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体系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摘 要 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是科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农村脱贫致富攻坚任务中的核心要点。由于我国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与国外农业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品质以及劳动生产率上,这也为我国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当前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与不足,并给出若干完善建议,探索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 农村产业 农村经济 问题 解决路径

    我国农村经济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完善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良好趋势,但从国家经济总量的占比来看仍然较小,农村经济发展相较于城镇也较为滞后。而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推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体系下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尽管也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供求之间的矛盾,造成当前农业经济遭受着来自国外同类型经济产品的竞争,导致国内农产品滞销以至于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尤其在当前经贸全球一体化环境下,传统农村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这种经济形势与市场需求了,单一薄弱的产业结构更无法令农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链条上一环节中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增速减缓。

    (二)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机械化程度不高,老化严重且缺乏及时维护,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外,一般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依靠政府部门出资,若专项资金投入时效缓慢,且缺乏调动社会参与进来的激励机制,都将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情形下,农村基础建设设施也需要围绕新型农业发展建设来开展,并持续提高农村建设发展的增速。

    (三)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促进农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也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科技及创新从整体效果上来看还存在科技含量低、普及率低以及转化率低的不良局面,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体系建设方面投入颇多,但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效果却显著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在农业科技服务于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交流不畅通的现象,科技创新的成果也难以与农民实际生产需要相匹配,这都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加上在科技创新方面,对农业领域的关注度与资金投入远不及经济、医疗以及工业行业,这也造成了农村地区技术创新滞后。

    (四)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限制,使农村产业相较于城市地区来说在融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阻碍,时常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从当前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的实际分析,首先,由于受到传统保守理念的影响,农民往往无法合理准确地掌握资金并进行有效利用,他们通常缺乏投资的意愿与理念,使企业融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农村经济缺乏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相较之下活力也略显不足,进一步导致了农村产业缺乏资金投入。最后,农村土地承包制也限制了融资的灵活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与资金流转,是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

    (五)产业及项目缺乏科学规划

    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地区与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之举。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农村产业在项目的选择上时常出现盲从、不切实际的情形,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受到当地地理位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获取等实际条件的限制,农业产业难以有效地吸引产业项目及资金投入;其次,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组织能力较弱,在没有先进的经营经验与长期发展的眼光的情况下,无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尤其是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上,经常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味模仿跟风,在项目未经充分的分析论证就匆忙实施,最终导致产能过剩,难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开展供给侧改革

    尽管农村经济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呈现出大幅提升的态势,但在产业结构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例如,由于缺乏及时的市场信息,导致种植结构不合理,在供需不平衡的环境下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快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优化,农村产业必须将成本管理、相关行业发展动态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与此同时,基于当前新时期下市场消费需求,要及时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科学合理地协调好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及饲料作物三者之間的动态关系,打造强劲的农业竞争力。

    (二)加强农村经济的融资与投资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当地政府部门要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主导农村经济与地方农商行之间的合作,而农商行也要积极配合,适当地放松贷款限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为农村企业与农村居民提供小额贷款,盘活农村经济、促进经营范围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从根本上缓解农村产业发展融资难题。村级领导干部也要深入到地方群众中,及时了解与收集信息,将经过科学论证的项目与种植技术大量推广,提高农民的投资意愿。

    (三)优化农村经济开发模式

    发展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选择能与自身优势如地理条件、基础产业、当地特色等相结合的产业来重点布局,而不拘泥于某一种产业形式,适合农业则大力发展农业,适合旅游则发展旅游,也可以采用多种产业相结合的结构。在开展前一定要先盘点清楚自有的资源资产,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严谨科学的规划,最终确立完整的项目规划。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还可以结合电子商务积极探索新路径,通过在线销售的形式打开农产品销售的新通道。一是要积极鼓励与促成专业的合作与交流,开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合作层次与领域;二是要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能;三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依照市场需求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如资源开发、旅游、特色农业等形式。

    (四)增强基层领导力,打造专业人才团队

    振兴农村经济必须配备具有大局观与发展观的“引路人”,因此,村级领导干部建设至关重要。首选,要将经营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强以及懂技术的人才推选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尤其是在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人才匮乏的地区,一定要积极破除传统的任用机制,尽可能地消除地域、专业以及身份的约束,带领当地农民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其次,要不断强化当地村干部的相关培训与人才储备,除了学习国家最新扶持政策、经营管理技能外,还要充分学习借鉴具有先进经验的地区。通过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政治素养过硬、思想觉悟高的人才队伍,壮大党组织,打造强大的领导力。再次,要构建与村领导及地区经济发展责任人相关的绩效激励机制,将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中,积极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力。最后,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吸引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回乡发展,带领农村居民共同创业创收,引导产业项目及资本下乡,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三、结语

    振兴乡村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借助各种信息化技术优势,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融资环境与途径,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为原则,快速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通过加大資金资源的投入,基于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邹城市大束镇镇政府)

    [作者简介:赵守银(1976—),男,山东邹城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 邢应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08):208-209.

    [2] 刘伟.浅谈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种子科技,2020,38(16):136-137.

    [3] 范和生,唐惠敏.安徽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06):41-47.

    [4] 董玉春.“绿色发展”理念与我国农村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6(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