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童话教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童话是充满乐趣的,富有想象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通过童话故事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为落实语文素养教育做好基础准备。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045-02

    【本文著录格式】焦慧华.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外语文,2021,20(04):45-46.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经常天马行空,喜欢想象,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童话教学,符合小学生学习习惯,迎合了学习兴趣。在童话文学作品中,富有情节性,语言简单生动,小学生通过阅读,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促使学生学到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故事,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见,本文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遇到的问题

    其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童话被广泛应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童话教材形式、数量有限,而一线教师的童话教学经验,主要是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到的,并不具备理论依据,虽然可以通过实践获得进步,但缺乏创新理论指导,导致童话教学呈现出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其二,对于童话教学的开展,似乎大部分学校都只集中在了低年级,忽视了高年级童话教学的开展,究其原因,大多人认为童话故事主要适合于小孩子,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想,所以不需要再实施童话教学,这就造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童话的机会越来越少。

    其三,教师在选择童话故事时,忽视了学生自身情况,如兴趣点、喜好等,导致选择的童话故事并不能激发小学生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成效不高。

    二、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水平的实践措施

    (一)在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1.创设童话情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童话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阅读童话,通过有效阅读,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细腻情感,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为例,这是一篇科普童话,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讲述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引导小学生知道,花生主要出生于地下。在该篇童话中,通过简单的语言、生动的形象,促使小学生乐在其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多媒体, 将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现,并在动画播放中,讲解“生、里、果”生字,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童话故事,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语言想象能力

    创造的基础便是想象,缺乏想象力就难以进行创造。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无法按照成人的理解能力解答自然界千奇百怪的事物,因此,只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通过想象,促使小学生语言得到拓展,思维得到提升。童话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主要就是其中融合了非常多的想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激发小学生语言想象力。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安徒生童话中较为典型的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由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引发的想象,通过构思出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后想到的画面,充分表达了小女孩对温暖、食物、欢乐、爱抚的渴望,通过这一想象, 又进一步进行了思想延伸,表达了下层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此童话故事符合六年级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此童话故事,提升学生情感意识。

    (二)在童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

    事实上,童话故事本身主要想要表达的是情感和思想,但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将目光集中在让学生掌握生词和生字,学习写作技巧上,忽视了思想方面培养,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思想、情感能力,过于注重学习字词句的记忆,并没有挖掘童话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

    比如,当讲到《乌鸦喝水》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后,就一味地强调让学生记忆课本中出现的乌、鸦、石、只等字词,并引导学生梳理该篇童话结构,而忽视了对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认真分析乌鸦喝水的过程,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分析其中的情感,并从中体会情感。如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喝不到水,小乌鸦就不喝了吗?它是如何做的?”借此问题,让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学会想办法,而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笔画出乌鸦想到的办法,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童话故事,学习语文知识。

    此外,由于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无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降低童话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提升童话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思想和情感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这篇童话故事时,文中有很多拟人的角色,对此,教师可以先示范,而后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童话故事,在朗读活动中,促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并在情感中思考,逐渐了解童话故事背后的内涵。

    (三)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童话教学内容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下,促使多种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而对于童话故事而言,虽然教学内容与常规教学内容不同,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通过课堂进行展现,但为了提升童话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不能采用以往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因此,需要充分引入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微课等,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出直观的童话情境,从而提升学生对童话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童话中体会到情感。

    比如,讲到《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时,就大量地涉及景色的描写,学生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想象,这就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对此,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与童话故事相关的视频,从而为学生构建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进行想象,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讲解该篇童话故事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放缓讲课速度,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童话的理解。

    (四)开展童话角色扮演活动

    童话故事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情节和人物,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结合具体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分工合作,呈现出童话故事。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在表演中,了解故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深入到故事中,体会童话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因此,当教师讲完一个童话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深入到故事道理中,从而更好地将其中的道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讲到《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小学生阅读故事,并简单叙述出其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起伏、曲折。而后引导小学生分析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并分出其中的角色,比如小熊、小松鼠,該篇童话主要讲的是小熊、小松鼠之间的友谊交往过程,因此,在分组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角色表现中,突出角色的失落、期盼的复杂心情。在表演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感受故事真谛,面对感情或者友谊出现问题时,需要去包容、谅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友谊。

    (五)改写、续写童话故事

    小学生之所以愿意阅读童话故事,主要是因为其中充满想象,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给予学生新鲜感。为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改写童话故事活动,通过再创作、重新编写故事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例如,讲到童话故事《雪孩子》时,原故事的结尾是雪孩子为了救其伙伴,自己牺牲融化上升到空中后变成了云彩。根据此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充分挖掘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改写故事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同学点评习作,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创作热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对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为提升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情感感知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喜爱童话,愿意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韩露.论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56(8).

    [2]张文武.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56(18).

    [3]张丽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20,67(6).

    作者简介:焦慧华,女,1970年生,山东曹县人,大专,小教中级,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