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行业报评论的“时度效”

    李肖璨

    【摘 ?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发展进入观点竞争时代,评论的重要性凸显。行业报要做好评论工作,必须发挥自身专、深、准、实的优势。近年来,中国组织人事报着力打造本报评论员评论,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脉搏,力求为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如今,该报评论逐渐形成特色,影响力不断增强,值得探讨借鉴。

    【关键词】行业报;评论;写作

    评论是媒体自身价值取向的表达,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发展进入观点竞争时代。同时,信息超载、“碎片化阅读”带来了“阅读焦虑”,更多读者希望能在众声喧哗中获得权威、准确、理性的意见。这给新闻评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一是观点竞争激烈,越来越考验对“时度效”的把握能力;二是一些评论“灌输”的色彩较浓,难以引起思想共鸣;三是纸媒由于出版流程限制,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具有滞后性,观点创新难。

    行业报具有专业性强、受众群体相对更为了解行业信息的特点。因此,行业报要做好评论工作,必须发挥出自身专、深、准、实的优势。近年来,中国组织人事报着力打造本报评论员评论,组织写作组织人事工作评论,逐渐形成特色,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积极把握组工宣传特点和规律,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写作的评论文章紧跟中央精神和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弘扬清风正气,力求为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评论写作过程中,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把握组工宣传特点和规律,报道中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守正持正原则。秉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众声喧哗中正确引导舆论,在多元价值下凝聚最大共识。二是坚持言当其时原则。在评论文章的选题上,大多选择那些发生在当下的、或一个阶段以来普遍存在的、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由头,确立论题,展开论述。谈问题程度合适,既能看到矛盾和问题,也能看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路径和方法,让受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在辩论和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高思想认识,疏导情绪。四是坚持简洁易懂原则。在文章的写作中,坚持平实简洁的文风,在通俗的评论中揭示深层次的规律或道理,体现出评论文章的深刻性。

    二、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把准评论“时度效”

    作为组织人事领域的专业报,旗帜鲜明讲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人事制度鼓与呼是立身之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评论的使命和职责所在。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组织人事领域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有了较多新的要求。中国组织人事报的评论文章聚焦对这些政策措施的解读,策划选题、撰写评论。评论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快速反应型。在重大会议、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后迅速发声,把会议精神与组织工作联系起来。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撰写《为“四个全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等文章,更好地为组织路线保证政治路线的实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工作指导型。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发声,通过评论提供工作方法和指导。如2014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这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的重大举措。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撰写《让铁规发力》《莫把选人当“选秀”》《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向“裸官”说不》等贯彻落实《条例》的系列评论。在《条例》颁布实施一年之际,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推出了《围绕“四个全面”选人用人》《从严从实选用干部》《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的源头》等系列评论。这类评论操作性强、权威准确,给读者带来了思想启迪和方法指导。三是深入阐发型。根据行业工作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展趋势,从一个点入手追根溯源,深入阐发,思想性强。例如在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党员干部要有什么样的新状态,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撰写了《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系列评论,从群众感情、敢于担当、讲规矩三個方面,回答了新常态下党员干部该如何作为,给读者以启发。在这些文章的写作中,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十分重要,具体写作上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立足政策性

    评论具有解读政策、宣传政策的功能,一些前瞻性强的评论,还会影响政策、融入政策的制定中。在阐释政策时,要说内行话,让从事实际工作的受众感到说到了点子上。对于政策文件中的关键性话语要努力把握,写作时该引用的要引用,避免淹没原意、引起歧义;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习,与专业部门、专家进行沟通联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阐发文件政策出台的原因、文件政策的重要意义、文件政策中重要话语之间的逻辑联系,让评论文章既专业准确,又精彩耐读。

