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下的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证研究

    吴乾乾

    一、教育生态理论的形成与释义

    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源于西方,美国学者阿什比(Ashby.E)1966年在关于美国、印度和非洲大学的比较研究中,提出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克雷明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赋予了教育科学研究新的生态层面的思路。它是依据生物学中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进一步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新的学科。目的在于为教育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以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作为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教育生态系统,它是教育生态学中最基本却最复杂的层次。

    二、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优化,教师团队建设缺乏层级结构

    山东省高等院校一向比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来源从初期的以兼职教师为主,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专任教师队伍。笔者就其中3所民办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在学历结构上,最近三年入职的教师中,几乎都是研究生并拿到硕士学位,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近三年学历结构有所改善。但博士居少,或者有些高校还没有优厚的条件去吸引博士的加入。职称结构上,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人数较少,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不足10%。那在部门的小范围团队建设中,这个比重还会减少,有70%是讲师。年龄结构上,40 岁以下的教师占86%,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事业的主力。

    (二)团队建设形式单一,建设目标缺乏整体规划

    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教师团队建设,高校教师参与意识比较强,80%的教師都能自觉地参与到所在部门的团队专业发展中,但是对个人的发展规划不够清晰,并缺乏创新意识。个人发起的团队往往集中在个人的喜好或优势方向,因此有时不能很好地与学校整体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以部门发起的团队建设往往集中在科研领域,或者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形式单一,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从学校层面对其进行的引导和整体规划不够充分。从学校层面出发,对教师团队建设的规划不仅要考虑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要考虑学校以及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发展。

    (三)高校教师团队评价系统单一,团队建设评价缺乏多样化。

    近几年,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的重视,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个人素质都明显提高,在学科知识上,有全面前沿的学科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从教师工作性质来讲,他们缺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校整体的评估、校内教师的评聘制度更看重科研方面的评价,这样会造成教师把科研目标当作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而在提高教学技能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整体的风气也让高校的团队建设也倾向于科研团队、项目团队等以共同的科学研究活动为主导的团队,团队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技能的重视。

    三、基于教育生态理论对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探索

    现阶段,高校内部存在诸多教育“非生态”和“伪生态”的现象,发现教育生态理论内在蕴含的整体生态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开放特性,可以整体地、良性地提高教师团队建设。

    (一)依据教育生态链法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合理层级结构

    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需要具有合理层级的师资队伍,就像生态系统中的复杂多样但稳定的食物链一样。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教育生态链的数量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团队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因此,要依据生态链法则,“优化结构,加强层级”。严格把控人才招聘观,尽可能的“广撒网,优选择”,从根源上优化师资结构。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注重引进企业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高级技师人员,以丰富教师团队中的专业职称层次。增强教师团队建设中的技术支持,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继续“校企合作”的方法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以更新知识结构。加大师资品牌建设,骨干教师培训、交流、赴企业实践,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技能。

    (二)树立整体的教育生态观念,丰富团队建设形式,整体规划建设目标。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生物多样性,决定着生态系统是否稳定。学校这个教育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在团队建设中,更要丰富其形式,才能使团队建设民主化、团结化、现代化。增强教师们的团队意识,培养命运共同体。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队建设中,单枪匹马奋战肯定是不足以支撑的,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要通过团队的团结协作才能实现。此外,从学校层面出发,对教师团队建设的规划不仅要考虑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要考虑学校以及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发展。学校可以围绕“打造专业、团结、有特色”的中心思想,在现有的团队建设基础上,提出团队建设的多种形式供教师们选择。比如可以从学校形象设计,课程建设,学术研究,信息推广,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

    (三)优化教师团队建设的良性生态评价机制

    在学校这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中,评价机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当前的生态系统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可以给我们的当前工作提供反馈,以求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当前高校对于团队建设采用的是定期检查、科研活动汇报等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学技能评价的环节。团队建设绝不仅仅是汇报科研那么简单,而是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为了平衡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关系,学校或部门应定期组织老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和优秀课堂的观摩等活动;建立“校长—部门责任制”,由学校副校长负责一个部门教师团队建设中教学技能的评价,深入到课堂中,获取教师技能评价的第一首资料;建立“督导监督制度”,由教学督导随时进课堂听评课,并及时对老师的教学效果给出反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最有发言权的,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匿名评价。通过这些方法,建立起良性的教师团队生态评价机制。

    (四)共同建设适合高校生态成长和发展的战略环境

    高校作为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要实现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合理定位。用教育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因为一旦脱离“系统”,将不再具有系统的特性和功能。各院校之间应该不断交流,互相学习,协同发展,共同促进整个教育生态系统更好的发展;共同团结起来,共同建设适合高校生态成长和发展的战略环境。当整体的战略环境适合高校生态成长和发展时,高校教师团队建设自然而然地也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和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资源,抓生态就是促发展。而教师团队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承载了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期望,是教育事业中最能动、可变的要素。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教师团队建设,正是教育综合改革开展的“教育实践”所期望和追求的。希望本文能为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的带动教师团队建设研究的步伐。(作者单位: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