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理论性弱化的表现

    1.缺乏新闻理论意识,缺少新闻理论建构的自觉。对新闻现象描述多,对新闻活动经验一般总结多,但探寻现象原因少,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概念少,从现象中抽象出来有价值的理论问题少,用严谨的概念工具进行系统的逻辑解释更少。在研究著述上,一方面是久治不愈的老毛病,总结报告式多,领导讲话式多,政治、宣传和生活等话语充塞着许多所谓新闻理论研究中。另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时髦病——研究框架、统计数据和分析工具多,可大量的研究看上去很像学术,却了无思想、无理论。

    2.缺少对学术研究和对理论研究的敬畏。表现在随意建立“这学”“那学”;对新闻现象有想法、看法、说法的多,下断言、断论的多,但提供深入解释的、提供根据的和说明理由的少;随意提出所谓新范畴、新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甚至新理论的多,但认真研究这些的来龙去脉,包括学脉、人脉展开仔细说明的少,交代清楚的少,给予充分学术论证的更少;有些甚至不少人想在制造学脉断裂中取胜,动不动就填补空白、创造第一。

    3.新闻理论研究中的“虚他主义”倾向比较严重。针对新闻现象和问题可能存在的多种理论、观念和解释,表现出理论专制和理论轻蔑心态,无视既有的成果,似乎自己总是开创者,总是要从头再来,表现出某种“历史虚无”“他人虚无”现象,其结果是很多研究一再重复已经说过的话,对已有研究成果无深化、无扩展,更无提高。

    4.生硬迁移搬用其他学科理论多,认真消化转化成为自家的理论少。由于研究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变化,特别是新媒介时代到来、媒介化社会逐步生成,使得“走出新闻学”的步伐很快,但“走入新闻学”的步伐减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结果既没有出、也没有进,出现了新闻研究领域理论(其他学科)与对象(新闻领域)两张皮的现象。

    5.新闻教材缺乏足够的理论性。目前出版教材尽管有一定的理论展现,但至今仍保持着传统教材的基本结构模式、叙说方式,未形成理论叙述的根本形式。这些教材叙述的往往主要是作者自己的或自己在某种条件下同意的理论或看法,而缺少甚至没有其他理论的相对比较广泛的客观介绍和解释,这可以说是“新闻理论无理论,新闻理论理论弱”的突出表现之一。

    (杨宝军文,摘自2014年第1期《现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