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王秀君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法治观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好学生德育思想的工作,重视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思想的形成。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必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分析,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思想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跟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教师应该多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跟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课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开门见山讲解新课,或者用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知识,这种导入模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素材案例抛砖引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每个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是否感受到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情绪上的变化,让学生思考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再想一想小学阶段为什么没有此類问题。通过深入思考让学生正视青春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讲他们最近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出现的情绪,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今后遇到问题时学会控制、调整和管理青春期情绪。再如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生活中遭遇到网络暴力的案例,这样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不合理使用的危害,再展开教学时将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教学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音乐、图片等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以情促思、以思促情,进而实现情思共促的目的。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内容的内化与吸收。

    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 下课了,你打算休息一会儿,可这时有同学想利用课下时间跟你讨论他最近喜欢的游戏中的人物,但是你并不感兴趣; 又或者你打算利用周末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篮球赛,但这时一位朋友来你家想和你一起讨论小组作业等等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形,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在班级内分享。

    3、 创建贴近生活的浓厚氛围

    由于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很难将重难点全部掌握,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教学内容与时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专业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新闻中报道的违法事件,让学生结合学习的法律常识分小组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事例谈一谈自己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看法,通过对这些真实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守法的重要性,明白法律是不可能侵犯的,既要学会守法,也要学会用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在课上学习的法律知识通过讲解分享给家人,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道德与法治课并没有加入生活元素,比较单调和乏味。因此,教师应该将生活元素灵活地渗透到教学中,还要为学生营造趣味学习氛围。如果教师能够对课堂进行创新,初中生就能真实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跟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四、不断激发初中生的探究热情

    初中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对周围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对任何事情都非常好奇和充满热情。很多初中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是因为整体课堂教学比较偏理论性,与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实例。就像学生平时写的作文一样,如果缺乏生活实例,只是运用华丽的词汇进行描写,整篇文章就会显得特别空洞。这样毫无生机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融入生活实例。生活故事一定要紧密贴合教学课程,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五、教学内容生活化,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平铺直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受生活阅历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为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走进法治天地》这一章内容时,学生是初次系统地接受法律知识,也是第一次对法律形成基本概念,为了强化学生对法治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未成年的基本情况,从《未成年保护法》说起,或者在《民法典》颁布后从《未成年保护法》展开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未成年人打工权益受保护吗?大家有没有打过工呢”然后让学生叙述自己打工领薪的事情,或者教师找一个相关案例,让学生一起剖析这个事件中是否触犯了法律。通过生活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拥有哪些权益,在收到危害的时候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让学生成为懂法、知法、守法、会用法的人。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着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深远影响,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解决当前存在的应用问题,采取多元化手段打造生活化课堂,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进一步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燕原.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3).

    [2]穆荣华.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3]朱有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