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张英

    摘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教师将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学生放在教书育人的首要位置。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不断优化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及行为准则,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协助学生进行思想启蒙,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修养。以下内容是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发展情况,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设置浅显易懂,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但也正因为此,教师没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和创新型教育方式使课堂变得更高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并不断实践总结,“以生为主”,创设情境教学、转变教育观念、进行户外拓展等教学措施,不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创新性、突破性以及趣味性。

    1.通过多媒体课堂,打造相关情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完善传统教学过于抽象化的不足,帮助教师打造更高效的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与生活有着强烈相关性的课堂,内容涉及多样化的生活情景,如果仅靠照本宣科,则缺少生动性与趣味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出情景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生活实例或者动画模拟情景,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中,学会分析情节内容的对错以及如何纠正,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点从而降低学生的认知时间,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交通安全概念的认知是非常少的,有些学生甚至不清楚如何看交通指示灯及其他交通标志,过马路全靠家长牵引。为了使学生有效掌握交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观察交通情景图片作为课堂导入,首先通过播放一些不文明和交通现象,情景一:爸爸周六小明去麦当劳,在一个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正巧遇到红灯,叔叔对小明说“没人管,可以过”。情景二:马路上有人走人行道,有人却为了方便选择跨栏。情景三:两个同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玩得很开心。以上情景均有错误且不文明的交通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指出来,激发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兴趣,随后播放相关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安全的交通知识,以及记住特殊交通号码:110、120、122,以便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拨打电话求救。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构建情景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增强交通安全知识等,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课堂的有效性。

    2.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也常常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感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不敢请教老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生为主”,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姿态和架子也要放下来,把学生当成朋友一样相处,用更友好、更幽默的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密切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想法,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长期以往,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更愿意倾诉,而教师则认识到个体的不同有助于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并教学生一些有趣的家乡话,比如教师是广东客家人,可以教学生说一说客家话,并让学生说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让自己翻译成有趣的客家话,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然后对学生说:“我的家乡你们都清楚了,那么你们愿意何老师分享一下你们家乡吗?”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随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应,使学生倾诉讲解的欲望更强烈。由于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并在地图上能找出家乡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在进行以上铺垫后,教师可以拿出地图,以自身为例,在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位置,然后缩小范围,使学生也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和学生们讲解家乡与祖国的关系“你们看,我们的家乡都在中国的地图上,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认真观察中国地图想一想,中国地图想什么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中国地图像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鸡,地图上的每一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高效学习。

    3.走出教室,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拓展

    教室虽然是重要的教育场所,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强烈相关性的学科,因此教育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触摸生活,通过户外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性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垃圾成山的城市周边地区、正在排放大量废气的工厂、发黑发臭的河流等,教师边带领学生参观,边讲解学生这些环境污染的源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污染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地球、动植物、人类等有哪些不良影响,以此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深刻且更有教育意义。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因为新课改的推进,变得越来越重要,占的课时也比以往要多,它不仅是学生的思想启蒙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爱心与责任心的综合性学科,更是塑造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以及行为准则的关键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探索和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使源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到生活中,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课堂的有效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四有好少年”。

    参考文献

    [1].赵盼.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16):62-63.

    [2].杨晓静.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教育文学摘,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