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精准服务 勇于探索 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成果快速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科技与经济融合的一系列创新举措频出。中国科协于2020年起推出“科创中国”品牌,百余名院士挂帅,137家全国学会、279家地方科协联动组建10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组织近4000名科技工作者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其中,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采访组邀请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协新材料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国科协创新融合联合体副秘书长叶金蕊为我们讲述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工作过程中的故事。

    记者:学会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大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叶金蕊:学会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是逐渐变化的,以前,学会主要是以学术交流或促进国际交流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学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看来,学会在科技经济融合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学会汇聚了众多专家及科技成果的资源,另一方面,又能作为连接企业和政府的纽带。

    记者: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学会开展了哪些工作?

    叶金蕊: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探索学会服务经济的路径。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承载着新材料服务经济的使命,从2012年到2014年,学会瞄准新材料应用领域,通过开展一系列服务经济的品牌性活动来逐渐摸索企业的需求点。

    第二个阶段,从2014年开始建立一系列协同创新平台,把学会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地方经济中去。例如,2016年与泰安市人民政府建立了中研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孵化项目10项,产业化项目2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除此之外还在开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以及与广东省科协一同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模式、与浙江省温州市开展载体联合体等形式,通过不同的实践和探索,来寻找一个稳定的、长期的载体来支持学会智力资源向经济主战场进行转化。

    最后,学会也在不断夯实内功,通过建立自己的人才、成果等数据库,真实记录各个领域应用主流方向进行相关服务的数据载体,这是学会在服务经济主战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学会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实践中累积经验,摸索出一套方式方法。

    記者:在服务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学会有什么典型做法?形成了哪些好的经验?

    叶金蕊:最初大家也是比较懵懂地去寻找一种与企业对接的技术,曾在2015年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27个城市,对接了近百家企业,后来发现更需要精准对接,不能只是从企业梳理出来的需求出发,也要主动去发现行业的问题,再邀请企业参与进来。

    2016年中国科协推出公共服务的试点项目,我们也通过科技评价手段对手里的成果进行梳理,再与泰安中研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相关企业、地方政府进行精准的对接,效率提升了很多。目前,研究院落地的项目以及孵化的项目已经初见成效,包括在温州建立的联合体,也为当地泵阀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回顾这十年的探索过程,就像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子到逐渐成熟的青年,经历了成长,同时还有很多潜力值得去挖掘。

    (供稿:刘玉琪,王姝力,杨云轲,李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