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重大命题,强调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培养和选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干部人选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因此,如何建设新时代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坚力量,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围绕这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本课题组精心设计制作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发放调研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其中局级干部占比26.5%,处级干部占比58.2%,科级干部占比15.3%。课题组严谨统计分析、反复讨论研判,形成如下报告。

    一、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来,天津市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各级党委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千人计划”支持计划、“千企万人”等重大人才工程,尤其是结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的实际,采取多种有力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天津市国有企业干部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高,92.7%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上,其中,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局级干部、处级干部的比例分别达到46.7%和29.2%。大部分国有企业干部经历多岗位历练,74.2%的干部经历岗位数量在3个及以上,56.1%的局级干部经历过4个及以上岗位,成为推动天津市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中坚力量。

    1.高度评价市委人才工作各项举措对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力作用。在回答“如何评价我市人才工作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时,48.6%的人选择“成效很大”,42.3%的人选择“成效较大”,两项合计 90.9%。其中市属国企选择“成效很大”的有56.9%;任职三年以下的处级正职和副职的占比最高,分别为63.2%和76.5%。针对“人才政策对培养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成效”这一问题,22.6%的干部认为“成效和作用很大”,57.1%的干部认为“作用较大”,两项合计79.7%。这一高比例充分说明了被调查者对于天津市落实的人才政策等各项制度持肯定认可的态度。

    2.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认为自身能够适应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势新要求。针对“领导干部能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问题,认为自己“非常适应”的达到了36.5%,认为自己“基本适应”的干部占比为42.6%,总体计算,两项占比89.3%。从年龄分布来看,选择这两项的45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占比均在40%以上,46—55岁的人占比最低,为18.6%;从任职年限分析来看,任职3—5年的处级副职占比为46.9%,其次为任职5年以上的处级正职。针对“我市国企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一问题,认为“完全适应”的领导干部占比25.6%,认为“基本适应”的领导干部占比57.2%,两项共计达到82.8%,这也说明了领导干部对于精神风貌持肯定的态度。针对“培训、锻炼、考察与过去相比情况如何”的问题,74.8%的人认为“大大提高了”。这说明,通过近几年的培训、锻炼等,天津市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3.对天津市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前景信心充足。在回答“您对新时代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信心如何”时,33.8%的人选择“信心很足”,60.4%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94.2%。在回答“您对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的信心如何”时,37.6%的人选择“信心很足”,48.8%的人选择“信心较足”,两项合计86.4%。这说明天津市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信心充足。

    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着力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这支队伍建好、用好、管好,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至关重要。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稳步提高,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精神。有97.6%的干部认为专业精神很重要,56.5%的干部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很有价值,愿意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但调查发現,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我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不适应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对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缺乏紧迫感,主动创新意识有待增强。从调研情况看,面对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虽然工作热情高涨,但干事成效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党的治国理政理论的重要性。有的认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想法。有的对于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存在思想方式陈旧、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能在本专业领域为本单位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解决本行业领域重大问题、难题的人分别仅占27.3%和19.4%。

    2.一些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与考核对专业化能力注重不足,领导班子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从调研情况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新布局、社会矛盾新变化等一系列的复杂局面,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等方面,尚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缺少针对企业发展需求的选人用人的精准化标准,以及科学的方法举措。主要体现在:一是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相对粗放,没有形成能够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和衡量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和业绩表现的考评体系。二是在激励方面,制度作用发挥有限。还存在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不紧、薪酬结构比较单一等问题。三是干部选拔与考核标准更多倾向于干部的资历和工作经验,对个人与拟担任职务的专业匹配度考虑不多。调查显示,有近一半干部认为专业能力水平对其前途晋升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缺乏提高专业能力的内在动力;41%的干部认为所在班子群体的专业化结构一般或班子结构不合理,班子配备没有考虑专业情况。

