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例研究

    廖春风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之一,而批判性思维能力又是全面看待问题和辨析问题的有效途径,故在英语学科的阅读学习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既是一种深度学习,又是在对语篇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找到难点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提高推理能力的一个过程。其主要途径是设计合理有效的英语阅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和技能,了解相关文化,并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和文化知识,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此,以义务教育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模块Unit 3的 Family life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理解主题,分析语篇

    一是理解主题意义。这一单元的话题是“family life”,主题意义是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生的家庭生活状态,鼓励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体悟作为青少年应具有的公民义务与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是分析语篇。本文是一篇采访记录,包括标题、导语和采访回答记录等,内容以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成员的相处情况为主线,通过对两个孩子的采访,介绍了两人不同的家庭生活和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感受。文章作者把思维方式和做人的道理融入语言学习中,希望引发读者辩证地思考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该文为非连续性文本,结构清晰,观点鲜明,是一篇很好的英语阅读学习素材。

    二、立足主题,设立目标

    基于对主题的理解和语篇分析,梳理出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学习目标,并借助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梳理出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再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整合起来,进行内化吸收,进而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经梳理后,确定该语篇的学习目标如下。

    (1)Summarize the major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answers using a mind map (people in their family, their possessions, housework, rules…).

    (2)Identify different views about possessions, housework, rules and share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se views.

    (3)Express their own views about possessions, housework, rules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

    (4)Sort out their own family rules and be aware of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at everyone should have in the family.

    三、关联主题,设计活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有很多,但要关联主题达到深度学习就需要一个基本的活动设计流程,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主题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完成学习目标。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创设语境,铺垫语言环节。语境的创设不同于师问生答,需要教师围绕主题意义,基于文本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而学生则需要基于充分的证据来表达观点。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下相互磋商、互相启发,在越辩越明的道路上提高思维能力。本文先创设了一个“Family rules or not?You are invited”的语境,营造了一个公共生活情境,邀请学生参加这个“论坛”。这个时候,学生对论坛将要讨论的内容,即对家规的认识是比较主观的,甚至是不完整的、零散的,也不能使用很多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个语境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讨论空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随后,教师再把“family rules”写在黑板中间,与学生互动,逐步生成板书;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已知的单词和表达方式不断补充到思维导图里,因为一名学生的已知可能是其他学生的新知,这样,就可以为后续的说理表达奠定丰富的语言基础。

    二是信息梳理,问题探究环节。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任何关于文本的真问题都包含了已知并指向未知,既来自文章表层又指向文本核心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辨空间,辨识Emily和Jerry的不同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教师把Emily和Jerry分别写在黑板的左右两边,让学生细读和深读课文,进而获取文中的信息。这时,学生就会对自己以前的知识进行补充,甚至纠偏。学生通过细读Emily和Jerry的回答记录,与教师在互动中形成板书。教师把“people in the family,possessions,housework,rules”等写在黑板上,学生依据这些关键词就能把访谈记录描述出来,再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归纳、总结主要信息。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只能获得一些孤立的事实和观点,但这不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直指文本核心,教师再抛出问题:How do you like Emilys(Jerrys) life? Why?这一问题看似超出了语篇范围,实则为了基于文本信息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或辩驳的理据。学生在思辨中发现,“Emilys life is boring”的依据来源于采访项family activities的“They usually just do their own personal things”;“Emilys life is comfortable”的证词是“She has got a lot of things, such as a big TV, a new computer and a mobile phone”“She is not expected to do housework”。然而,还有学生得出的结论却是“Emilys life is quite boring because she is lonely except for a big TV, a new computer and a mobile phone” 。可见,好的教学活动能促使學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辨识原因、查找证据,进而提高他们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

    三是重组信息,实践内化环节。为了加深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使之灵活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设计pair work的语言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依据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信息,运用所学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形式,两人一组用“5W1H”(即When\Where\Who\What\Why\How)进行采访练习,以便更好地内化所学语言知识与相关信息,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表达能力的转化。

    四是融合学习,强化策略环节。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获取上,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语言知识的深化阶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现“知+做”的融合,教师需引导学生探究该语篇的体裁,帮助学生运用“比较与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的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见表1)。先组织学生分析表1左栏文字中所包含的逻辑,再评价右栏的表述与左栏的行文逻辑是否相同。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这种结构形式,根据所学语篇内容,写一段关于Emily和Jerry的综述。

    五是回归问题,辩证思考环节。学生之间通过第四环节的沟通与交流,合作建构了对Emily和Jerry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此时,再回到最初设置的真实语境“Family rules or not”来讨论语篇所传递的价值观,带领学生到达知识的创建阶段,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关于支持或反对“家有家规”,每个人都有很多话要说。这样,鼓励学生以语篇信息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观点,在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中思考“要还是不要”“是否增减家规,理由何在”的问题,让语言知识回归真实的生活,充分发挥其实用性。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合作沟通中学会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提高了他们的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意识。

    通過以上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质疑—求证—共识”的活动过程中,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品质,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小结与思考

    清代文学家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有了疑问,思维犹如有了发动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把语言知识当成疑问进行反复质疑的思维模式。英语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诸多优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主动思考、自我反思、积极探索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关键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巧设语境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鼓励学生质疑辩论,帮助学生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协同过程中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