教育、学术研讨、文艺争鸣、文化交流、大国外交等各个方面,党的标有口号都拥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公共资源利用优先权、群众话语权等权力。不论是遇到敏感的政治问题、身处复杂的舆论环境还是面对严峻的风险考验,党的标语口号都有绝对的主导权,在广大群众认同支持下抢占话语先机,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如果失去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支撑,标语口号就会像失去空气一样逐渐失去生命力,最终在历史的滚滚巨轮之下销声匿迹。三、新中国70年标语口号的意识形态功能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句名言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品质,直接指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标语口号依托自身优良特点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社会整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等领域发挥着独特、重要的战略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语口号的意识形态政治动员功能

    作为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重要的“社会凝合剂”,而标语口号是具有更加明确导向性和动员性功能的“浓缩社会凝合剂”。它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具有不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以及普普通通的社会民众整合或者聚合起来。同时,由于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这种动员功能无疑是在政治功能这一具有宰制性、主导性功能核心基础上的政治动员功能。

    政治动员是指一定的政治主体运用通俗、鲜活的方式、方法、手段自上而下地激发起本阶级、集团及其他社会成员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行为和过程。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着重强调了从政治上动员民众的思想是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他要求政治动员工作要引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讲究艺术,丰富形式,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强调了政治动员的形式种类中标语口号、传单、布告和宣言的重要性。新中国70年来,我党的政治动员史也是标语口号的变迁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革命的政治动员、“以阶级斗争为纲”——发人深省的政治动员,有“南巡讲话”——人格化的政治动员,也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治动员,都是党的标语口号在我国历史上的生动体现。标语口号以其承载真理、言简意赅之特点为不同利益诉求的阶级提供“共同的想象”,以群众语言、话语通俗之特点为其架起理解掌握“共同想象”的桥梁,以情感激励、鼓动性强之特点促进达成共识,以环境熏陶、强化灌输之特点巩固政治团结,从而发挥政治动员功能,进而达到政治整合的目的。

    (二)标语口号的意识形态批判与辩护功能

    批判与辩护是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功能提升的“破”与“立”,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固有本性之中,并通过标语口号这一载体形式集中表现出来。

    以我国历史上划时代的标语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例。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真理检验标准问题大讨论将这一深刻思想凝炼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对“两个凡是”错误意识形态思想无情批判的“利器锋刃”,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准确完整地理解运用的“响亮口号”。它在客观上纠正了“文革”错误,在思想认识上修整了混乱局面,为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思想理论和舆论基础。这无疑是标语口号在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中批判与辩护功能的时代彰显。

    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左”右倾思想、阶级斗争为纲、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都曾冲击我国意识形态阵地,而承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标语口号一直在与这些错误思想的批判斗争中发展进步。在新时代的今天,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当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侵袭、“非意识形态化”与西方价值观渗透等冲突考验都为标语口号的批判与辩护提供机遇和挑战,倒逼其更好地解决主义、政党、阶级、人民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前景这一意识形态冲突的核心问题。在此伟大斗争历程之中,我党的标语口号内容更加凝练,话语更加通俗,环境构成更加优化,其整合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

    (三)标语口号的意识形态外交功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标语口号在国家治理中大展经纶,同时也在外交领域举足轻重,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外交功能。“所谓意识形态的外交功能,即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对其外交政策、外交价值取向和外交行为的价值约束和引领作用。” 此时的标语口号大多来源于会议精神、文件要点、领导语录或伟人题词,集中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价值取向,约束和引领外交行为。总的来看,新中国70年来,每个外交时代都有这一阶段的主题词,且这一主题词可看作该时代外交标语口号之灵魂,推动着我国外交工作的时代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它贯穿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外交方针以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为新中国诞生后捍卫革命胜利果实,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提供方向引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指引着党和国家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而努力。在新时代的今天,我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外交工作总目标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世人呈现出一系列洋溢着中国文化和思想魅力的标语口号:“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其中具有总括性的是“一种环境、两个目标、三个抓手”。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层出不穷的问题挑战,蕴涵着“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标语口号正在这个时代熠熠生辉。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第137页.

    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1页.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3]耿步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家,2014.

    [4]王志强.中国的标语口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5]陶永灿.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周伟.时代印记—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丛书(第6卷 呐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7]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赵继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10]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