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

    唐剑波 庞晓东 余冬林 张志坚 张亚琼

    [摘要]作为“科创中国”首批22座试点城市之一,咸宁市依托全国学会专家资源,在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探索。该文总结咸宁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中取得的实践成果,例如建设产学研融合创新性组织、建立科创联络员队伍等做法,分析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中的经验与启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包括细化企业真实需求、强化激励措施、加强国际合作等,为继续打造“科创中国”咸宁特色样板提供参考,以期为经济提升提供科技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科技经济融合科创中国学会

    [中图分类号]G32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20022-05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科创中国”项目是中国科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科技经济融合,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

    2020年,作为“科创中国”首批22座试点城市之一,湖北省咸宁市聚焦医药健康、智能机电两个重点产业,依托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资源,针对咸宁当地的基本情况和问题需求,通过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成立咸宁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型组织,为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桂花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体医融合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支撑,促进了人才培训与合作交流,探索了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新路径。

    一、咸宁市在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起点谋划组织架构,建立各方协同联动机制

    咸宁市制定并发布了《咸宁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下文简称《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与《工作方案》任务有关联的咸宁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等市直单位也作为支持单位,建立了中国科协、省科协、市科协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推进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开展调研,摸清企业需求,推进“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建设应用

    1.调研企业需求,建设“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咸宁版块。按照问题导向的思路,咸宁市先后多次调研相关企业,形成60多条具体需求。通过下发《关于利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融通平台促进咸宁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的通知》,广泛动员各园区、企业等注册使用“科创中国”融通平台。目前,咸宁市已有超过50家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平台,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余项,网页浏览量30多万人次,有效推动了“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应用,打造了“科创中国”平台的咸宁版块。XUEHUI学会2021年第2期2021年第2期“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XUEHUI

    2.建立“科创联络员”队伍。2020年10月,湖北省科协下发《关于开展首批“科创湖北”联络员推荐认定工作的通知》,面向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独立法人单位中负责科技管理的工作人员,推动建立“科创湖北”联络员队伍,依托“科创中国·湖北”数字化平台,提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服务,促进专家、技术、成果的精准对接。目前,全省首批已认定联络员87名。通过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了科协组织人才和智力优势,不断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依托学会专家资源,柔性引才引智,服务企业需求

    1.开展“院士专家咸宁行”活动。围绕咸宁市大健康产业,2020年11月18日-22日,组织举办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活动,来自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4个国家级学会的30多名知名专家出席,开展了专题报告、高峰论坛、技术路演和需求对接、科技服务团进基层等活动。在科技服务团进基层活动中,科技服务团专家根据前期收集的企业需求,深入相关单位实地指导,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精准对接。

    2.开展人才培训。根据咸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及企业创新的实际需求,专家科技服务团开展“科创专家助力咸宁大健康产业培训营”活动,通过“科创中国”平台,开展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状况共性问题及检测关键技术方法”“体医融合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等专题培训、讲座共12场,5.5万余人次观看。

    3.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学会专家与企业就技术需求进行的对接洽谈,湖北金鉴生物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签订协议,建立专家工作站,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研发;湖北金福阳公司提出生活垃圾自动分类处理装置转化问题,经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系到南京理工大学专家,目前已对接成功;中国药学会专家与咸宁市通城县就中药材种植规划、标准检测达成合作意向。此外,中国规划学会与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在编制区域协调规划、发展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上开展合作。通过举办“连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2020年科创湖北云对接首场活动——咸宁·赤壁专场活动,咸宁市69项企业需求被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揭榜,意向交易金额1.7亿元。

    (四)成立新型组织,促进产学研融合

    1.成立咸宁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参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咸宁市依托全国学会的专家资源和本地高校科研资源,筹建了咸宁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大力支持咸宁市高新桂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组织建设,推进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借助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高新技术及专家团队支持,对咸宁市大健康产业进行高标准规划。

    研究院精准对接40家医药健康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研究院结合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为咸宁市大力发展中医药养老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建设好药姑山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特色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中药种植、加工、生产等全产业链提供助力。研究院聚焦生物医药、智慧医疗、高端智能设备等细分行业的创新孵化、技术研发及应用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性技术推广、高端研讨、咨询论证、宣讲培训、项目对接、技术交易、检验检测、知識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为咸宁市大健康产业企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新动能。

    2.支持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围绕机电产业转型升级,咸宁市大力支持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研究院走访调研了200多家智能机电企业,针对企业共性需求,围绕电机的高效节能、起重机械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赤壁砖茶清洁化、自动化改造、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开发新产品30多个,并成功应用到湖北二电、诺贝佳、华宁防腐、咸宁祥天、赤壁赵李桥茶厂、赤壁大德和茶业等多家企业,为企业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经验

    (一)提高站位、高度重视是关键

    湖北省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对“科创中国”工作在湖北省的具体开展做出了批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同志两次带队来咸宁就“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科协领导专门参加了在咸宁市举办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现场交流调研活动(南片区),对咸宁市如何开展“科创中国”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创中国”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创中国”建设列入《中共咸宁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落实省委领导及中国科协批示和要求,建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样板,支持智能机电研究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湖北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做大做强。