    3.一些国有企业干部专业化培训经验不足,培训精准度有待提高。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企业用人的管理理念上,国有企业仍然处于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人力资本理念,难以结合人力资本个体的差异性和能动性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专业化培训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培训资源与业务所需的匹配度不够,培训的项目和项目之间缺乏衔接。主要表现为,有的国有企业仅仅提供任职初期的上岗培训,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现象,缺乏分类指导和因人而异的专门化培训。另一方面,有的国有企业在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过程中重选拔、轻管理,存在粗放现象。25.5%的被调研干部认为近年来参加的培训、锻炼、考察等不能满足岗位专业需求。

    三、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新水平新成效

    新时代新征程,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国有企业干部队伍,既需要提高对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又需要洞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经过调研分析,课题组就如何深入推进天津市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以下对策建议。

    1.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强化分析研判,以专业化理念、精准思维精选专业人才。实现党的十九大所规划的党和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需要一批政治能力强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坚决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落实能力,真正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习近平总书记把对党忠诚作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强调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可见,专业化是政治过硬前提下的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新时代国有企业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素质要求,强化“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的理念,在干部选、育、考、用、管五个环节,突出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考察和衡量,对政治不合格者“一票否决”。要建立人事匹配的分析研判机制,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担当的领导责任相匹配,与形势任务相适应,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建立干部宏观需求模型、岗位特征模型。开展干部能力分析研判,提高专业化人才供给质量,精准对接地方、部门、行业发展所需,定期开展干部与岗位匹配度评估,把那些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炼,保证党和国家靠得住、用得上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准、察实、用好。

    2.坚持“盘活存量、扩充增量”,加强源头储备,拓宽专业化干部来源渠道。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新的工作领域,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知识储备,培养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让专业能力跟上新时代的节拍,在提升专业能力上使出“综合拳”。一是要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选人理念,做好干部选拔入口关。紧紧围绕落实“三个着力”要求,增强选人用人导向性,突出干部队伍建设前瞻性,以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梳理专业化干部类型,按照“分类推荐、重点培养、梯次备用”的思路,建立“专家型”领导干部名录库,从源头上储备数量充足、结构齐全的高素质人才资源,避免“急用现找”。二是要鼓励运用市场化选聘、定向考核等手段柔性引进和特聘急需紧缺的国有企业专业干部人才。将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效结合。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在组织配置干部中引入市场机制,在市场化选聘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与人才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建立“下”的标准,规范“下”的程序,营造良好氛围,切實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三是要树立“大后备”观念,进一步推进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机制。畅通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完善好调任机制,让专业性的人才变为专业性的干部。

    3.围绕中心任务,坚持精准调训和岗位练兵相结合,提高教育培训精准度,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本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建设国有企业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必须注重对干部的培训历练,让他们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聚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各类专题培训,重点培养领导人员的政治领导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市场把控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等核心能力。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岗位对应,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各类干部提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个性化专业能力培训。建立高质量培训机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促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战略眼光,完善知识结构,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要把挂职锻炼、交流轮岗、分类培训等作为后备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按照“实职培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挂职锻炼,通过岗位练兵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和磨练中提升专业能力,着力打造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领导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加强交流轮岗,对审核通过的后备干部进行轮岗交流,逐步形成在管理部门、下属企业、对口政府业务部门之间的干部纵横交流“良性循环”,丰富其工作经历,开拓其视野,在实践中砥砺品德、增长才干、获得成长。

    4.完善干部专业化考核机制,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干部提高专业化能力的主动性。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需要依靠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和锻炼,另一方面也必须依靠科学、合理、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要大力推进干部考核精细化、专业化,改进行业干部、专业技术干部考察办法,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考察干部。要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地选用“狮子型”“黄牛型”“骆驼型”干部,重点注重提高领导班子在攻坚克难、贯彻执行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考核内容的优化设置,加强对关键任务和管理短板的指标设置、任期净资产收益率等“续航”指标的考察,努力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对干部加强容错免责的考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对于政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出于公心为工作而进行的探索创新当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应当进行容错纠错,建立免责清单,免除干部担当作为的后顾之忧,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市委关于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引导干部树立“靠素质立身,靠事业进步”的理念,激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干事热情,营造出尊重国有企业家价值、鼓励国有企业家创新、发挥国有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津融投资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党务管理高级经理

    责任编辑:张 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