    (二)把握时效性

    组织撰写评论要把握好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影响力越大、导向性越强。评论因时而作、有感而发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比如关于反对形式主义方面的评论,报纸从不同角度出发,撰写了《力戒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扫除形式主义的歪风》等数篇评论。在写作《扫除形式主义的歪风》一文时,因为形式主义的危害在党员干部中已经皆知,也有了前面多篇文章的阐述,如果再谈危害就显得时效性不够强,如何落笔?评论最后在形式主义顽固性、反复性上做文章,赋予文章新的意义和时效性,令人读来感觉正切当下实际,能解决当前问题。

    (三)要有前瞻性

    在组织评论选题时,要对一些苗头性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事件的发展趋势,还要“回顾”,对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发掘别人不常用的角度,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对现象进行再总结,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在人知不觉处、人觉而未言处、人言而未及处进行分析、组织议论。比如同样是写民主生活会中的“批评”,《让尖锐批评不再是稀缺品》是从呼吁大家开展批评的角度展开论述,《少点套路 多点真诚》则是针对民主生活会中虽然有了批评,但批评陷入“套路”,假“红脸”、出“虚汗”的问题展开议论,是对同一问题进行的不同角度的分析说理。人才报道是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中的重要部分,技能人才工作是人才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技能人才的报道,中国组织人事报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和工作重点,分别撰写了《打造高技能人才这个创新“驱动轴”》《让技能闪耀奋斗人生》等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呼吁人们重视技能,在社会上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舆论氛围。

    (四)确保准确性

    评论不仅要有时效性,还要确保每句话都能够经得起推敲。准确包括思想的准确、观点的准确、引用政策的准确、文字的准确等。对政策性原则性问题,绝不含糊,对错误的东西,该批评的严肃批评。同时,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幽默中不失庄重,适当讽刺中带着善意的规劝,让人口服心服。

    三、创新表达方式,让说理更加深入透彻

    站对立场,党和政府的声音、主张就能透过纸面,传递到受众心里。评论文章要以理服人,提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效率,使说理更加深入透彻,令人信服。

    (一)观点集中

    实现了观点表达的集中,观点的明确性就实现了一半。要突破经验的束缚,跳出思维的陷阱,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持续坚定地表达一个观点,对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的,坚决忍痛割爱。评论文章要反复打磨,动笔之前,要认真调查收集材料,包括观点材料、事实材料、数据材料。成文后检查观点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是不是有杂枝杂叶、可有可无的词语,使文字散发正能量,让论点更鲜明。

    (二)当好“翻译”

    用百姓的语言“翻译”政治表述。评论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的意识,要放下架子,不打官腔;要以老百姓的语气、以朋友间拉家常的口吻,心平气和、见微知著地摆事实、讲道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闻事实背后的“为什么”“怎么办”,从而产生思想共鸣。要当好“翻译”,将有关理论、文件材料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而不是生搬硬套。但有一些贯彻中央或上级精神的评论文章,要求比较清楚,不需要过多说理,可以从直接讲怎么办落笔。

    (三)借物说理

    要让文章形象、生动,就要善于把宏大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比如在《磨砺担当的宽肩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担当是领导干部‘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的坚守,是航天英雄长年接受极限训练的坚韧,是科技工作者甘坐冷板凳的专注,是窗口服务人员雷打不动的真诚微笑,是大国工匠‘零失誤的过硬技能,是医务工作者陪伴患者迈向新生的生命守护,是第一书记引领群众致富的主动请缨”,通过对具体的人物群像的描述,让读者对“担当”一词有了具象化的理解,更容易打动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四)善于引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总是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要把评论道理讲好,离不开运用恰当、适量的典故。要善于收集经典故事,运用好古今中外的典故,学会对典故进行精简。如《最重要的环境在领导》一文以《古文辑要》中裴矩前谀后诤的典故开头,并引用司马光的评论“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真言,则佞化为忠”切题,进而提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以上率下的论点。以典故点题,使道理更加能够说服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也更容易切入主题。

    结语

    在观点竞争时代,写好行业报新闻评论,需要积极把握宣传特点和规律,把好文章“时度效”,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同时,创新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观点的能力和效率,使说理更加深入透彻,令人信服。

    (作者单位:中国组织人事报社)

    责编:周蕾