    (二)开展科技服务行动是基础

    咸宁市与对口服务的4家全国学会服务团密切合作,多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会议,根据前期收集的企业需求,与中国药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组织了3次调研活动,共53人次院士专家参加,为咸宁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高层次人才支撑。同时,咸宁市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动员各级学会、基层科协组织、“三长”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成立专业高效、各具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面向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成立各类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3个,在线注册科技志愿者500余人。在已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将社区需求与科技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开展“点单式”科技志愿服务。

    (三)着力搭建产学研融合新型组织

    目前,咸宁市通过咸宁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组织,积极探索融合了“政、产、学、研、用”等创新要素的集成服务模式与运营方式,联合学会、高校、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整合行业资源,更好地集聚相关学科创新人才与科研力量,加强了产、学、研各方的结合,延伸完善产业链,为大健康和智能机电领域专业人员促进技术和产业融合、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应用等互动搭建平台支撑,着力构建相关产业良好生态。组织院士专家深度问诊企业难题,指导技术改造升级,初步形成合作机制。

    (四)用好“科创中国”平台

    2020年,由湖北科协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园宝科技公司共同打造了“科创中国·湖北中心站”,为“科创中国”湖北落地服务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持。目前,基本完成“科创中国·湖北中心站”大数据平台、科创易(联络员小程序)建设,湖北中心站已经融入“科创中国”平台主站,实现了专家、技术、成果、需求等数据的初步对接,建立了2.8万名专家学者信息库,覆盖近6万家企业,汇聚了19万余条成果和发明专利。通过前期探索,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流程:园区联络员收集、拆解企业技术需求,并利用科创助手进行智能匹配;平台研判匹配结果,确认要对接的专家;科研院所、高校联络员联系专家,确认专家意向反馈到平台;平台反馈专家意向,组织专家进企业。平台的智能匹配技术先后协助武汉高德红外、襄阳万州电器、莫纳(武汉)生物科技公司等30多家企业成功匹配科技成果,帮助企业家找到了科学家。

    “科创中国”通过建设线上线下协同的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连通全国学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和地方科协的本地化服务平台,打通了上下游的技术和产业[2]。截至2021年2月18日,“科创中国”平台已累计汇聚资源31.43万条,其中汇聚技术、服务及人才需求1万条,成果资源12.03万条,开源资源18.4万条。用好“科创中国”平台,有利于显著降低产学研各方前期交流沟通的成本,帮助企业、科学家更高效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企业需求不细致,融通平台匹配成功率较低

    与东南沿海省市、武汉市等中心城市相比,咸宁市企业的发展普遍规模较小。通过对企业上报的需求进行分析发现,部分企业并不清楚自身需求,上报的技术需求非常笼统、概括,导致学会专家无法高效率地对企业需求进行反馈。部分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的考虑,对核心技术相关的需求反馈有所顾虑。

    对此,要充分发挥“科创联络员”队伍的作用,吸纳高新园区、科技园、产业园、孵化器等单位中从事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作为科创联络员,定期走访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科技创新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挖掘其技术或人才需求,积极配合省科协与园区企业建立联系,推动园区、企业与相关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二)缺少激励措施,专家服务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建设,咸宁市建立了科技服务团、挂点工作组与试点城市的定期交流沟通机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工作对接,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但如何形成学会专家与地方企业沟通的长效机制,快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尤其是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参考目前北京、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配套产业基金,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技术集成和服务聚力。

    (三)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充分发挥路演功能作用

    如何以“路演”为切入点,让先进技术和资本市场产生信息互动、利益互动并创造更大价值,以及开展面向全球的国际技术交易协作,积累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咸宁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做得还不够,今后应该充分利用“科创中国”平台,组织科技路演,积极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等项目,加强国际科技交流。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急迫性愈加凸显。广大中小企业需要借助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寻求生存之道。我国的产业生态存在断点和堵点,在技术服务和交易方面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技术交易流程中的“无人区”开展专业服务,是我国实现转型升级和突围跃升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协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就是发挥自身作为科技类社会组织优势,搭建科技经济融合平台,推动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构建技术服务与交易体系、资源动态循环机制以及融通创新的生态系统。但是,科技成果转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度非常大的一项工作,如何跨越导致大量科技成果无法商业化的“死亡之谷”[3],有效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各地、各系统都在探索。咸宁市结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做出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为科技经济融合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但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工作,还需要各方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召开“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座谈会[EB/OL].(2020-05-28)[2021-02-22].https://www.cast.org.cn/art/2020/5/28/art_79_122571.html.

    [2]中国科协: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N/OL].(2021-01-29)[2021-02-22].http://www.jjckb.cn/2021-01/29/c_139706954.htm.

    [3]赵晨钰,卢学強,张爱国.科技成果转化“谷海”问题的美日经验及启示[J].当代经济,2019(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