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赏析复习策略研究

    许燕瑜

    

    【摘 ? ?要】立足初三语文学科总复习的冲刺阶段,笔者旨在提高古诗赏析复习的有效性提升,结合统编教材咏史怀古、感慨时运类诗歌教学着手教学实践。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表现手法;内容概括;情感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3-0084-02

    初三语文学科总复习的直接导向是提升学生的中考成绩,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成了一堂专题复习课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化繁为简成为课内知识复习的必要优化步骤,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答题规范,成了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统编教材咏史怀古、感慨时运类的教学思考为案例分析。

    一、明确考向——真题再现,考向梳理

    我梳理了福建省2017~2019年中考真题及质检卷,整理出此类别考题:

    试卷考向:选择题涉及内容概括;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表现手法、意境、情感。简答题涉及字面内容、情感态度。(2019年南平质检《渔家傲》李清照)

    试卷考向:选择题涉及内容概括;内容概括;内容概括;表现手法、情感。简答题涉及内容概括。(2019年泉州质检《渔家傲》李清照)

    可见咏史怀古、感慨时运类古诗词曲的考向规律呈现如下:选择题的考向其一是整首理解,涉及表现手法、意境、思想情感;其二句子理解,涉及内容理解为主,名句理解侧重意思解释。简答题的考向其一是整首理解,依旧涉及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内容、情感;其二是名句赏析,涉及关键字词、内容阐述、情感态度分析。

    二、得法于内——优化课内知识网络

    在明确考向的基础上,从内容梳理(怀古、咏史、意境)、情感态度分析、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化繁为简,优化课内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步骤一:探明咏史怀古、感慨时运类古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主要以历史题材为抒写对象,谈及人物功过、历史成败、遗迹的追思等,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思古幽情。不同在于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比较沉重,感情基调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为咏史怀古诗。

    步骤二:温故知新,知识网络优化

    咏史怀古诗所写的对象是过去,而作者关注的是现实,故今昔关系是第一组关系。同时咏史诗多为触景生情之作,自然与人世的关系是第二组关系。在掌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时候,关键点应该放在这两组关系上。这两组关系的对比与映衬,对该类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提出了要求——对比与衬托。

    统编教材咏史怀古、感慨时运类的篇目有九篇。结合《新启航》整理得出如表1所示。

    表格的直观呈现,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对此类诗歌的情感异同点——(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贾生》)(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赤壁》《登幽州台歌》《泊秦淮》《长沙过贾谊宅》《咸阳城东楼》)(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

    三、提取考點,小结赏析思路

    当学生优化课内知识结构,并且比对得出此类诗歌的共通之处后,师生一起提炼该类诗歌的赏析落脚点,课堂的生成实效性也就得到了呈现。明史实——看标题,读典故;领意图——比古今,聚连接;悟情感——找议论,找抒情;析写法——比对为用典,借古为论今。最后以余秋雨先生在《行者无疆·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作结。

    参考文献:

    [1]王秋萍.新启航·语文总复习[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余秋雨.行者无疆[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